药物介绍
孕三烯酮为人工合成的中等强度甾体激素。具有抑制排卵的作用。具有较强的抗孕激素和抗雌激素活性,亦有很弱的雌激素和雄激素作用。
制剂规格
孕三烯酮有好几种制剂和规格,它们的给药方法、途径和吸收速度、稳定性都不一样,各有特点。不同厂家的制剂因制作工艺不同,其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可能也不一样。具体如何选择请咨询医生。
孕三烯酮片剂:1.5毫克;2.5毫克。
孕三烯酮胶囊剂:2.5毫克。
用途
孕三烯酮用于育龄女性避孕,抗早孕。
孕三烯酮胶囊的功效
孕三烯酮胶囊人工合成的三烯19去甲甾类化合物,抑制雌孕激素,常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孕三烯酮胶囊具有较强的抗孕激素和抗雌激素活性,可以使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细胞失活、退化,从而导致异位病灶萎缩,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
孕三烯酮胶囊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晕、乏力、胃部不适、痤疮、多毛及脂溢性皮炎等,也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紊乱、闭经、经量减少等反应。孕妇、哺乳期妇女、严重心、肝或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本药。
需要注意,孕三烯酮胶囊是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避免自行用药。
子宫内膜厚诊刮后可以吃孕三烯酮胶囊吗
子宫内膜厚诊刮后需根据病理结果,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明确诊断,针对性治疗,不可盲目服用孕三烯酮胶囊。
孕三烯酮胶囊为性激素和生殖系统调节药,通常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服用后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胃部不适、月经不规律等不良反应。孕妇、哺乳期妇女、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不建议使用该药物。
子宫内膜厚的原因较多,通过诊断性刮宫既能起到治疗作用,还能将刮出物送病理以明确诊断。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病理结果予以个体化治疗。
所以,子宫内膜厚诊刮后,需根据病理结果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针对性治疗,不可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如何用药
孕三烯酮为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处方拿药,并遵医嘱用药,包括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等。不得擅自按照药物说明书自行用药。
探亲避孕,在探亲当天口服,1次3毫克,以后一次房事时服1.5毫克。
事后避孕,从月经第5~7天开始服药,每周2次(间隔3~4天),一次2.5毫克。如果服药次数过少,失败率较高;如果每个周期服药8次以上,则较少失败。
宫内膜异位症,一般一次2.5毫克,每周2次,第1次于月经第1天服用,3天后服用第2次,之后毎周相同时间服用;如果发生一次漏服,应立即补服2.5毫克,再继续按吋用药,对于多次漏服者,应暂停服药,待下次月经周期第1天重新开始服药。疗程为6个月。
抗早孕,每天口服9毫克(2~3次分服),连服4天,停药后2天于阴道穹窿处放置dl-15-甲基PGF2α薄膜,每2.5小时 —次,一次2毫克,共4次,再过2.5小时肌内注射1.5~2毫克dl-15甲基PGF2α。为一疗程。如无组织物排出,隔1天重复疗程。
用药须知
禁止用药
对孕三烯酮过敏的患者禁用。
妊娠期妇女禁用。
哺乳期禁用。
儿童禁用。
严重心、肝或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
既往在使用雌激素或孕激素治疗时有发生代谢或血管疾病患者禁用。
谨慎用药
运动员慎用。
孕三烯酮与一些药物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果你正在使用其他药物,使用孕三烯酮前请务必告知医生,并咨询医生是否能用药,如何用药。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但也不要因害怕不良反应而拒绝用药。你可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或者咨询医生,了解孕三烯酮的药物不良反应,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不良反应
孕三烯酮不良反应主要包括:
头昏。
乏力。
胃部不适。
月经周期缩短或延长、闭经、经量减少、不规则出血。
痤疮、多毛及
脂溢性皮炎、腿肿、体重增加、乳房缩小松弛等。
突破性出血发生率约5%,国内临床观察见有氨基转移酶升高。
其他不良反应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用药注意
治疗前应先查清是否怀孕。
用于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整个治疗期间须采取严格的避孕措施(禁用口服避孕药),一旦发现怀孕,应停止治疗。
孕三烯酮可引起
体液潴留,故对心、肾功能不全患者应密切观察。
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怎么办?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通常孕三烯酮的不良反应不大,可以坚持用药。如果不良反应较大,需要就医。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以决定是否继续用药,还是换用其他药物。如果不良反应症状不严重,适当对症处理,可以坚持用药。
孕三烯酮应该如何保存?
孕三烯酮药品应该在室内避光、干燥处密闭保存。
不要将该药物分享给与你有相同症状的人使用。
药物要远离小孩。
药物相互作用
有些药物可能与孕三烯酮相互作用,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疫苗、维生素、草药等。这些药物与孕三烯酮一起使用前请咨询医生。
孕三烯酮与
利福平、抗癫痫药合用,可以加速孕三烯酮的代谢。
合理用药
药物必须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处方药应该由医生开置,非处方药应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孕三烯酮是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你的病情开处方使用。自行用药可能会增加你不合理使用药物风险:浪费药物资源,贻误病情,产生耐药,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孕三烯酮需要遵照医生处方足量、足疗程应用。病情完全控制前你的症状可能会有所减轻,但不要轻易减量、停药。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