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咪唑啉类衍生物,具有直接激动血管α1受体而引起血管收缩的作用,从而减轻炎症引起的充血和水肿。
适应证
喷雾剂/滴鼻液:用于缓解鼻黏膜充血、水肿的症状,可用于急慢性鼻炎、
鼻窦炎、过敏性鼻炎、肥厚性鼻炎的治疗。
滴眼液:用于缓解结膜充血的症状,其治疗的疾病有过敏性结膜炎、非感染性结膜炎以及过敏、干眼、游泳、烟雾、配戴接触镜(隐形眼镜)、眼疲劳等因素所引起。
药物起效时间
喷雾剂/滴鼻液:经鼻给药后经鼻黏膜吸收,局部可以在1~5分钟起效。
滴眼液:起效时间是多久目前尚没有明确数据,请遵医嘱用药。
药物维持时间
滴鼻液和喷雾剂:经鼻黏膜吸收,作用可持续8~12小时。
滴眼液:目前尚无明确数据证明使用滴眼液起效后可以维持多长时间,根据医嘱用药即可。
药物联用
目前该药物的联用尚无权威资料,如果在使用该药物期间需要应用其他药物,应先咨询医生,听从其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用药方法。
禁用情况
对该药成分过敏的患者禁用。
接受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禁用喷雾剂及滴鼻液。
孕妇禁用滴鼻液及喷雾剂。
2岁以内儿童禁用滴鼻液及喷雾剂。
不能散瞳的患者(如闭角型青光眼、重度窄角的患者)禁用滴眼液。
慎用情况
有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疾病患者慎用。
过敏体质慎用滴鼻液及喷雾剂。
接受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慎用滴眼液。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
孕妇禁用喷雾剂及滴鼻液;孕妇用本品滴眼时,需遵医嘱。
哺乳期女性
除非医师认为必要,否则哺乳期女性不应使用本品。
儿童
2岁以内儿童应禁用滴鼻液及喷雾剂。
6岁以下儿童应用滴眼液时,需遵医嘱。
儿童大剂量意外使用本品后可能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如需使用请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老人
尚无本品在老年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资料,请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不良相互作用
禁止联用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禁止与本品同时应用,同时应用可能引起血压升高。
谨慎联用
使用本品时不能同时使用其他收缩血管类滴鼻剂,应错时用药。
羟甲唑啉与
马普替林或三环类抗抑郁剂同时使用可能加强羟甲唑啉的收缩血管作用,故应谨慎联用滴眼液。
软性隐形眼镜能够吸收滴眼剂内的保存剂
苯扎氯铵,配戴软性(亲水)隐形眼镜患者滴用滴眼液至少15分钟后再戴软性隐形眼镜,或建议患者在用本品治疗期间停止佩戴软性隐形眼镜。
剂型规格
喷雾剂:5ml:1.25mg;5ml:2.5mg;10ml:5mg。
滴鼻剂:3ml:1.5mg;5ml:2.5mg;10ml:5mg。
滴眼剂:10ml:2.5mg;5ml:1.25mg。
具体用法
用法
喷雾剂:外用喷鼻。
滴鼻剂:外用滴鼻。
滴眼剂:外用滴入眼睑内。
用量
喷雾剂:成人和2岁以上儿童,一次一侧1~3喷,早晨和睡前各1次。
滴鼻剂:成人和6岁以上儿童,一次一侧1~3滴,早晚各一次。
滴眼剂:每次1~2滴,每8小时1次。
药物漏用
本品通常为外用制剂,如有药物漏用情况,可立即补用。如有特殊情况,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药物过量
症状
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滴鼻液:目前尚无关于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滴鼻液过量使用的研究资料,请遵医嘱使用,如不慎过量,还请密切关注身体情况,出现不适,还请及时就医。
盐酸羟甲唑啉滴眼液:过量使用可导致眼红加重;过量使用还可导致儿童和部分过敏的成人外周血管收缩,导致心率减慢及血压升高。儿童大剂量意外使用本品后可出现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措施
患者出现眼红加重时应注意减量使用,或停止使用,一般1~2天即可恢复。当患者症状较重时,需要及时在家属陪同下就医。若患者出现昏迷、嗜睡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时,家属需要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紧急救治。
药物停用
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消失,经医生评估不必继续使用后即可停用。
如果用药后感觉不适,请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判断是否应停药或采取必要的措施。
不良反应的表现
喷雾剂及滴鼻液
局部皮肤黏膜异常表现:滴药过频易致反跳性鼻充血,久用可致
药物性鼻炎。个别患者可能有轻微的烧灼感、针刺感、鼻黏膜干燥等。
中枢神经系统:头痛、头晕等。
过敏反应:如局部出现瘙痒、水肿等表现。
滴眼液
对某些过敏的病人可能引起瞳孔散大而导致眼内压升高,尚未有局部使用本品吸收后引起全身反应的报道。
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喷雾剂及滴鼻液
如果出现鼻黏膜干燥等表现,可以用盐水洗鼻以缓解症状,如果症状不能缓解,及时去医院就诊。
如果出现头痛、头晕等表现,症状轻微的可以多休息,如果症状严重要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局部瘙痒等表现,应避免搔抓,如果症状轻微可不进行特殊处理,一般停药1~2天可自行恢复。
滴眼液
对于过敏出现眼压升高的患者,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过敏反应及降低眼内压。
药物贮存
避光,密封保存。
存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避免儿童误用。
其他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本品不宜大量长期连续应用,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超过7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