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介绍
盐酸司维拉姆是一种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药。
制剂规格
盐酸司维拉姆通常制成片剂。具体如何选择请咨询医生。
盐酸司维拉姆片剂:800毫克。
用途
国内资料表明,18岁以下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不推荐使用本药;但国外有儿童用法用量,用于控制接受透析治疗的慢性肾病(CKD)6岁及6岁以上患者的血磷水平。
如何用药
盐酸司维拉姆为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处方拿药,包括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等。不得擅自在家按照药物说明书自行用药。
成人 接受透析治疗的CKD患者的
高磷血症:口服,推荐初始剂量为一次800毫克或1600毫克,一日3次,随餐服用。初始剂量应根据
血清磷水平进行调整,具体如下。
血浆磷酸盐水平为5.5~7.5毫克/100毫升的患者,推荐剂量为每次800毫克,每天3次,与食物同服。
血浆磷酸盐水平为7.5~9.0毫克/100毫升的患者,推荐剂量为每次1200~1600毫克,每天3次,与食物同服。
血浆磷酸盐水平为≥9.0毫克/100毫升的患者,推荐剂量为每次1600毫克,每天3次,与食物同服。
之后根据血清磷达标情况调整剂量,剂量调整的间隔时间为2~4周,每次剂量调整幅度为0.8克,直至达可接受的血清磷水平。
尚未确定本品在年龄低于18岁的儿童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故不推荐本品用于年龄低于18岁的儿童。
应谨慎选择老年患者的剂量,通常从最低剂量开始。
用药须知
禁止用药
已知对盐酸司维拉姆或任一辅料过敏者禁止使用本药。
谨慎用药
重度胃肠功能紊乱(包括未经治疗的或严重胃轻瘫、胃内容物滞留、肠道运动异常或不规律)患者慎用。
活动性炎性肠病患者慎用。
胃肠道大手术者慎用。
妊娠期妇女应权衡利弊,在利大于弊的情况下使用。
哺乳期妇女如确需要用药,应暂停哺乳喂养。
盐酸司维拉姆与一些药物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果你正在使用其他药物,使用盐酸司维拉姆前请务必告知医生,并咨询医生是否能用药,如何用药。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但也不要因害怕不良反应而拒绝用药。你可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或者咨询医生,了解盐酸司维拉姆的药物不良反应,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不良反应
盐酸司维拉姆的不良反应包括
恶心、呕吐。
腹泻。
消化不良、食欲降低。
腹痛。
胃肠胀气。
便秘。
超敏反应。
其他不良反应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用药注意
为了解药物的疗效和调整药物剂量,用药期间建议您定期监测血清磷酸盐水平。没有补充维生素的病人,需定期监测脂溶性维生素(如
维生素A、D、E和K)的水平。必要时医生可能指导您服用维生素补充剂。进行腹膜透析的病人除监测脂溶性维生素以外,还需监测叶酸水平。
司维拉姆可能引起肠梗阻,初期症状可能是便秘。如出现严重便秘,请就诊。
司维拉姆可减少
甲状腺素类药(如左甲状腺素、复方甲状腺素)的吸收,降低其疗效。用药期间如需服用这类药,请间隔至少4小时。
司维拉姆可降低免疫抑制药(如
吗替麦考酚酯、
他克莫司)的疗效,增加发生移植排斥的风险。用药期间如需服用吗替麦考酚酯,请间隔至少2小时;如需服用他克莫司,请在服用司维拉姆1小时前或3小时后服用。
司维拉姆可减少
环丙沙星的吸收,降低其疗效。用药期间如需服用环丙沙星,请在服用司维拉姆2小时前或6小时后服用。
请随餐服用药物,服药时请完整吞服药片,不要咀嚼、压碎或掰开。
本药与抗心律失常药或抗癫痫药合用时应谨慎。
本药不适用于控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应在使用其他多种治疗(包括钙补充剂、1,25-羟基维生素D3或其类似物)的前提下使用本药,以降低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的水平。
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怎么办?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如果不良反应较大,应立即停药,就医。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以决定是否继续用药,还是换用其他药物。
什么情况下需要急救?
盐酸司维拉姆罕见急性过敏反应,一旦发生急性过敏反应表现,请立即寻求急救处理。
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就医?
严重便秘。
盐酸司维拉姆应该如何保存?
盐酸司维拉姆应该放在30℃下干燥处密闭保存。
不要将该药物分享给与你有相同症状的人使用。
药物要放于小孩接触不到的位置。
药物相互作用
有些药物可能与盐酸司维拉姆相互作用,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疫苗、维生素、草药等。这些药物与盐酸司维拉姆一起使用前请咨询医生。
本品可降低环丙沙星的生物利用度50%。
与吗替麦考酚酯合用,可降低吗替麦考酚酯的血药峰浓度和曲线下面积。
与环丙沙星合用,可降低环丙沙星约50%的生物利用度。
合理用药
药物必须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处方药应该由医生开置,非处方药应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盐酸司维拉姆是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你的病情开处方使用。自行用药可能会增加你不合理使用药物风险:浪费药物资源,贻误病情,产生耐药,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盐酸司维拉姆需要遵照医生处方足量、足疗程应用。病情完全控制前你的症状可能会有所减轻,但不要轻易减量、停药,以免形成耐药、病情反复或者再次加重。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