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介绍
盐酸多巴酚丁胺属于拟交感神经药,具有增加心肌收缩力、β2受体兴奋作用及有血管活性作用,临床上常用于心血管类疾病等。
制剂规格
盐酸多巴酚丁胺有多种制剂和规格,给药方法、途径和吸收速度、稳定性都不一样,各有特点。不同厂家的制剂因制作工艺不同,其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可能也不一样。具体如何选择请咨询医生。
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20毫克/2毫升。
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剂(粉):125毫克。
盐酸多巴酚丁胺
葡萄糖注射液: 20毫克/100毫升;50毫克/100毫升;100毫克/100毫升。
用途
盐酸多巴酚丁胺用于用于
器质性心脏病时心肌收缩力下降引起的
心力衰竭,包括心脏直视手术后所致的低排血量综合征,作为短期支持治疗。
如何用药
盐酸多巴酚丁胺为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处方拿药,并遵医嘱用药,包括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等。不得擅自按照药物说明书自行用药。
片剂在服用时,不要咀嚼、压碎,应该整个吞服。每天按时、按量服用。不要自行随意加量、减量或者超期用药。
注射剂应由医生或护士在医院、诊所操作,不要自行使用。
治疗
急性心力衰竭:给予每公斤体重2.5~10微克/千克,偶然也需用每公斤体重0.5~40微克。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滴注速度为每分钟每公斤体重2.5~10微克。
盐酸多巴酚丁胺也可用于心脏应激试验:使用1毫克/1毫升药液,给予每分钟每公斤体重5微克,共滴注8分钟,然后每分钟每公斤体重增加5微克,直至达最高剂量每分钟每公斤体重20微克,在每个下一次加量之前,都是滴注8分钟。持续监测
心电图,如发现心律失常(明显的
ST段压低或其他异常)即停止给药。
儿童和老年人如何使用盐酸多巴酚丁胺?
儿童处在身体发育阶段,肝脏、肾脏、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因此用药不同于成人,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
老年人因器官功能衰退,对药物的依从性、耐受性较差,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请遵医嘱酌情减量用药。
用药须知
禁止用药
对盐酸多巴酚丁胺或制剂中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
心脏射血明显受阻(如自发性肥大性主动脉瓣下狭窄)患者禁用。
谨慎用药
哺乳期妇女如确需使用,应停止哺乳。
妊娠期妇女权衡利弊后谨慎使用。
血容量不足所致休克,必须首先补充血容量。
老年人用药应从最低剂量起。
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需慎用盐酸多巴酚丁胺。
盐酸多巴酚丁胺与一些药物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果你正在使用其他药物,使用盐酸多巴酚丁胺前请务必告知医生,并咨询医生是否能用药,如何用药。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但也不要因害怕不良反应而拒绝用药。你可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或者咨询医生,了解盐酸多巴酚丁胺的药物不良反应,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不良反应
盐酸多巴酚丁胺不良反应主要包括
心血管系统:常见高血压、心率加快、胸痛、异位去极化及
室性心动过速。
消化系统:常见恶心或呕吐。
其他过量或滴注过速可致周围血管明显扩张,血压骤降。
心血管系统:偶见低血压、完全性
心脏传导阻滞及
急性心肌梗死。
其他不良反应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用药注意
盐酸多巴酚丁胺可能会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房室传导加强、室性心动过速、心室充盈受损及心室流出道受阻等。使用盐酸多巴酚丁胺时,滴注期间,应持续守护病床前,观察心率、血压和
心电图,据以调节剂量。
盐酸多巴酚丁胺必须逐渐减量停药。
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心室肌的β受体数量减少,不能接受持久兴奋以维持正性肌力作用,临床上出现疗效下降,此称为β受体下调过程。如与强心苷交替使用或者间断使用盐酸多巴酚丁胺可防止此下调过程。
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怎么办?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如果不良反应较大,应立即停药,就医。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以决定是否继续用药,还是换用其他药物。
出现以下症状,应立即就医:
严重高血压、胸痛。
发热。
恶心、呕吐。
过敏反应,如皮疹、嗜酸性细胞增多以及支气管痉挛。
盐酸多巴酚丁胺应该如何保存?
盐酸多巴酚丁胺药品应该在室温条件下避光、密封保存。
不要将该药物分享给与你有相同症状的人使用。
药物要远离儿童。
药物相互作用
有些药物可能与盐酸多巴酚丁胺相互作用,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疫苗、维生素、草药等。这些药物与盐酸多巴酚丁胺一起使用前请咨询医生。
盐酸多巴酚丁胺不能与碳酸氢钠混合使用,因可使后者失活。必要时,可使用两条通道分别输入。
盐酸多巴酚丁胺与全身麻醉药环丙烷、
氟烷和其他挥发性麻醉药合用,有可能产生
室性心律失常。
盐酸多巴酚丁胺不可合用β受体拮抗药。
合理用药
药物必须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处方药应该由医生开具,非处方药应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盐酸多巴酚丁胺是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你的病情开处方使用。自行用药可能会增加你不合理使用药物风险:浪费药物资源,贻误病情,产生耐药,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盐酸多巴酚丁胺需要遵照医生处方足量、足疗程应用。病情完全控制前你的症状可能会有所减轻,但不要轻易减量、停药,以免形成耐药、病情反复或者再次加重。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