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介绍
盐酸丙嗪是作用较弱的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激越和行为紊乱的短期治疗,也用于缓解难治性呃逆,还可减轻恶心和呕吐,尤其在分娩和手术后。
制剂规格
盐酸丙嗪有好几种制剂和规格,它们的给药方法、途径和吸收速度、稳定性都不一样,各有特点。不同厂家的制剂因制作工艺不同,其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可能也不一样。具体如何选择请咨询医生。
盐酸丙嗪片剂:25毫克;50毫克;100毫克。
盐酸丙嗪注射液:50毫克/1毫升。
用途
盐酸丙嗪用于治疗激动和攻击行为,缓解难治性呃逆。
盐酸丙嗪可减轻恶心和呕吐,尤其在分娩和手术后。
如何用药
盐酸丙嗪为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处方拿药,并遵医嘱用药,包括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等。不得擅自按照药物说明书自行用药。
注射剂应在医院由护士操作完成,不要自行在家使用。
缓慢静脉注射的浓度不可超过25毫克/毫升。
治疗攻击性行为:可口服100~200毫克,每天4次,或肌内注射50毫克,必要时,6~8 小时后重复。
严重的攻击性行为:可缓慢静脉注射50毫克。
控制恶心和呕吐:可肌内注射50毫克,也可口服。
治疗难治性呃逆:肌内注射50毫克,必要时,可用100毫克,每4小时一次。
年老或体弱者应减量:开始口服25毫克,必要时,可用50毫克,每天4次。
控制攻击性行为或坐立不安:可肌内注射25毫克。
用药须知
禁止用药
对盐酸丙嗪过敏的患者禁用。
谨慎用药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应该权衡利弊,使用前请咨询医生。
盐酸丙嗪与一些药物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果你正在使用其他药物,使用盐酸丙嗪前请务必告知医生,并咨询医生是否能用药,如何用药。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但也不要因害怕不良反应而拒绝用药。你可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者咨询医生,了解盐酸丙嗪的药物不良反应,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不良反应
盐酸丙嗪不良反应主要包括
内分泌系统,泌乳、闭经、儿童抑郁、体重增加等。
停药反应,恶心、呕吐、胃炎等。
偶见癫痫。
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
高热,严重的锥体外系统反应肌肉僵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其他不良反应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用药注意
盐酸丙嗪大剂量口服时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注射给药后应至少卧床半小时。对已发生直立性低血压者,可用
美芬丁胺、去甲肾上腺素升压,但禁用
肾上腺素。
盐酸丙嗪不可以用于患有
帕金森病的人。因为苯海索会改善盐酸丙嗪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但会降低抗精神病的疗效。
如果过量服药,需要立即洗胃,对症支持,无特效解毒药,透析不起作用。
长期使用药的人,必须逐渐减量停药。
会偶发生猝死,可能因为心律失常、特异体质,也可能因为食物、痰液阻塞气道所致。
其他注意事项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如果我漏服药物怎么办?
尽快补充漏服的药物。如果到了下次服药时间,就不要加用所漏服的药物。
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怎么办?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如果不良反应较大,需要就医。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决定是否继续用药,还是换用其他药物。
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就医?
出现荨麻疹、剥脱性皮炎、接触性皮炎;
直立性低血压;
贫血、白细胞减少;
昏迷、呼吸困难、休克;
诱发癫痫;
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亦称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NMS):临床表现有高热,严重的锥体外系统反应包括肌肉僵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意识不清,可能发生骨骼肌损害,并引起肌红蛋白尿,继而导致肾功能衰竭。
盐酸丙嗪应该如何保存?
盐酸丙嗪药品应该在室内避光、干燥处密闭保存。
不要将该药物分享给与你有相同症状的人使用。
药物要远离小孩。
药物相互作用
有些药物可能与盐酸丙嗪相互作用,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疫苗、维生素、中药等。这些药物与盐酸丙嗪一起使用前请咨询医生。
与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或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时,两者的抗胆碱作用可相互增强并延长。
与抗心律失常药同时使用会延长Q-T间期,会增加抗精神病药物引起
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
使用
甲泛葡胺之前,要停盐酸丙嗪,防止发生癫痫的风险。
与
左旋多巴合用时,盐酸丙嗪可抑制左旋多巴的抗震颤麻痹效应。
与肾上腺素合用可导致明显的低血压和心动过速。
与中枢神经抑制药合用时,盐酸丙嗪会增强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
与苯巴比妥合用,会增加盐酸丙嗪在尿中的排出量,降低其抗精神病作用。
与
胍乙啶及同类药合用,盐酸丙嗪会降低胍乙啶及同类药的降压作用。
含有镁、铝氢氧化物的抗酸剂可减少盐酸丙嗪的吸收。
盐酸丙嗪与苯妥英钠合用,苯妥英钠会加重抗精神病药引起的
运动障碍。
合理用药
药物必须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处方药应该由医生开置,非处方药应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盐酸丙嗪是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你的病情开处方使用。在完全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用药禁忌以及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合理用药。药量过少,达不到治疗效果,药物过量,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盐酸丙嗪需要遵照医生处方足量、足疗程应用。病情完全控制前你的症状可能会有所减轻,但不要轻易减量、停药,以免病情反复或再次加重。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