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丙雌醇可使胎盘滋养层的内分泌活性增强,可刺激功能不佳的胎盘,使胎盘功能正常化;可升高催产素酶的浓度及活性,降低孕妇体内催产素的水平;可拮抗前列腺素对子宫产生的刺激作用,抑制宫缩从而维持妊娠。
适应证
药物起效时间
烯丙雌醇片空腹状态下口服2小时后达到血浆峰浓度(Cmax),在此之前药物已经开始起效。
药物维持时间
本品血浆半衰期16~18小时,24~30小时完全排出。治疗不同疾病时每日用药次数不同,遵医嘱用药。
药物联用
目前本品的药物联用尚无权威资料,如果在使用期间需要应用其他药物,应先咨询医生,听从其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用药方法。
吃烯丙雌醇片后可以吃海鲜吗?
吃烯丙雌醇片后可以吃海鲜,但是需要注意适量,不能食用过多。
烯丙雌醇片是人工合成的孕激素药物,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先兆早产和功能性失调性子宫出血等的治疗。烯丙雌醇片的用药禁忌和注意事项里面并没有说明服药期间不能吃海鲜。
海鲜的营养丰富,口感鲜美,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适量的吃海鲜可以补充营养,但是需要注意不能过量,并且对海鲜过敏或者痛风的患者是不建议食用海鲜的。
另外,重度肝功能不全、妊娠高压综合征等患者是禁止服用烯丙雌醇片的,部分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头痛、恶心、体液潴留等不良反应。药物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不可随意自行服用。
禁用情况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严重肝功能障碍禁用。
慢性特发性黄疸(Dubin-Johson综合征)和特发性高胆红素血症综合征(
Rotor综合征)禁用。
慎用情况
过敏体质慎用。
糖尿病孕妇慎用。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患糖尿病的孕妇慎用,服用本品期间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应定期测定血糖水平。
哺乳期女性:本品不用于哺乳期女性。
儿童:本品不适用于儿童。
老人:本品不适用于老人。
如果您已经怀孕、或计划怀孕、或在哺乳期,为保证更好的治疗效果以及最大程度的避免风险,请主动、及时告知医生,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不良相互作用
本品慎与酶诱导剂(如
利福平、
卡马西平、苯巴比妥)合用,因为此类药物可能会降低本品的药效。
孕妇吃烯丙雌醇片对胎儿有影响吗
孕妇吃烯丙雌醇片对胎儿一般没有影响。
烯丙雌醇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孕激素类药,主要用于治疗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先兆早产等。烯丙雌醇片具体保胎的作用,使用后可以增强绒毛膜活性,促进内源性孕酮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升高催产素酶浓度以及活性。
烯丙雌醇片还能抑制子宫收缩,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子宫兴奋阈值。如在孕早期存在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引起异常子宫收缩,通过使用烯丙雌醇片进行控制,对于存在先兆流产症状的孕妇使用后具有一定的保胎作用。
对烯丙雌醇过敏者、妊娠高压综合征患者等禁用。使用此药物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体液潴留等不良反应。
因此,孕妇使用该药对胚胎及胎儿通常不会产生不良影响。但使用此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不可盲目自行随意使用。
剂型规格
片剂:5mg/片。
具体用法
用法
口服,温水送服。
用量
先兆流产:每日5~15 mg,可每次5mg每日三次,连用5~7天或至症状消失。如需要,剂量可适当增加。
习惯性流产:应在明确怀孕后马上用药,每日服用5~10 mg,至少维持到危险期后的一个月,之后剂量可逐渐减少;通常用至妊娠的第5个月。
先兆早产:剂量需个体化,通常剂量为每日5~20 mg。
药物漏用
如果漏服药物时间不到两次正常用药间隔时间的一半,请尽快补服;但如果超过两次正常用药间隔时间的一半,请跳过此次漏服的剂量,直接于下一次服药时间服药。切记不可一次服用两倍剂量,以免引起毒性反应。以下以每日3次用药举例。
无需补服举例:本应在当天6时、14时、22时分别服用药物,患者6时服用一次,14时忘记服用,18时后想起忘记服用药物,则无需补服,于22时正常服用药物即可。
需要补服举例:本应在当天6时、14时、22时分别服用药物,患者6时服用一次,14时忘记服用,18时前想起忘记服用药物,则需补服,并于22时正常服用药物即可。
如果您有不能确定的情况,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过量
请严格遵医嘱服用,过量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如不慎过量,密切关注身体情况,出现不适,还请及时就医。
药物停用
如果用药后感觉不适,请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判断是否应停药,或采取必要的措施。
不良反应的表现
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一般情况下,症状较轻时,如轻微恶心、头痛等,无需特别处理,注意清淡饮食、保证充分的休息。
若症状较重,应立即就医治疗,以免延误治疗。
如果用药后感觉不适,请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判断是否应停药,或采取必要的措施。
药物贮存
密封,凉暗处(避光不超过20℃)保存。
存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避免儿童误服。
其他
服用本品期间应定期测定血糖水平。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颜色、形状、味道等)禁止使用。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