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含氟的吸入性全身麻醉药,可经呼吸道迅速进入体内,并通过抑制中脑网状结构神经元而发挥麻醉作用,本药麻醉作用强,诱导时间比恩
氟烷、氟烷两者短,苏醒时间三者无大差异。
适应证
适用于成人和儿科患者的院内手术及门诊手术的
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
药物起效时间
本品吸入后作用迅速,肺泡浓度达到吸入浓度的50%约需1分钟,但该药物起效时间是多久目前尚没有明确数据。
药物维持时间
尚不明确。健康受试者中本品平均半衰期大约是21小时,肾功能损伤患者则会延长至33小时左右,应由专业麻醉师使用。
药物联用
尚无权威参考资料指导本品的药物联用,如果在使用该药物期间需要应用其他药物,应由专业麻醉医生决定。
禁用情况
禁用于对本品或其他卤代吸入性麻醉药、其他含氟药物的患者。
有卤代吸入性麻醉药导致的肝炎史,或使用此类药物后出现不明原因的中至重度
肝功能不全(如
黄疸伴发热和/或嗜酸粒细胞增多)史者禁用。
慎用情况
肝胆疾病患者慎用。
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线粒体疾病患者慎用。
有癫痫发作危险因素的患者慎用。
哺乳期妇女慎用。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
动物试验中未见对胎儿造成明显伤害。目前对临床怀孕妇女没有适当及合理对照的研究,因此只有明确需要时,应由麻醉医师在使用必要的监测设备下使用。
另外,本品生育和分娩中的安全性还未被阐明,但须注意由于可引起子宫及松弛,在产科麻醉时慎用。
哺乳期女性
尚不明确七氟烷是否会随母乳分泌,建议哺乳期妇女在给药后48小时内不要哺乳,并弃用在此期间分泌的母乳。
儿童
已在1~18岁的儿科病人中进行了七氟烷用于全麻诱导和维持的临床对照研究。
七氟烷无刺激性气味,适用于儿科患者行面罩诱导麻醉,但吸入本品后可能诱发癫痫,大多数发生于2个月以上的患者,且大多数没有易感危险因素,因此,应在有麻醉医师在使用必要的监测设备下使用。
老年人
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通常较低的七氟烷浓度即可维持老年患者的外科麻醉,临床用药时剂量应慎重,密切观察老年患者的麻醉反应。
不良相互作用
谨慎联用
非去极化肌松剂:如
泮库溴铵、
维库溴铵等,七氟烷可明显升高非去极化型肌松剂引起的神经肌肉阻断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联合应用时应注意适当调整肌松药的剂量。
其他静脉麻醉药:七氟烷可与巴比妥类、
丙泊酚以及其他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混合使用,联合作用可增强麻醉作用,因此联用时七氟烷的用量可以减少。
肾上腺素:在外源性肾上腺素对心肌致心律失常作用方面,七氟烷与异氟烷有相似的敏感性,两者联用应谨慎,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反应。
间接作用的拟交感神经药物:七氟烷和间接作用的拟交感神经药物(苯丙胺类、
麻黄碱)合并用药时有发生急性高血压的风险。
β受体阻滞剂:七氟烷可能增强β-阻滞剂(如
普萘洛尔)的负性肌力作用、变时性和变传导作用。
CYP2E1诱导剂:CYP2E1诱导剂(如
异烟肼、酒精)会增加七氟烷的代谢,但巴比妥类不会增加其代谢。另外,合用七氟烷和异烟肼可增强异烟肼的肝脏毒性
圣约翰草:长期接受圣约翰草治疗的患者,在使用卤化吸入麻醉剂时可能出现重度低血压和麻醉苏醒延迟。
剂型规格
吸入用七
氟烷:100ml/瓶;120ml/瓶;250ml/瓶。
具体用法
用法
本品应由麻醉医师在使用必要的监测设备的条件才下使用,不得把药品交给患者或一般医师使用。
使用前应确保有效的气道通畅,确认人工呼吸机、给氧设备和循环复苏等设备的配备。
全身麻醉时使用从挥发器中输送的七氟烷,并应使用专用的带刻度的挥发器,用法和用量均应根据患者的反应,做到用药个体化。
用量
本品使用剂量需个体化,并须依据患者的年龄和临床状况的要求来调整。
诱导麻醉:
成人:七氟烷吸入浓度至5%,2分钟内通常可达到外科麻醉效果。
儿童:七氟烷吸入浓度至7%,2分钟内即可达到外科麻醉效果。作为术前没有用药的患者的麻醉诱导,七氟烷吸入浓度为8%。
维持:七氟烷伴或不伴
氧化亚氮维持外科水平麻醉的浓度为0.5%~3%。
药物漏用
吸入性七氟烷只能由专业麻醉医师使用,通常不会发生漏用。
用药必须监测个体反应,如有用量不足而发生患者提前苏醒的情况,应尽快给予维持麻醉,必要时应补充镇痛支持。
药物过量
药物过量的表现
给药过量时可能加重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为剂量相关性心肺抑制。麻醉维持过程中,增加七氟烷的浓度可造成血压剂量依赖性降低,麻醉过深可导致血压过分降低。
药物过量的处理方法
可疑为药物过量时,应立即停止使用七氟烷,保持呼吸道畅通,使用氧气辅助或控制呼吸,维持合适的心血管功能。另外,麻醉医师应在患者离开恢复室之前,仔细评估其全身麻醉的恢复情况。
药物停用
七氟烷只能由接受过全身麻醉培训的人员使用,麻醉医师会根据患者手术情况控制麻醉用量和决定停药时机。
如患者出现低血压和
呼吸抑制,应立即给予剂量调整,必要时应停用七氟烷。
不良反应的表现
免疫系统:罕见过敏反应,类过敏反应,超敏反应。
血液与淋巴系统:罕见白细胞减少或增多。
精神系统:极常见激动,不常见意识模糊状态。
神经系统:常见嗜睡、头晕、头痛,罕见抽搐、张力失常。
心脏系统:极常见心动过缓,常见心动过速,不常见完全
房室传导阻滞、房颤、心律失常、室性期外收缩、室上性期外收缩、心搏骤停。
血管系统:极常见低血压,常见高血压。
呼吸、胸部与纵隔疾病:极常见咳嗽,常见
喉痉挛、呼吸异常,不常见呼吸暂停、缺氧、哮喘等。
胃肠道系统:极常见呕吐、恶心,常见唾液分泌过多。
全身与给药部位:常见畏寒、发热、低体温,少见胸部不适、
恶性高热。
其他:常见低体温、血糖异常、肝功能检查异常、白细胞计数异常,不常见血氟化物水平增高、
血肌酐增高等。
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麻醉期内,麻醉医师应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反应,如出现血压下降、休克、心律失常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给予针对性处理。
对于易感患者,如出现恶性高热临床综合症,表现为
高碳酸血症,可能包括肌肉僵硬、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发绀、心律不齐和血压不稳,应立即停药,静脉给予
丹曲林钠和常规支持疗法(包括能够恢复身体正常体温的有效措施、呼吸循环支持疗法以及电解质-体液-酸碱平衡治疗)。
如果患者在用药后感觉以上表现或其他不适,应排除手术或原发疾病的影响,同时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判断是否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
药物贮存
避光,密封,在阴凉处(不超过20℃)贮藏,不可冷冻。
本品应由医疗机构专门人员保管。
其他
麻醉过程中应注意维持患者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性,以避免冠心病患者出现
心肌缺血。
麻醉医师在患者离开恢复室之前,应认真评价
全身麻醉的恢复情况。
在七
氟烷与干燥的CO
2吸收剂联合应用中,尤其是与含氢氧化钾的吸收剂(如钡石灰)联合应用时,应注意麻醉机过热、冒烟甚至自燃等情况。
患者在全身麻醉后的一段时间内不应进行需要精神上警觉度的活动,譬如驾驶机动车或操作危险机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