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维生素类药。维生素K是肝脏合成因子Ⅱ、Ⅶ、Ⅸ、Ⅹ所必需的物质。维生素K缺乏可引起这些凝血因子合成障碍或异常,临床可见出血倾向和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适应证
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如
梗阻性黄疸、
胆瘘、慢性腹泻等所致出血),香豆素类、
水杨酸钠等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新生儿出血以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所致的体内维生素K缺乏。
药物起效时间
本品肌内注射后,1~2小时起效。
药物维持时间
本品的药物维持时间尚不明确,但用药后3~6小时止血效果明显,12~14小时后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
药物联用
目前该药物的药物联用尚无权威资料,如果在使用该药物期间需要应用其他药物,应先咨询医生,听从其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用药方法。
禁用情况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慎用情况
过敏体质者慎用。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本品可通过胎盘,故对临产孕妇应尽量避免使用。
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女性使用本品的注意事项尚不明确,如需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儿童:儿童可以在医生指导及成人监护下使用。
老人:老人使用本品的注意事项尚不明确,如需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如果已经怀孕、计划怀孕或是在哺乳期,为保证更好的治疗效果以及最大程度地避免风险,请主动、及时告知医生并咨询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不良相互作用
本品与苯妥英钠混合2小时后可出现颗粒沉淀,与维生素C、维生素B
12、
右旋糖酐混合易出现浑浊。与
双香豆素类口服抗凝剂合用,作用相互抵消。水杨酸类、磺胺、奎宁、
奎尼丁等也影响
维生素K1的效果。
剂型规格
注射液:1ml:10mg。
具体用法
用法
肌内注射或深部皮下注射、静脉注射。本品静脉注射给药时,应缓慢注射药物,给药速度不超过每分钟1mg。
用量
低凝血酶原血症:肌内或深部皮下注射,每次10mg,每日1~2次,24小时内总量不超过40mg。
预防新生儿出血:可于分娩前12~24小时给母亲肌内注射或缓慢静脉注射2~5mg;也可在新生儿出生后肌内或皮下注射0.5~1mg,8小时后重复。本品用于重症患者静脉注射时,给药速度不应超过1mg/min。
药物漏用
本品为肌内注射或深部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的处方药,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给药操作,一般不存在漏用情况。如果您有不能确定的情况,请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
药物过量
药物过量的表现
药物大剂量或超剂量可加重肝损害。
药物过量的处理方法
请遵医嘱服用,如不慎过量,还请密切关注身体情况,出现不适,还请及时就医。
以上应对方式仅供参考,如发生药物过量,请立即到医院就诊。
药物停用
维生素 K1注射液可能引起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给药期间应对患者密切观察,一旦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进行对症治疗。
如果您用药后感觉不适,请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判断是否应停药或采取必要的措施。
不良反应的表现
全身性损害: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发热、寒战、晕厥等。
心血管系统损害:发绀、低血压、心悸、心动过速等。
偶见过敏反应。
静脉注射过快,超过5mg/min,可引起面部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心动过速、低血压等,曾有快速静脉注射致死的报道。
肌内注射可引起局部红肿和疼痛。
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一般情况下,症状较轻时,如轻微咳嗽等,无须特别处理,注意清淡饮食、保证充分的休息。
注射速度太快引起面部潮红、出汗等症状,减慢注射速度后可消失。
注射部位局部疼痛、肿胀,经热敷可使症状迅速消失。
若发生过敏反应可按药物过敏处理原则治疗,如出现
皮疹等皮肤过敏反应,应避免搔抓,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
氯雷他定等抗过敏药物治疗。
当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时需要立即进行紧急治疗,包括应用
肾上腺素、静脉补液、糖皮质激素、氧气和维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应进行气管插管。
如果出现如晕厥、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立即联系医生,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判断是否应停药或采取必要的措施。
如果用药后感觉不适,请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判断是否应停药或采取必要的措施。
药物贮存
遮光,密闭,防冻保存。
存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避免儿童误服。
其他
有肝功能损伤的患者,本品的疗效不明显,盲目加量可加重
肝损伤。
本品对
肝素引起的出血倾向无效。外伤出血无必要使用本品。
本品应避免冻结,如有油滴析出或分层则不宜使用,但可在避光条件下加热至70~80℃,振摇使其自然冷却,如可见异物正常则仍可继续使用。
如遇变色、结晶、浑浊、异物应禁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