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时期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主要表现水样便或蛋花样便、呕吐、发热等
轮状病毒感染所致
以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为主
定义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因在秋冬季高发曾称为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是儿童时期
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类型。
发病情况
全世界范围内,轮状病毒是导致两岁以下婴幼儿严重腹泻的第一位的病原。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全年均可发病,在我国冬季检出率最高为39.4%,其次为秋季26.7%。
主要发生月份为10月到次年2月。
2岁以下儿童约占发病人数的90%,其中6~24月龄的发病率最高。
致病原因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
轮状病毒感染引起,导致流行的基本条件有以下三方面。
传染源
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无症状感染者、恢复期的排毒者是轮状病毒感染的主要传染源,被感染的动物也可成为传染源。
病毒可存在于粪便和呕吐物中。
在发生腹泻前2天粪便中即可出现大量病毒。
出现症状10天后仍可继续排出病毒。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传播:粪便中的病毒污染手、食物、水、其他物品时,人通过进食、饮水等可感染病毒。
接触传播:接触患者、无症状感染者、恢复期的排毒者、感染的动物可感染病毒[3]。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在我国,6~24月龄的发病率最高,尤其是未接种疫苗的人群。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轮状病毒所致腹泻的发病机制至少涉及3个因素,包括刷状缘酶的丢失、轮状病毒的非结构蛋白4(NSP4)的直接作用和肠道神经系统的激活[5]。
刷状缘酶的丢失
轮状病毒感染可引起肠道绒毛上皮细胞受损,导致麦芽糖酶、蔗糖酶和乳糖酶等肠道刷状缘酶水平降低。
缺乏刷状缘酶可导致D-木糖和乳糖吸收不良,使食物中糖类消化不全而积滞在肠腔内,肠腔渗透压升高,引起腹泻。
轮状病毒NSP4的直接作用
轮状病毒NSP4对胃肠道黏膜有直接毒性,通过各种方式诱导液体分泌而发生腹泻。
肠道神经系统的激活
轮状病毒可激活肠道神经系统而导致肠道净分泌液体和电解质,引起腹泻。
轮状病毒的NSP4刺激肠嗜铬细胞释放5-羟色胺,增加肠道蠕动引起腹泻,刺激呕吐中枢导致剧烈呕吐。
主要症状
腹泻
症状较轻的患儿可仅出现轻度腹泻,不伴有发热。
重者可突然出现蛋花样、水样大便,每天可达到数次到十次以上。
可伴有发热、呕吐。
呕吐
可先于腹泻发生,多发生在病初1~2天。
发热
一般为中度发热,但也可高达39℃~40℃[1,5]。
并发症
惊厥
机制不清,可表现为突然四肢抽搐或僵直、眼睛上翻、意识模糊或丧失、寒战、
高热等。
脱水
大量水样腹泻导致水分、电解质等大量流失所致。
可出现少尿或无尿、口唇和皮肤干燥、精神差、眼窝凹陷、手脚发凉等。
慢性腹泻
患儿患有免疫缺陷疾病或轮状病毒性肠炎迁延不愈可引起慢性腹泻。
表现为腹泻超过4周或长期反复发作。
就医科室
小儿内科
如果患儿出现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家长应记录患儿出现腹泻的时间、频率和持续时间、大便的性状、体温等,以供医生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孩子是否有呕吐、发热等症状?
发热时体温是多少?
病史清单
孩子在发病前有没有接触过腹泻的患者?
孩子有没有食用不干净的食物和水?
孩子近期接触过哪些动物?
诊断依据
病史
有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接触史。
患儿可能食用不干净的食物或饮用不干净的水。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病毒抗原检测
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轮状病毒特异性抗原,可用于确诊。
检测阳性者可确诊。
症状出现第1~4天是收集标本检测轮状病毒最理想的时间。
粪便常规
用于了解粪便中有无异常细胞。
约1/3患儿的粪便标本中可见少到中量白细胞。
如果粪便中白细胞数量高,则提示可能存在其他病原体感染。
血常规
了解有无全身性炎症,初步排查有无细菌感染。
本病如不发生并发症,白细胞计数通常正常或略增高。
鉴别诊断
诺如病毒肠炎
都可导致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
病毒抗原检测可进行鉴别,诺如病毒肠炎可检测出诺如病毒特异性抗原,而轮状病毒性肠炎可检测出轮状病毒特异性抗原。
治疗目的:通过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缓解症状、缩短病程、促进恢复。
治疗原则: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没有特异治疗方法,主要采用补充水和电解质纠正或预防脱水。轻者可
口服补液盐,重者需要静脉输液。
一般治疗
哺乳期患儿可继续母乳或配方奶喂养,可应用低乳糖或去乳糖配方粉。
已经添加辅食的患儿应以少渣、低脂、低糖饮食为主。腹泻期间不建议增加新的食物。
患儿可因腹泻而乏力,应注意休息。如精神尚可,不必过分限制活动。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补液疗法
口服补液
目前常用的为口服补液盐Ⅲ。
可以帮助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患儿自腹泻开始就应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
轻者可以根据呕吐量和大便量估算,少量多次补充。重者尤其是有脱水症状的患儿,需要医生评估计算后补充需要的液体量。
静脉补液
适用于重度脱水、休克或有意识改变、存在
肠梗阻或其他不适合口服补液的胃肠道疾病、剧烈呕吐不能经口进食、不能耐受口服补液的中度脱水的患儿以及口服补液无改善或程度加重等患儿。
重度脱水或休克者需液体复苏时应用含碱的糖盐混合溶液。
脱水一旦纠正,能口服补液的尽早给予口服补液盐Ⅲ口服。
鼻饲管补液
推荐应用于无静脉补液条件、无法口服摄入或精神正常但状态较弱的中度脱水患儿。
液体选择口服补液盐Ⅲ。
锌
补充锌可以促进肠黏膜的修复,缩短腹泻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减少复发[5,9]。
吸附剂
吸附剂可结合消化道黏液和毒素,并减少水分丢失,缩短腹泻持续时间。
益生菌
益生菌降低排便频率、缩短腹泻持续时间。
推荐在疾病早期给予益生菌治疗。
益生菌不可用热水冲服,防止失活。
抗分泌药物
可抑制肠道水、电解质的分泌,有效缩短腹泻病程,减少排便量和排便次数。
退热药物
患儿体温≥38.5℃且伴明显不适时可遵医嘱应用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有助于降低体温,缓解症状。
每次只选择一种退热药,不建议联合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退热,也不推荐交替使用两种药物退热。
治愈情况
免疫力正常的轻症患儿一般可在一周左右自愈。
重症或有免疫力缺陷的患儿经过积极治疗可以治愈。
未能及时治疗的重症患儿可能发生死亡。
危害性
部分患儿可能发生惊厥、脱水、慢性腹泻等并发症,对日常生活和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尤其是两岁以内的幼儿,腹泻和营养不良会影响生长发育。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呕吐剧烈时可以少量多次喝奶或进食流质食物,停止后可逐渐恢复饮食。
低乳糖或去乳糖配方粉有助于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避免食用碳酸饮料、果汁、点心等高糖食物。
循序渐进地恢复正常饮食,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生活管理
患儿呕吐时,家长协助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发生
呛咳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呕吐物及大便要及时处理,处理后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双手,被污染的衣物要烫洗。
大便频可导致肛周皮肤受损,每次排便后可以用温水洗净并用柔软的纸轻轻沾干,肛周可涂抹护臀霜。
预防
秋冬季节,避免去人多密集的地方,避免接触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
避免接触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排泄物及呕吐物。
避免接触野外动物,儿童触摸完动物后应及时洗手。
玩具要定期清洗消毒。
接种
轮状病毒疫苗(口服),可保护儿童度过轮状病毒性肠炎高风险时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