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介绍
头孢噻肟属于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各种感染。
制剂规格
头孢噻肟一般制成注射剂(粉)。在不同厂家的制剂因制作工艺不同,其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可能也不一样。具体如何选择请咨询医生。
头孢噻肟注射剂(粉):0.5克;1.0克;1.5克;2.0克;3.0克。
如何用药
头孢噻肟为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处方拿药。头孢噻肟注射剂应由医生或护士在诊所、医院操作,不应在家自己使用。
可供深部肌内注射,3~5分钟内缓慢静脉注射,或20~60分钟内静脉滴注。
成人一日常用量2~6克,分2~3次用;严重感染者一日可增至12克,分3~4次静脉给药。
儿童可给予每天每千克体重100~150毫克,2~4次分用,必要时可增至每天每千克体重200毫克,新生儿每天每千克体重50毫克,必要时可增至每天每千克体重150~200毫克。
严重肾功能衰竭患者,Ccr<20ml/min,开始可给予负荷剂量1克,并将常用量减半予以维持,用药频率不变:血清肌酐超过751μmol/L者剂量减至常规剂量的1/4,用药频率不变:需血液透析者每天0.5~2克。但在透析后应加用1次剂量。
预防手术感染,可手术前30~60分钟给药1克,剖宫产时可于钳夹脐带后立即给母体静脉注射1克,6和12小时后各补注1次。
配制肌内注射液时,0.5克、1.0克或2.0克的本品分别加入2毫升、3毫升或5毫升
灭菌注射用水。供静脉注射的溶液,加至少10~20毫升灭菌注射用水,于5~10分钟内徐缓注入静脉滴注时,将静脉注射液再用适当溶剂稀释至100~500毫升。肌内注射剂量超过2克时,应分不同部位注射。
用药须知
禁止用药
对药物中任何成分过敏的患者,应禁止使用本药物。
谨慎用药
本品可经乳汁排出,哺乳期妇女应用本品时虽无发生问题的报告,但应用本品时宜暂停哺乳。
本品可透过血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循环,妊娠期妇女应限用于有确切适应证的患者。
老年患者用药根据肾功能适当减量。
肾功能减退者应在减少剂量情况下慎用。
有胃肠道疾病或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头孢噻肟与一些药物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果你正在使用其他药物,使用头孢噻肟前请务必告知医生,并咨询医生是否能用药,如何用药。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但也不要因害怕不良反应而拒绝用药。你可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或者咨询医生,了解头孢噻肟的药物不良反应,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不良反应
使用头孢噻肟后会有如下不良反应。
碱性磷酸酶或血清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暂时性血BUN和肌酐升高等。
偶见头痛、麻木、呼吸困难和面部潮红。
所有第三代广谱头孢菌素类均有可能由于耐药微生物(如铜绿假单胞菌、多种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属和肠球菌)在体内各个不同部分引起
二重感染,一般来说,本品引起这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其他不良反应详见药物使用说明书。
用药注意
头孢噻肟需要足量、足疗程应用,不要轻易减量、停药,否则会影响疗效。
高敏体质者用药前必须先做皮试。
必须与一种氨基糖苷类合用时,应分别使用各自的静脉通道。
发生过敏性休克时,予以
肾上腺素、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等紧急措施。
长期应用本品可能导致不敏感或耐药菌的过度繁殖,需要严密观察。一旦发生二重感染,需予以相应处理。
疗程超过10天者应监测血常规。
本品对局部组织有刺激作用。在绝大多数病例中,改变注射部位即可解决血管周围外渗。极个别情况下可能发生广泛血管周围外渗,并导致组织坏死,可能需要外科治疗。
Coombs试验可出现阳性;妊娠期妇女产前应用本品,此反应可出现于新生儿。用
硫酸铜法测定
尿糖可呈假阳性。
婴幼儿不宜作肌内注射。
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怎么办?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如果不良反应较大,需要就医。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以决定是否继续用药,还是换用其他药物。如果不良反应症状不严重,适当对症处理,可以坚持用药。
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就医?
出血。
过敏性休克。
严重腹泻。
头孢噻肟应该如何保存?
头孢噻肟应该保存在凉暗(避光并不超过20℃)干燥处。
不要将该药物分享给与你有相同症状的人使用。
药物要远离小孩。
药物相互作用
有些药物可能与头孢噻肟相互作用,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疫苗、维生素、草药等。为了安全起见,如果你还在使用其他药物,使用头孢噻肟前请咨询医生。
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合用可起到协同作用,但也有可能加重肾毒性。
与
阿洛西林或美洛西林合用,可见机体对本品的总清除率降低。
大剂量头孢噻肟与强利尿药联合应用时,应注意肾功能变化。
合理用药
药物必须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处方药应该由医生开置,非处方药应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头孢噻肟是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你的病情开处方使用。自行用药可能会增加你不合理使用药物的风险:浪费药物资源,贻误病情,产生耐药,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头孢噻肟需要足量、足疗程应用。病情完全控制前你的症状可能会有所减轻,但不能轻易减量、停药,以免形成耐药、病情反复或者再次加重。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