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小儿流涎,即流口水,是指小儿口中唾液不自觉地从口腔溢出的现象。一般1岁以内的婴幼儿会出现流涎现象,但随着年龄增长,1岁左右会逐渐消失。若年龄大于2岁的小儿仍有流涎的现象,应警惕是否为异常病症表现。
常见疾病
口腔溃疡、出牙、牙龈发炎、疱疹性口腔炎、扁桃体炎、
面神经麻痹或先天性愚型等。
常见原因
1.生理性因素:随着小儿唾液腺发育,
唾液分泌增多,但吞咽功能未完善。
2.腮腺损伤:成人过分揉捏小儿面颊部,造成腮腺机械性损伤。
3.口腔炎症:炎症刺激唾液腺分泌增加,如口腔溃疡及疱疹性口腔炎、牙龈发炎等。
4.神经系统疾病:
颅脑损伤、脑出血及面部神经损伤。
5.先天性疾病: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检查小儿体温、心率、脉搏等。
2.神经系统检查:检查小儿吞咽功能、四肢肌力、神经反射等。
3.口腔检查:检查小儿口腔内有无异味,黏膜有无充血、水肿及破损;扁桃体有无充血、肿大、化脓等。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明确是否为感染急性期。
2.脑脊液:检查压力、外观及白细胞计数、中心粒细胞计数等,明确是否出现
颅内感染。
影像学检查
CT、MRI检查:检查是否有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
其他检查
2.脑电图:对于针对
脑性瘫痪及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等有重要意义。
4.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查:辅助诊断先天性染色体疾病。
诊断原则
依据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可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1.生理性流涎
多数小儿流涎为生理性流涎,于出生后2~4个月开始出现流涎的现象,常于1岁左右逐渐消失。
2.口腔溃疡
小儿常有口腔黏膜损伤、破溃、出血点,并伴有拒食、食欲不振、口臭等。
3.疱疹性口腔炎
小儿有发热、
淋巴结肿大、拒食等前驱症状,而后出现口腔黏膜
疱疹。
4.面神经麻痹
小儿常表现为口眼歪斜,口周不自主流涎,无法完成抬眉、鼓腮等动作。
5.扁桃体炎
小儿常表现为
高热不退、抽搐、呕吐、食欲不振、咽痛,伴流涎。
6.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小儿颜面浮肿、反应迟钝、头晕头痛、耳鸣,伴流涎。
以下情况,需拨打120或立即去急诊
2.小儿头痛、肢体活动障碍。
以下情况,需要到门诊就医
1.小儿流涎,伴精神呆滞,反应较慢,应及时于神经内科就诊。
2.小儿唾液为黄色或血色,并伴有臭味,应及时于口腔科、呼吸科就诊。
3.小儿流涎,伴舌头伸出口外,应及时于神经内科就诊。
4.小儿哭闹、拒食,口腔内黏膜有破损、出血,应及时于口腔科就诊。
5.小儿口腔咬合不正、闭合不良,应及时于口腔科就诊。
6.年龄大于2岁的小儿,流涎现象仍存在或加重,应及时于神经内科就诊。
家庭处理建议
1.帮助小儿擦去口唇处溢出的唾液。
2.帮助小儿佩戴围嘴或于颈部潮湿处垫上干毛巾,保持面颈部干燥清洁,避免皮肤潮湿破损。
3.可于小儿颈部涂擦爽身粉,以保持局部干燥。
4.可于小儿颈部涂擦婴儿润肤油,减轻局部皮肤损害。
5.避免经常揉捏小儿面颊部,以免损伤腮腺。
6.保持小儿口腔卫生,教会小儿每日早晚刷牙及三餐后漱口。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