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介绍
瑞莫必利为苯
甲酰胺类抗精神病药,主要治疗急、慢性精神分裂症和以妄想、幻觉、思维紊乱为主要症状的其他精神病。
制剂规格
瑞莫必利有多种制剂和规格,它们的给药方法、途径和吸收速度、稳定性都不一样,各有特点。不同厂家的制剂因制作工艺不同,其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可能也不一样,具体如何选择请咨询医生。
瑞莫必利注射剂(粉):100毫克。
瑞莫必利控释胶囊剂:150毫克;300毫克。
瑞莫必利胶囊剂:75毫克;150毫克;300毫克。
瑞莫必利口服混悬液:25毫克/1毫升。
用途
瑞莫必利主要治疗急、慢性精神分裂症及以妄想、幻觉、思维紊乱为主要症状的其他精神病。
如何用药
瑞莫必利为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处方拿药,并遵医嘱用药,包括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等。不得擅自按照药物说明书自行用药。
注射剂应在医院由护士操作完成,不要自行在家使用。
成人口服首剂每天300毫克,分2次服用,所用剂量应根据效应给予个体化。多数使用剂量为每天150~450毫克,最大剂量每天600毫克。
口服控释胶囊每天300毫克,一般用量调整为每天150~450毫克,个别可用至600毫克,以上用量1次或2次分服。
急性期可肌内注射本品,剂量每天不可超过400毫克,最多用7天后换用口服。
老年人首日剂量为150毫克,可参照成人剂量范围调整。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开始150毫克,也可调整剂量。
小孩和老人如何使用瑞莫必利?
儿童处在身体发育阶段,肝脏、肾脏、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因此用药不同于成人,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
老人因器官功能衰退,对药物的依从性、耐受性较差,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请遵医嘱酌情减量用药。
用药须知
禁止用药
对瑞莫必利过敏的患者禁用。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禁用。
谨慎用药
帕金森患者、强直患者谨慎使用。
哺乳妇女应权衡利弊,除非必要,在使用期间选择停药或停止哺乳
有不稳定性癫痫史的患者谨慎使用。
瑞莫必利与一些药物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果你正在使用其他药物,使用瑞莫必利前请务必告知医生,并咨询医生是否能用药、如何用药。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但也不要因害怕不良反应而拒绝用药。你可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或者咨询医生,了解瑞莫必利的药物不良反应,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不良反应
瑞莫必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
头痛、头晕、焦虑等。
心律失常、血压下降。
偶见视觉模糊和肝肾功能异常。
少见锥体外系反应。
其他不良反应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用药注意
瑞莫必利需要足量、足疗程应用,不要轻易减量、停药。
老年患者需根据肝肾功能调整剂量。用药期间,应定期(每4~6周)检查肝肾功能。
可加重低血压的发生。
如果过量服药,需要立即洗胃,对症支持。
长期使用药的患者,必须逐渐减量停药。
会偶发生猝死,可能因为心律失常、特异体质,也可能因为食物、痰液阻塞气道所致。发生时不要害怕,立即就医。
如果我漏服药物怎么办?
尽快补充漏服的药物。如果到了下次服药时间,就不要加用所漏服的药物。
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怎么办?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通常瑞莫必利的不良反应不大,可以坚持用药。如果不良反应较大,需要就医。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以决定是继续用药,还是换用其他药物。如果不良反应症状不严重,适当对症处理,可以坚持用药。
什么情况下需要急救?
瑞莫必利罕见急性过敏反应,但一旦发生下列急性过敏反应表现,请立即寻求急救处理。
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就医?
严重皮疹、腹泻。
心律失常。
焦虑、视物模糊。
肝功异常。
休克。
瑞莫必利应该如何保存?
瑞莫必利应该在室内避光、室温保存。
不要将该药物分享给与你有相同症状的人使用。
药物要远离小孩。
药物相互作用
有些药物可能与瑞莫必利相互作用,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疫苗、维生素、草药等。这些药物与瑞莫必利一起使用前请咨询医生。
与MAOIs或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抗胆碱作用可相互增强并延长。
与抗心律失常药同时使用会延长Q-T间期,会增加抗精神病药物引起
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
使用
甲泛葡胺之前,要停用瑞莫必利,防止发生癫痫的风险。
与
左旋多巴合用时,瑞莫必利可抑制左旋多巴的抗震颤麻痹效应。
与中枢神经抑制药合用时,瑞莫必利会增强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
与苯巴比妥合用,会增加瑞莫必利在尿中的排出量,降低其抗精神病作用。
与
胍乙啶及同类药合用,瑞莫必利会降低胍乙啶及同类药的降压作用。
镁、铝氢氧化物的抗酸剂可减少瑞莫必利的吸收。
与苯妥英钠合用,瑞莫必利会加重抗精神病药引起的
运动障碍。
合理用药
药物必须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处方药应该由医生开置,非处方药应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瑞莫必利是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你的病情开处方使用。自行用药可能会增加你不合理使用药物风险:浪费药物资源,贻误病情,产生耐药,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瑞莫必利需要遵照医生处方足量、足疗程应用。病情完全控制前你的症状可能会有所减轻,但不要轻易减量、停药。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