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种因叶酸或(和)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营养性贫血,属于血液系统疾病。小儿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特点与成人不同,多以消化道和神经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患儿就诊时贫血症状不明显,而以消化道症状为就诊原因,按慢性胃炎、腹泻、胃肠功能紊乱等治疗后症状多无缓解,且部分患儿给予抗生素治疗长达2月余,并且贫血呈进行性加重,造成了漏诊。
临床上出现慢性腹泻、
纳差等症状时,排除
感染性腹泻,应警惕存在巨幼细胞性贫血,检测红细胞平均体积、血清维生素B
12和叶酸浓度,血清
乳酸脱氢酶等可帮助诊断。在我国,因营养因素引起的叶酸或维生素B
12缺乏是
巨幼细胞贫血的主要原因,以3岁以内多见。应当注意的是,巨幼细胞贫血是
大细胞性贫血,如伴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慢性病贫血时,会影响细胞大小的的测定结果。
在我国,小儿巨幼细胞性贫血者最常见的病因是营养不良,多与喂养不佳、偏食或烹任时间过长等有关。其他常见原因包括慢性胃肠道疾病、寄生虫、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等。儿童巨幼细胞性贫血病因还包括先天性内因子缺乏、选择性维生素B
12吸收障碍、转钴胺II缺乏症、麦胶肠病及
乳糜泻、
热带口炎性腹泻、遗传性乳清酸尿症等。
小儿巨幼细胞性贫血多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腹泻而贫血症状并不明显。该病发病较慢,常不被家长发现,患儿可表现表情呆滞、反应迟钝、烦躁不安、易怒、疲乏无力、嗜睡、抽搐、智力、动作发育落后甚至退步等神经精神症状。可有特征性
舌炎表现:舌质红、舌乳头萎缩、表面光滑,俗称“牛肉舌”,伴疼痛。
血常规呈
大细胞性贫血,MCV大于100fl,可伴有白细胞和
血小板减少,网织红细胞可正常或升高,
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骨髓检查(骨穿)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伴明显“巨幼变”,红系细胞最明显,“核老浆幼”。血清胆红素轻度升高,
乳酸脱氢酶增高,血清高半光氨酸显著升高。B
12缺乏引起的
巨幼细胞贫血患者血清B
12水平多低于100ng/L。但也有部分患者血清B
12正常,部分正常人B
12也可低于正常,所以不能单纯以血清B
12的高低诊断或排除巨幼细胞贫血。血或尿甲基丙二酸测定。临床表现符合B
12缺乏的患者,即使血清B
12的正常也可进行试验性B
12治疗。
血清叶酸浓度受饮食叶酸摄入量的影响。血清叶酸浓度降低支持叶酸缺乏的诊断,但叶酸浓度正常并不能肯定除外叶酸缺乏,
红细胞叶酸含量测定可排除食物因素影响。
1.有叶酸维生素B12缺乏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3.骨髓呈现典型的巨型改变
4.
血清叶酸水平降低或
红细胞叶酸水平、维生素B
12水平降低。
5.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有效。
加强护理,防治感染。注意营养,明显不能进食者可予鼻饲数天。肌注维生素B12,每周2~3次,口服叶酸片,每日3次。以上连用数周,直至临床症状好转,血象恢复正常为止,维生素C能促进叶酸利用,同时口服可提高疗效。单纯B12缺乏者,不宜加用叶酸。用维生素B12治疗后6~7小时骨髓内巨幼红细胞可转为正常幼红细胞。一般精神症状2~4天后好转。网织红细胞2~4天开始增加,6~7天达高峰,2周后降至正常。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