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钠是一种电解质补充药物,氯离子和钠离子是机体两种重要的电解质,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外液,对维持机体正常的血液和细胞外液容量、渗透压以及体液酸碱平衡的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适应证
氯化钠主要用于以下情况:
各种原因导致的失水、失盐:如肠胃炎、中暑、烧伤、出血等导致的低渗性、等渗性、高渗性失水。根据不同情况的严重程度,可选择不同的浓度及给药方式。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是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的一种罕见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应用低渗或等渗氯化钠可纠正失水和高渗状态。
作冲洗剂外用:0.9%的氯化钠溶液(即生理盐水)可冲洗手术创面、眼部和洗涤伤口等。
补充血容量:在大量失血而又没有输血条件时,可暂时输入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急救。
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时的氯化钠补充。
注射剂溶媒和稀释剂:注射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0.9%的氯化钠溶液(即生理盐水)常作为不同的注射剂溶解或稀释时所选的溶媒。
水中毒、
低钠血症、
脑水肿:10%的氯化钠溶液(即浓氯化钠)能迅速提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从而使细胞内液的水分移向细胞外。在增加细胞外液容量的同时,可提高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因此可被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水中毒、低钠血症及脑水肿。
滴眼液用于暂时性缓解眼部干涩症状。
药物起效时间
氯化钠静脉注射后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广泛部分在体内。该药物起效时间是多久目前尚无明确数据,与药物剂型、患者的病情及个人体质等因素有关,请遵医嘱使用。
药物维持时间
氯化钠在体内的存在形式为钠离子和氯离子,在体内广泛分布并持续发挥作用。目前尚无明确数据证明服用氯化钠后其药效在机体维持多长时间。
药物联用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每1000ml中含葡萄糖5%及氯化钠0.9%。用于补充热能和体液,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进食不足或大量体液丢失。
氯化钠与氯化钾、
氯化钙溶于水制成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林格液),林格液较氯化钠溶液增加了钾离子、钙离子,结构上比生理盐水更类似体液的构成,在用于调节体液、电解质、酸碱平衡时可代替生理盐水使用。
氯化钠与氯化钾、氯化钙、
乳酸钠溶于水制成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可代替生理盐水使用,适用于有
酸中毒或酸中毒倾向的脱水患者。
氯化钠可制成
复方电解质注射液(醋酸电解质注射液),其中包含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镁离子、氯离子、醋酸根、葡萄糖酸根,用于调节体液平衡同时补充电解质及能量。
氯化钠有消炎作用吗?
氯化钠没有消炎作用。
氯化钠作为一种电解质补充药物,主要用于补充体液容量和纠正电解质紊乱。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氯化钠具有消炎的作用。如患者有消炎的诉求请咨询医生,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消炎药物。
脱水可以喝氯化钠补充吗?
脱水可以喝氯化钠补充体液及电解质。
在患者脱水情况较轻微的情况下,如恶心呕吐不严重时、轻度急性肠胃炎、中暑等,可在医生指导下适量口服氯化钠,以补充体液,维持电解质平衡。
禁用情况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禁用。
慎用情况
高血压患者慎用。
严重肾功能损害、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少尿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尿量减少而对利尿药反应不佳者慎用。
高氯血症者慎用。
血容量过多者慎用。
存在可能引起钠潴留、液体过多和水肿(中枢性和外周性水肿)的病症者慎用。
脑、肾、心脏功能不全及血浆蛋白较低者慎用。
正在接受可能会增加钠潴留和液体潴留药物治疗的患者慎用。
特殊人群用药
妊娠期女性
未见报道氯化钠会对孕妇及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普通妊娠期女性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但氯化钠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妊娠期女性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时禁用。
哺乳期女性
未见报道氯化钠会对乳儿产生不良影响,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儿童和青少年
因小儿的肾功能和心肺功能发育未完全,小儿补液量和补液速度应该严格控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老人
因老人的肾功能和心肺功能退化,老人补液量和补液速度应该严格控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不良相互作用
作为药物溶剂或稀释剂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如需同时使用请务必咨询医生或药师。
氯化钠规格较多,用法、用量及用药时间较个体化,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包括用法、用量及用药时间,切不可擅自按照药品说明书自行用药。
剂型规格
氯化钠注射液:2ml:18mg;5ml:45mg;10ml :90mg;50ml :0.45g;100ml :0.9g;150ml :1.35g;165ml :1.49g;200ml :1.8g;250ml:2.25g;300ml:2.7g;400ml:3.6g;500ml:4.5g;1000ml :9 g;2000ml:18g;3000ml:27g。
浓氯化钠注射液:10 ml:0.3 g;10 ml:1 g;100 ml:10 g。
氯化钠滴眼液:10ml:55mg。
具体用法
用法
注射液:静脉输注给药或作为外用冲洗。
滴眼液:滴入结膜囊。
用量
高渗性失水
所需补液总量(L)=[血钠浓度(mmol/L)-142]/血钠浓度(mmol/L)×0.6×体重(kg),第一日补给半量,余量在以后2~3日内补给,并根据心肺肾功能酌情调节。
若患者存在休克,应先补充氯化钠注射液,并酌情补充胶体,待休克纠正,血钠>155 mmol/L,血浆渗透浓度>350 mOsm/L,可给予低渗氯化钠注射液。待血浆渗透浓度<330 mOsm/L,改用0.9%氯化钠注射液。
等渗性失水
原则上予以等渗溶液,如0.9%氯化钠注射液或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但上述溶液氯浓度明显高于血浆,单独大量使用可致高氯血症,故可将0.9%氯化钠注射液和1.25%碳酸氢钠或1.86%(1/6M)
乳酸钠以7:3的比例配制后补给。后者氯浓度为107mmol/L,并可纠正
代谢性酸中毒。
补给量可按体重或血细胞比容计算,作为参考。①按体重计算:补液量(L)=[体重下降(kg)×142]/154;②按血细胞比容计算:补液量(L)=(实际血细胞比容-正常血细胞比容)×体重(kg)×0.2/正常血细胞比容。正常血细胞比容男性为48%,女性为42%。
低渗性失水
当急性血钠低于120 mmol/L或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给予3%~5%氯化钠注射液缓慢滴注,在6小时内将血钠浓度提高至120 mmol/L以上。
补钠量(mmol/L)=[142-实际血钠浓度(mmol/L)]×体重(kg)×0.2。
待血钠回升至120~125 mmol/L以上,可改用等渗溶液或等渗溶液中酌情加入高渗
葡萄糖注射液或10%氯化钠注射液。
低氯性碱中毒
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林格液)500~1000 ml,以后根据
碱中毒情况决定用量。
外用
冲洗:0.9%的氯化钠溶液(即生理盐水)可冲洗手术创面、眼部和洗涤伤口等。
滴眼液:滴入结膜囊,一次1~2滴,一日5~6次。
药物漏用
氯化钠需遵医嘱开药并在医务人员帮助下使用,一般不存在药物漏用的现象。
药物过量
药物过量可致
高钠血症、
低钾血症以及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以及腹部痛性痉挛,还可引起碳酸氢盐的丢失,
高钠血症
症状:大脑脱水可导致嗜睡及意识错乱,随后发展为惊厥、昏迷、呼吸衰竭及死亡。还包括口渴、唾液和眼泪分泌减少、发热、出汗、心动过速、高血压或低血压、头痛、眩晕、坐立不安、易激怒、无力以及肌肉颤搐和强直。
措施:及时联系医生,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并根据病人情况给予对症处理。轻微钠过量的患者,饮水并且控制钠摄入量就足够了,但是,对急性口服氯化钠过量的病例,在常规对症和支持疗法外,还应当洗胃。
药物停用
在医生指导下患者病情出现如下变化时,应及时联系医生,医生将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停止用药。
如体液、电解质失衡导致的少尿、口渴、血压下降、休克、表情淡漠、
意识障碍等症状得到好转时。
如水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胸闷、呼吸困难、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等症状不见好转或越来越严重时。
如出现进行性肌肉张力增加、颤抖、运动失调、惊厥、癫痫发作、甚至昏迷等症状时。
不良反应的表现
过多过快的输入生理盐水,导致过度的水分和过度的钠盐在机体储存,从而打破了人体体液的相对动态平衡,引起水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胸闷、呼吸困难、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不适当给予高渗氯化钠:不适当给予高渗氯化钠导致
血清钠浓度高于145mmol/L,发生
高钠血症。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肌肉张力增加、颤抖、运动失调、惊厥、癫痫发作、甚至昏迷。
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体液平衡导致的症状较严重,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均应及时联系医生,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调整用药,并根据病人情况给予对症处理。
如出现水肿时,应停药并予以利尿剂对症处理。
出现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时,应停药并予以强心、利尿处理等。
出现高钠血症时,应及时联系医生,在医生指导下及时停药,补充低渗溶液、使用
呋塞米等排钠性利尿剂,并根据病人相应情况给予对症处理。
药物贮存
密封保存。
避免儿童接触。
其他
因需根据患者体液平衡及代谢情况及时调节药物的用法及用量,应常检查血清中钠、钾、氯离子浓度、酸碱平衡指标、肾功能、血压和心肺功能。
浓氯化钠不可直接静脉注射或滴注,应加入液体稀释后应用。
滴眼液不得作为隐形眼镜的冲洗液使用。眼部充血、红肿、瘙痒者应咨询医师或药师后再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