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膜腔积液有形成分分析是指对浆膜腔积液中的细胞、微生物、寄生虫及结晶等有形成分进行检测和判断的方法,是
浆膜腔积液检验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应与浆膜腔积液物理学、化学检查相结合,对疾病诊断、治疗和了解疾病发生机制有重要意义。
采集浆膜腔积液之前避免情绪紧张和激动,通过胸膜腔穿刺术、腹膜腔穿刺术和心包膜腔穿刺术等进行采集,确定穿刺部位无感染灶。抽取的浆膜腔积液必须立即送验及时检查,放置过久将影响检验结果;不能立即送检的浆膜腔积液可加入
甲醛溶液延缓细胞溶解,但对细胞形态有一定影响。
1.细胞计数与分类
(1)计数及直接分类:准备好计数板及经过稀释的浆膜腔积液,经过充分静置后,进行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计数和分类。
(2)染色分类:将浆膜腔积液进行离心,取沉淀物涂片,置于室温或37℃温箱内,干燥后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分类;如果细胞难以分类,应进行描述报告。
2.病原学检查
(1)微生物检查:如明确是漏出性积液,做微生物检查无太多临床意义。如积液性质不明,或明确是渗出性积液而积液形成原因不明,可将积液离心取沉淀涂片,行革兰染色或抗酸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如发现有病原微生物,可进一步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2)寄生虫检查:将浆膜腔积液离心取沉淀物,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或经染色后观察有无寄生虫及虫卵。
3.其他
通过显微镜直接检查或者经染色后进行显微镜检查有时可发现结晶、脱落细胞等。
1.细胞计数
本检查用于漏出液和渗出液的鉴别:漏出液的细胞数量多低于3×108/L,渗出液的细胞数量多高于5×108/L。红细胞:如超过10×1010/L,可见于
肿瘤、
肺栓塞、创伤和结核病等。白细胞:如超过2×108/L,可见于结核病。肿瘤等;如超过10×108/L,可见于化脓性细菌感染等。
2.细胞分类
(1)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常见于化脓性渗出液;在结核性浆膜腔炎症的早期渗出液中,也可见以
中性粒细胞增加为主。如增高占85%~95%以上,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结核早期感染。
(2)
淋巴细胞增多:主要提示慢性炎症、如结核、梅毒、肿瘤或
结缔组织病所致渗出液;若胸水中见到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可能是增殖型骨髓瘤;少量浆细胞则无临床意义。
(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
变态反应和寄生虫所致的渗出液。此外多次反复穿刺刺激、结核性渗出液的吸收期、人工气胸、手术后积液、
系统性红斑狼疮、
间皮瘤等患者的浆膜腔积液中嗜酸性粒细胞亦增多。如增高占2%~5%以上,见于过敏性疾病、
寄生虫病、反复多次穿刺采集积液、结核病的吸收期、气胸、系统性红斑狼疮、
肺梗死、
真菌感染和肿瘤等。
(4)间皮细胞增多:通常占15%~20%,多出现在漏出液中,也可见于渗出液,表示胸膜受到刺激。
(5)其他细胞:炎症情况下,在大量出现中性粒细胞的同时,常伴有组织细胞出现,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浆膜腔积液中可偶见
红斑狼疮细胞;在陈旧性出血的积液中可见到含铁的血黄色细胞。
3.微生物检查
对明确积液形成原因有重要意义,感染性积液可同时由多种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有脆弱类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等。
4.寄生虫检验
包虫病胸水可以检查出棘球蚴的头节和小钩;阿米巴病患者的浆膜腔积液中可以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5.其他
(1)结晶:胆固醇结晶呈无色透明,缺陷角四方形板状,可见于陈旧性胸水中脂肪性及胆固醇性胸膜炎的患者中;浆膜腔出血后可见到含铁血黄素颗粒;积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时可见夏科雷登结晶,见于阿米巴病、
钩虫病等患者。
(2)脱落细胞:可发现恶性肿瘤细胞,是诊断肿瘤有效检查方法之一。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