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炎症长期刺激,鼻甲出现增生肥厚
鼻塞、嗅觉减退、呼吸困难等
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规范治疗,多能够治愈
定义
下
鼻甲肥大是下鼻甲的黏膜下血管周围纤维组织出现增生性改变,严重者下鼻甲骨膜和骨质也发生增生性改变。
下鼻甲肥大分为先天性下鼻甲肥大和后天性下鼻甲肥大。后天性下鼻甲肥大多是由于鼻黏膜受到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引起。
鼻腔外侧壁呈梯形排列着三个鼻甲骨,下鼻甲位于梯形底部,骨质外覆盖鼻腔黏膜上皮。
下鼻甲的主要功能有:维持鼻腔阻力,调控通气流量,保持正常呼吸;调节吸入空气的温度、湿度,有滤过和清洁作用,以适应下呼吸道生理要求。
下鼻甲的充血状态,两侧呈交替性收缩和扩张,形成一定阻力,以发挥其上述作用,每2~7小时轮换一次,即生理性鼻甲周期(鼻周期),不会影响呼吸,也不会出现鼻塞的感觉。
分类
根据病因分类
先天性下鼻甲肥大:多为先天性下鼻甲骨肥大,导致下鼻甲肥大。
根据严重程度分类
Ⅰ度:轻度下鼻甲肥大,没有明显阻塞症状,不需要经口呼吸。
Ⅱ度:中度下鼻甲肥大,存在鼻塞症状,偶尔需要经口呼吸,使用麻黄素等缩血管药物可以缓解症状。
Ⅲ度:重度下鼻甲肥大,鼻腔完全阻塞,阻塞症状严重,需要经口呼吸。下鼻甲与鼻中隔接触,不能经前鼻孔看到中鼻甲,使用麻黄素等缩血管药物不能分离下鼻甲和鼻中隔。
发病情况
下鼻甲肥大是一种常见的鼻腔疾病,下鼻甲是鼻甲肥大发病率最高的部位。
随着环境污染、吸烟等因素,下鼻甲肥大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鼻甲肥大与性别、年龄和地域无相关性。
致病原因
鼻甲黏膜受到慢性炎症长期刺激,鼻黏膜柱状纤毛上皮细胞纤毛脱落,变为复层立方上皮,黏膜下层纤维组织增生,黏膜肥厚,甚至骨质亦可增生肥大。
鼻炎反复发作
慢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
血管运动性鼻炎等,患者发作时鼻腔黏膜受到炎症因子刺激,充血水肿,刺激纤维组织增生,导致黏膜增厚,
鼻甲肥大。
吸烟或者空气污染可以刺激鼻腔黏膜,引起鼻腔黏膜充血水肿,诱发鼻甲肥大。
邻近组织的慢性炎症
如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炎性分泌物长期刺激下鼻甲,引起炎性反应,可出现鼻甲肿大。
慢性疾病
患者由慢性疾病,如糖尿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导致免疫力下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诱发鼻黏膜炎症反应,鼻甲肥大。
结构异常
先天性鼻甲骨质肥大。
先天性鼻中隔偏曲,或鼻部外伤或手术导致鼻中隔偏曲,鼻腔为了平衡两侧阻力,鼻甲会代偿性增生肥大。
外伤直接损伤鼻甲,导致鼻甲骨质增生或错位,引起鼻甲肥大。
药物原因
长期使用麻黄素溶液或者滴鼻净等减充血药物滴鼻,也可以引起药物依赖性鼻腔黏膜肿胀,出现下鼻甲肿大。
发病机制
鼻甲骨质肥大
先天性鼻甲骨质肥厚,后天外伤或手术导致鼻甲骨质增生、肥大,表现为下鼻甲肥大。
鼻甲黏膜增生肥大
鼻中隔偏曲引起鼻甲代偿性增生,导致下鼻甲肥大。鼻甲黏膜上皮受到炎症刺激,导致黏膜肿胀水肿,纤维组织增生,引起下鼻甲肥大。
主要症状
鼻塞
单侧或双侧鼻塞,无交替性,多为持续性,常伴有嗅觉问题和张口呼吸。
流涕、咳嗽
鼻涕稠厚,多呈黏液性或黏脓性。鼻涕倒流,可刺激咽喉,出现咳嗽、多痰。
头面部疼痛
下
鼻甲肥大可能引起筛前神经受压或炎症,出现不定期发作性
额部疼痛,并向鼻梁和眼眶放射,称筛前神经痛,又称筛前神经综合征。
喷嚏
由于鼻黏膜炎症刺激,患者会伴有打喷嚏,无诱因每天发作数次。
鼻音
由于下鼻甲肥大,鼻腔不同程度发生堵塞,声带振动发出声音时,鼻腔不能同时产生共鸣,出现闭塞性鼻音。
耳鸣
下鼻甲肥大堵塞咽鼓管,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可以出现
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等。
并发症
如果患者下鼻甲肥大长时间没有治疗,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引起
鼻窦炎、中耳炎等并发症。
鼻窦炎
如果肿胀的鼻腔黏膜阻塞鼻窦开口,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鼻窦炎。患者常见表现为鼻塞、头痛和嗅觉减退等。
中耳炎
鼻黏膜与咽鼓管黏膜相连,可以诱发中耳炎。患者常见表现为耳痛、耳闷胀感和听力下降等。
咽喉炎
下鼻甲肥大导致鼻腔分泌物增多,鼻涕倒流,长期刺激咽喉部,可以诱发咽喉炎。患者常见表现为
咽部异物感、咳嗽等。
睡眠障碍
长期鼻甲肥大张口呼吸,患者容易出现头晕、头痛和
嗅觉障碍的症状,影响患者睡眠。患者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节律异常、失眠和记忆力下降等。
就医科室
耳鼻喉科
出现鼻塞、流涕和
鼻黏膜肿胀等症状难以缓解时,建议及时前往耳鼻喉科就医。
就诊准备
就医提示
就医前不建议使用鼻喷剂,不要自行服用减充血类药物。
就医当日不建议食用刺激性气味比较严重的食物。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出现鼻塞、流涕和面部疼痛等症状?
上述症状有多长时间了?
上述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断出现?
是否伴有喷嚏、嗅觉减退和张口呼吸等?
有无加重或缓解的因素?
病史清单
是否有过鼻部外伤或手术经历?
是否吸烟?
是否长期应用麻黄素等减充血剂?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脑脊液检查
鼻内镜检查
胸片、心电图
鼻阻力测定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鼻喷剂:如麻黄素溶液、羟甲唑啉,
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
诊断依据
病史
糖尿病、高血压、哮喘病史。
临床表现
有鼻塞、
鼻黏膜肿胀、流黏稠鼻涕、嗅觉减退、张口呼吸、额面部疼痛、咳嗽和鼻涕倒流、耳鸣等症状。
鼻内镜检查
下鼻甲黏膜增生肥厚,鼻甲骨肥大,鼻腔黏膜表面凹凸不平,呈结节状或桑葚状,失去光泽,探针压之为实质感,无凹陷或有凹陷但不能立即复原。
对缩血管药物反应迟缓或无反应。
鼻阻力检查
鼻阻力明显增高,鼻腔最狭窄处空腔面积减小。
鼻甲黏膜病理活检
黏液腺肥大,间质纤维化,基底膜增厚,鼻甲骨质肥大,有大量膨胀充盈的静脉窦。
过敏原检测
如果怀疑有过敏性鼻炎,可以行鼻腔激发试验或血清
特异性IgE检测。
鼻窦CT
如果怀疑病变累及鼻窦或骨质,可以行鼻窦CT检查。
鉴别诊断
鼻息肉
相同点:都表现为鼻塞、鼻腔内分泌物增多和嗅觉减退等症状。
不同点:需要通过组织病理学活检进行鉴别诊断。
鼻窦癌
不同点:鼻窦癌还可出现鼻出血、面部疼痛等,需要通过组织病理学活检鉴别。
鼻炎
相同点:都表现为鼻塞、流涕和面部疼痛等。
不同点:需要通过鼻
内镜检查进行鉴别,一般鼻炎只表现为鼻腔黏膜充血。
治疗目标:缓解症状,控制疾病进展,预防并发症等。
治疗原则:根除病因,减轻局部症状,恢复鼻腔通气功能。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局部用药
减充血剂:如羟甲唑林鼻喷剂、滴鼻净等,连续应用不能超过7天,长期应用可导致
药物性鼻炎。
糖皮质激素:
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减轻炎症、水肿。
口服用药
拟交感神经药、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如左旋
西替利嗪和
地氯雷他定等)、
色甘酸钠、抗胆碱能药物和祛痰剂等,主要用于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方式多种多样,早期应首先保守治疗,如必须手术治疗,则应尽量保留下鼻甲的功能。手术治疗的目的是缩小肥大的下鼻甲体积;恢复下鼻甲在鼻腔内的正常形状;恢复正常的鼻阻力等。
手术适应证
下鼻甲骨质肥大影响上鼻道引流。
下鼻甲后端肥大或息肉样,后鼻孔阻塞50%以上。
手术方式
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根据病情确定切除部分,再进行术后填塞,在保留下鼻甲功能的情况下缩小下鼻甲。
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
剥离部分下鼻甲骨质,缩小下鼻甲的手术。常见并发症为过度切除和术后出血。
电动吸切器切除术
适用于没有骨质增生的下鼻甲肥大患者。
低温等离子消融手术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手术是目前治疗下鼻甲肥大比较常用的手术方式,操作简单,能够缩小下鼻甲体积,不影响黏膜纤毛功能。
激光手术
通过激光对下鼻甲黏膜造成破坏,周围组织纤维化,缩小下鼻甲体积,患者可以在门诊进行治疗。
电凝手术
冷冻手术
使用冷冻头置于下鼻甲表面做冷冻,每次1~2分钟,使病变黏膜坏死脱落而再生黏膜。
下鼻甲骨折外移术
将下鼻甲向外侧骨折移位,通过改变下鼻甲的位置改善鼻腔通气。该术式操作简单,没有特殊的风险或并发症。
但不能缩小下鼻甲的体积,有自行复位的倾向,故经常与其他术式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其他治疗
除了解决通气问题外,积极治疗原发病,如
鼻窦炎、邻近病灶感染,
鼻中隔偏曲,全身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有助于控制下鼻甲肥大的发展。
积极治疗鼻炎,如
变应性鼻炎可通过免疫抑制疗法、避免接触过敏原,应用抗过敏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
鼻腔冲洗,有助于减轻鼻塞和鼻腔分泌物。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均衡营养,以高蛋白、优质脂肪和高
纤维素饮食为主(如鸡蛋、鱼、牛肉、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卫生管理
注意鼻腔卫生,不挖鼻,鼻塞时不强行擤鼻
运动管理
保持规律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心理支持
如果有心理疾病,请定期咨询心理医生,接受心理咨询。如果出现情绪问题,及时向亲友倾诉,也可向医务人员寻求帮助,以免心理问题影响治疗效果,治疗期间和治疗后都要放松心情。
随诊复查
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方式,都应在治疗期间、治疗后定期复查,以观察病情进展、治疗效果等。
如果经过手术,一般在3天、1周、2周、2个月、6个月时分别进行复查,及时了解疾病恢复情况。
遵医嘱按时复查,复查的项目包括鼻
内镜检查和鼻阻力检查等。
预防
注意工作、生活环境的空气清净,避免接触灰尘及化学气体特别是有害气体刺激。
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血液循环。
戒除随意挖鼻的不良习惯,鼻塞时不要强行擤鼻,以免损伤鼻腔毛细血管,引发鼻出血,继发感染。
不吸烟。
对于患有慢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等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行鼻内镜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