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耳眩晕症或发作性迷路性眩晕,现统称为
梅尼埃病,因膜迷路水肿,内淋巴液压力增强,使前庭和半规管受到异常刺激产生。
确切病因至今不明,随着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发现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内淋巴管机械阻塞与内淋巴吸收障碍、免疫反应学说、内耳缺血、 其他(病毒感染、遗传因素、多因素学说)。这些因素通过引起内耳内环境紊乱,致内淋巴液产生过多,或吸收障碍,最终致内淋巴压力增大
反复
发作性眩晕、波动性渐进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胀满感。
1.眩晕
多为无先兆突发
旋转性眩晕,持续数十分钟至数小时,甚至可达数日、数周。同时伴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自主神经反射症状,发作间歇期长短不一,患者闭上眼睛后症状可稍减轻。
2.耳鸣
间歇性或持续性,多与眩晕同时出现,也可出现在眩晕发作前,发作过后耳鸣逐渐减轻或消失,多次发作可使耳鸣转为永久性。
3.耳聋
初次发作可伴有单侧或双侧耳聋,间歇期听力可恢复,这种发作时与发作后的听力波动现象是本病的一个特征。随发作次数增多,听力损失逐渐加重,并可转化为不可逆的永久性
感音神经性聋。
1.耳镜检查鼓膜正常
声导抗测试鼓室导航图正常。咽鼓管功能良好。
2.听力学检查
纯音听力曲线在疾病早期,低频听力损失较高频区更为显著,呈感音性聋,响度平衡试验阳性。
3.前庭功能检查
大多数患者出现前庭功能障碍,晚期症状更明显。眼震,发作高潮时可出现自发性眼震,属重要客观体征之一,必要时可借助眼震电图检查则更为客观准确。
4.脱水剂试验
通过减少异常增加的内淋巴而检测听觉功能的变化,协助诊断。
5.颞骨CT
偶显前庭导水管周围气化差,导水管短而直。
6.内耳MRI成像
部分患者可显示前庭导水管变直变细。
1.发作性
旋转性眩晕2次或2次以上,每次持续20分钟至数小时。常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平衡障碍。无
意识障碍。
2.波动性听力损失,早期多为低频听力损失,随着病情进展,听力损失逐渐加重。至少1次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出现听觉重振现象。
3.伴有耳鸣和(或)耳胀满感。
4.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迷路炎、前庭神经元炎、药物
中毒性眩晕、
突发性聋、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
颅内占位性病变等。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低盐饮食,给予镇静和抗晕药。
2.药物治疗
(1)前庭神经抑制剂:地西泮、
苯海拉明、地芬尼多等,仅在急性发作期使用。
(3)血管扩张药及钙离子拮抗剂:
桂利嗪、西比灵、
倍他司汀、
尼莫地平。
3.中耳压力治疗
Menintt低压脉冲治疗,可短期或较长时间控制眩晕症状。
4.手术治疗
只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患者又丧失工作能力的。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