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的慢性或复发性炎症
耳痒、耳闷不适、听力减退
急性外耳道炎治疗不彻底或未及时治疗导致
清理外耳道,局部涂抹抗生素激素软膏
定义
慢性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慢性或复发性炎症,表现为耳内有痒感及不适感,少量分泌物,听力减退,外耳道皮肤增厚,覆有脓痂和碎屑,管腔变狭。
多由急性外耳道炎治疗不彻底或未及时治疗所致。
发病情况
一年中,夏秋季发病较高。在热带与亚热带更为常见。
致病原因
急性外耳道炎迁延不愈导致,与局部病因未解除及全身抵抗力下降有关。
外耳道细菌慢性感染,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变形杆菌等。
易患因素
有急性外耳道炎病史者;挖耳致外耳道皮肤损伤者;耳道积水者;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脓液刺激;长期佩戴助听器及耳机者;有糖尿病、内分泌、贫血等全身疾病。
发病机制
外耳道局部皮肤损伤、耳内进水及脓性分泌物刺激,温度湿度变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导致耳内皮肤和皮下组织反复发生感染,形成慢性感染性炎症。
主要症状
耳部不适:因外耳道皮肤增厚,管腔变狭,耳部有痒感及不适感。
脱屑:外耳道深处常积聚脱落上皮碎屑,撕脱后外耳道皮肤呈渗血状。
分泌物增多:外耳道内可有少量稠厚的分泌物,或外耳道潮湿。
听力下降:病期较长者,因软组织增厚可发生
外耳道狭窄而致听力减退。
并发症
耳鸣
耳鸣音似风声,多为持续性,严重程度与病情变化基本一致。多为分泌物阻塞外耳道和外耳道肿胀引起的。
外耳道狭窄
外耳道软组织增厚可发生外耳道狭窄,表现为阻塞感、听力减退等。
就医科室
耳鼻喉科
急性外耳道炎经治疗仍有不适或症状反复,出现耳痒不适,
耳闷胀感,少量分泌物及外耳道皮肤增厚、脱屑及听力减退时,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保持外耳道清洁,局部勿涂抹药物。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外耳道是否有分泌物流出?分泌物是什么样的?量多少?
有没有感觉到听力下降?
最近有没有耳道进水?
有没有耳道损伤?
有没有佩戴助听器及长期戴耳机?
病史清单
使用药物治疗过吗,效果如何?
有没有出现过急性耳痛、灼热,少量分泌物?
是不是过敏体质?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耳内镜检查
纯音听阈检查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口服抗生素药物:阿莫西林、头孢呋辛
抗生素软膏: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
诊断依据
病史
有急性外耳道炎病史。
症状
耳镜检查
耳镜检查,了解外耳道、鼓膜等部位是否存在异常。
检查可见患者外耳道皮肤充血肿胀,有
鳞屑样痂皮或脱落,少量渗出物;鼓膜光泽消失、增厚、标志不清,甚至有小肉芽肿形成。
听力检查
听力检查用于出现听力下降患者的检查,慢性外耳道炎患者,听力检查正常或呈传导性耳聋。
外耳道分泌物培养
将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了解感染的微生物种类,指导治疗。
鉴别诊断
外耳道真菌病
相似点:耳内不适,瘙痒、听力减退等。
不同点
外耳道真菌病,外耳道奇痒,多在夜间为重,外耳道和鼓膜覆盖有黄黑色或白色粉末状或绒毛状真菌,有状如薄膜或呈筒状的痂皮。
慢性外耳道炎,多由急性外耳道炎迁延而来,外耳道少量渗出物,外耳道皮肤增厚、
皲裂、脱屑,分泌物积存,甚至可造成
外耳道狭窄。
可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外耳道真菌菌丝及涂片检查相鉴别。
外耳慢性湿疹
相似点:耳内痒感,外耳道皮肤增厚、脱屑、听力减退等。
不同点
外耳湿疹是耳廓、外耳道及其周围皮肤的多形性
皮疹。外耳慢性湿疹自觉剧痒,常有反复的急性发作,急性发作时外耳皮肤红肿,散在红斑、粟粒状小
丘疹及半透明的小水疱,可波及耳廓。
慢性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慢性或复发性炎症,外耳道分泌物积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狭窄。
可通过发病部位,红斑、丘疹等湿疹的皮肤表现进行鉴别。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不同点: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时,听力明显下降,流黏脓性脓液。将脓液或干痂清除干净,发现鼓膜穿孔有助于鉴别。
治疗目的:去除病因,避免诱因,纠正不良因素,治愈疾病。
治疗原则:积极治疗感染病灶如
化脓性中耳炎;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贫血、维生素缺乏症、内分泌紊乱及糖尿病等。清洁外耳道,保证局部清洁、干燥和引流通畅。联合应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慢性外耳道炎的药物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严重者可以口服抗生素治疗[7~11]。
局部用药
用药前先清除分泌物或痂皮,可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类药,糊剂或霜剂局部涂敷,如醋酸
尿素曲安西龙软膏、
氢化可的松乳膏、
倍他米松乳膏涂布;不宜涂太厚。
使用滴耳药水时,最好保持侧卧,患侧的耳朵朝上,然后将滴耳药水直接滴入到耳朵内,再保持侧卧状态,让药水与炎症病灶充分接触,五分钟再起身。滴耳药开封后一个月之内需使用完。
口服用药
维生素
可以辅助治疗。
抗生素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药物会出现过敏反应,长期使用会出现耐药及菌群失调。应遵医嘱使用。
手术治疗
因本病而导致耳道狭窄、闭锁,影响
耵聍排出及听力者,可在炎症控制后行
外耳道成形术。
慢性外耳道炎怎么治
慢性外耳道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注意保持外耳道的清洁、干燥。平时应改正用不干净东西挖耳朵的不良习惯。
2.药物治疗:应依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如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使用环丙沙星等;真菌性外耳道炎应选用制霉菌素、龙胆紫等。慢性外耳道炎也可联用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具体药物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手术治疗:若患者病情严重,存在坏死性外耳道炎,可进行手术清除病灶或行根治性手术治疗。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规范治疗。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治愈情况
经积极治疗,多可治愈,但容易反复发生。
预后因素
慢性外耳道炎的预后与是否规范治疗有关,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糖尿病、内分泌紊乱、贫血等。
是否有效预防诱发因素有关,如避免频繁挖耳、避免耳内进水、合理控制耳机佩戴时间等。
危害性
慢性外耳道炎造成患者耳痒不适,可影响睡眠与休息。
听力减退,影响与人沟通。
长期不愈,可造成患者出现焦虑状态。
伴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者,如合并绿脓杆菌感染,有转归为
坏死性外耳道炎的可能性,诊治不及时可致预后不良,甚至危及生命。
日常管理
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
及时清理耳道溢液及碎屑,减少局部刺激。
避免搔抓耳部,以免造成损伤,加重感染。
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增加机体抵抗力。
病情监测
注意是否有耳内发痒、不适感,分泌物,耳鸣及听力减退等症状,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随诊复查
根据医嘱按时复诊,复诊时可能会做耳镜检查,了解
外耳道炎的康复情况,以便及时调整用药。
预防
游泳洗澡时避免耳内进水,进水后应及时吸干水分,注意保持外耳道清洁。
改正挖耳的不良习惯。
积极治疗糖尿病、内分泌紊乱、贫血等基础疾病。
减少佩戴耳机的时间和频率。
适当锻炼,健康饮食,防寒保暖,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