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穿孔

更多功能

鼓膜穿孔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鼓膜穿孔为外力、中耳炎症等原因导致的的鼓膜破裂
常伴有听力下降、耳痛、耳鸣、耳流脓等表现
外伤、炎症或医源性损伤等可导致鼓膜穿孔
可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定义
耳的结构: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外耳和中耳以鼓膜为界。
鼓膜呈锥形半透明状,厚度约0.1 mm,面积约85 mm², 由上皮层、纤维层、黏膜层三层结构组成,在声音传递中起重要作用。
鼓膜穿孔为外力、中耳炎症等原因导致的鼓膜破裂。
分型/分类
根据鼓膜穿孔大小分类
可依据Rice分级标准分为两类:
8mm2以内者为I型(小穿孔)。
9~30mm2为II型(中等穿孔)。
根据病因分类
外伤性鼓膜穿孔
急性期的穿孔多呈裂隙状、三角形或不规则形,数日后则可逐渐变为圆形或椭圆形,个别严重的外伤性穿孔,鼓膜紧张部可完全撕裂。
炎症性鼓膜穿孔
随炎症类型和程度不同,可表现出针尖样、肾形,圆形或椭圆形,处于紧张部或松弛部,穿孔边缘圆钝,鼓室黏膜潮湿、肥厚或有分泌物。
发病情况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发生存在随机性和意外因素影响,没有特定发病规律。
资料显示世界范围内鼓膜穿孔的总体发病率低于1%。
炎症引起的鼓膜穿孔,发生率为1%~10%。
在一些特定人群中(如澳大利亚原住民),鼓膜穿孔的发生率可高达28%~43%。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