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病变导致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产生运动性或位置性的错觉
以突发性旋转性眩晕为主的平衡障碍,可出现行走时的偏倒和不稳定感
可能与感染、遗传、中毒、外伤和异物刺激等有关
主要通过药物治疗,还可进行一般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中医治疗等
定义
耳源性眩晕是各种原因作用于耳蜗及前庭,使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以突发性
旋转性眩晕及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
可伴有波动性耳鸣、耳聋,以及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自主神经症状,无
意识障碍和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发病情况
文献报道该病发病率约占眩晕患者总数的70%左右。
多发于青壮年,年轻人(25~34岁)眩晕发病率约为1.8%,老年人(>65岁)高于30.0%,发病高峰为40岁以后。
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女性略高于男性。
致病原因
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或由以下因素诱发。
感染因素
耳部细菌、病毒感染可增加本病的发生风险,尤其是病毒感染。
遗传因素
家中有亲属也患本病,考虑与遗传有一定关系。
局部因素
外耳道刺激、冷热刺激、强声刺激、中耳负压、耳部手术、外伤及
肿瘤等。
全身性疾病
自身免疫病、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白血病及耳毒性药物反应等全身性疾病可增加本病的发生风险。
精神心理因素
紧张、焦虑、情绪波动等。
不良生活习惯
抽烟、酗酒、营养不良,及劳累、睡眠不足等。
发病机制
引起耳源性眩晕的常见疾病有:
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听神经元炎等,不同疾病的致病机制各异,如梅尼埃病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存在多种学说。
引起耳源性眩晕的疾病较多,症状主要表现为眩晕,伴随症状各有异同,以
梅尼埃病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听神经炎为例。
主要症状
眩晕
梅尼埃病
多突然发生,持续时间半小时到数小时不等。
常反复发作。
发作次数与间歇期的长短因人而异,有的人间歇期可达数月甚至数年。
可感到自己或周围的事物发生旋转(在一定的平面上沿一定的方向转动),也可表现为摇晃感、升降感、漂浮感。
眩晕结束后进入缓解期,主要表现为不平衡感和不稳感,可持续数天。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表现为感觉自身旋转或感觉周围物体旋转,也可表现为漂浮感。
头部位置改变3~10秒后可诱发症状;或卧床后起身、直立或坐位变成卧位、向前低头、向后仰头、卧床时翻身、快速旋转头部等也可诱发症状。
头部停止活动后,症状可逐渐缓解。
单次发作多在数秒至数十秒内,很少超过一分钟。
反复发作数天或数月后可自行缓解。大部分患者在一年内停止发作,但有可能会复发。也有患者可持续数年。
前庭神经炎
急性期患者常明确描述为"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及不稳感,站立时易向患侧倾倒,头部活动加重眩晕;恢复期患者眩晕症状消失,非旋转性头晕、不稳,或头部运动后的短暂眩晕。
听力下降
梅尼埃病初期即可出现听力下降,但下降程度不明显,常不能察觉。一般为单侧,呈波动性下降。
眩晕发作时听力下降程度加大,眩晕缓解后听力下降程度缓解。
随着病情进展,听力整体变化趋势为逐渐下降。但听力下降较轻或很重时,可无波动下降的情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前听神经炎无听力下降。
耳鸣
梅尼埃病多出现在眩晕发作前出现耳鸣症状,可在眩晕发作时加重;眩晕发作间歇期减轻,但多不会消失。耳鸣性质不定,开始时可为低音调的吹风声或流水声,呈持续性;后可变为蝉鸣声、哨声、汽笛声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前听神经炎无耳鸣。
耳胀满感
梅尼埃病多在眩晕发作时产生耳胀满感,表现为发生病变一侧的耳内或头部出现胀满感、沉重感、压迫感,可伴有耳周围灼痛感。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前听神经炎无耳胀满感。
其他症状
刺耳感
高频、强度较大的声音会使患者产生刺耳感。
复听
因双侧听力不一样,双耳会对同一种声音产生两种不同的感觉。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各型耳源性眩晕常易在睁眼转头时,有不同程度眩晕加重,闭眼并安静躺下时可减轻。眩晕发作时,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也表现出冷汗、血压下降、脉搏迟缓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特殊表现
Tumarkin耳石危象
指突然倾倒而神志清楚,偶伴眩晕。
又称发作性倾倒。
发生率为2%~6%。
Lermoyez发作
先出现耳鸣及听力下降,而在一次眩晕发作之后,耳鸣和眩晕自行缓解消失。
又称Lermoyez综合征。
发生率极低。
眼球震颤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眼球活动时可出现反复
震颤。
震颤的方向与活动的方向相反。
震颤先逐渐增强,后逐渐减弱。
就医科室
耳鼻喉科
如果出现眩晕、听力下降、耳鸣、耳胀满感、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建议尽快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建议家人陪同就医,以避免自行就医途中出现眩晕而晕倒。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站立或行走时向一侧倾斜或偏倒感、不稳等表现?
眩晕的持续时间,如不满1分钟、数分钟还是数小时,甚至更久?
眩晕发作时有无意识丧失?
眩晕起病速度及发作时对身体的影响,有无恶心、呕吐、运动受限等表现?
在何种情况下可出现眩晕,有无外界刺激?
病史清单
有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
有无近期感染及外伤史?
有无有无良性颅内高压综合征?
有无头颈部肿瘤?
有无颈椎病、血液病、精神病等?
有无上半规管裂综合征?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化验单:血常规、血脂分析、肝肾功能、免疫学检查、内分泌功能检查、遗传学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包括颞骨CT、内耳磁共振水成像。
耳鼻喉专科检查:电耳镜检查、硬性耳
内镜检查、纯音听阈测定、声导抗测听、听性脑干诱发电位、耳声发射等。
平衡及前庭功能检查:包括自发性眼震、旋转试验、冷热试验、摇头试验、甘油试验、眼震电图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艾司唑仑等。
耳源性眩晕的诊断需明确发病位置、症状性质及具体病因后,对各种临床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才能作出临床诊断。不同类型疾病的诊断依据存在差异,以
梅尼埃病的诊断为例。
诊断依据
病史
亲属中有本病的患者。
有劳累、睡眠不足等情况。
有焦虑、情绪不稳等情况。
有耳部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病、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白血病等全身疾病。
临床表现
这些表现呈发作性。
实验室检查
包括免疫学检查、内分泌功能检查、遗传学检查等。
目的:用于鉴别诊断。
意义
内分泌功能检查:了解神经、体液及内分泌功能异常。
遗传学检查:筛查亲代及子代是否存在相关致病基因,有利于疾病的预防和优生优育。
影像学检查
包括颞骨CT、内耳磁共振水成像、内耳核磁钆造影。
目的:了解前庭水管的有无扩张及狭窄。
意义
内耳磁共振水成像:可观察前庭水管是否存在阻塞或狭窄。
颞骨CT:可见前庭导水管周围气化差、导水管短且直等。
注意事项
颞骨CT:特殊人群,如孕妇,应慎行;检查前摘去身上的金属物品,如耳环、项链等。
膜迷路磁共振检查时,需提前去除身上的磁性物品或金属;体内如有金属或磁性物及心脏起搏器,不能进行检查。
专科检查
耳镜检查
目的:了解鼓膜情况,鼓膜是否完整,有无充血、穿孔、内陷等。
意义:本病一般不会有鼓膜异常,可协助诊断。
纯音听力测试
目的:了解听力是否有下降,以及听力下降的程度和性质。
意义:可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
注意事项
测试时需摘除头饰、助听器等。
测试前会先做耳镜检查,清除耳道内耵聍。
听力学检查
包括甘油试验、耳声发射和听性脑干反应、耳蜗电图。
目的:用于鉴别诊断。
意义
耳蜗电图:了解膜迷路积水。
甘油试验:检测听觉功能的变化。
耳声发射:通过此检查,能发现耳蜗毛细胞功能是否存在异常。
其他
如声导抗检查、前庭功能检查、平衡功能检查和耳鸣检查。
目的:用于鉴别诊断。
意义
耳鸣检查:耳鸣声调及强度匹配检查,可以了解耳鸣的强度及频率。
平衡功能检查:通过静态或动态姿势描记、步态评价等协助诊断。
声导抗检查:了解咽鼓管功能状态。
前庭功能检查:包括自发性眼震、旋转试验、冷热试验、摇头试验等,可以了解前庭功能病变。
诊断标准
梅尼埃病的诊断援引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及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2017年修订的《梅尼埃病的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的诊断标准
发作性
旋转性眩晕2次或2次以上,每次持续20分钟至12小时。
病程中至少有一次听力学检查证实患耳有低、中频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
患耳有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或耳胀满感。
临床分期
分期
根据最近6个月未发作情况下听力最差时,患者对不同频率纯音的平均听阈进行分期。
一期:平均听阈≥25dBHL(分贝听力水平)。
二期:平均听阈为26~40dBHL。
三期:平均听阈为41~70dBHL。
四期:平均听阈>70dBHL。
如果双耳都存在病变,需要分别进行评定。
意义
此分期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对治疗后可能会产生的结果进行预判提供信息。
疑似诊断的诊断标准
2次或2次以上眩晕发作,每次持续20分钟至24小时。
患耳有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耳闷胀感。
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如前庭性偏头痛、突发性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迷路炎、前庭神经炎、前庭阵发症、药物中毒性眩晕、后循环缺血、颅内占位性病变等;此外,还需要排除继发性膜迷路积水。
鉴别诊断
耳源性眩晕与非耳源性眩晕的鉴别
相似点:眩晕、听力下降。
不同点:通过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耳源性眩晕:突发性旋转,可伴耳胀满感、耳鸣、耳聋等症状,常前庭反应协调,头位或体位变动时眩晕加重,持续数小时到数天,可自然缓解或恢复,无
意识障碍,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自发性眼震呈水平旋转或旋转性与眩晕方向一致,可出现前庭重振现象。
中枢性眩晕:旋转或非旋转性,多无耳部症状,常前庭反应分离,与变动体位或头位无关,持续时间长,可有意识丧失,常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自发性眼震粗大、垂直或斜行、方向多变,可出现前庭减振或反应分离等。如能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病灶或可辅助诊断。
病因鉴别
良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
相似点:眩晕。
不同点:
良性位置性眩晕产生的眩晕与头部活动有关,头部停止活动后可眩晕可缓解;无耳蜗病变及功能异常症状。
前庭神经炎
相似点:眩晕。
不同点:前庭神经炎为病毒感染引起,无听力下降、耳闷胀感、耳鸣,持续时间多达数天之久。
突发性聋
相似点:眩晕。
不同点:突发性聋的听力下降为72小时内突然发生,连续两个频率以上听力下降,伴有耳鸣及耳闷。
Hunt综合征
相似点:都可出现眩晕、耳鸣和听力障碍
Cogan综合征
相似点:眩晕及双侧耳鸣、耳聋。
不同点:
Cogan综合征特征性表现为非梅毒性角膜实质炎,表现为畏光、眼部充血和疼痛、流泪、视物模糊等症状。
药物中毒
相似点:眩晕、听力下降、耳鸣。
不同点:有明确耳毒性药物摄入史,持续稳定的眩晕症状。
迟发性膜迷路积水
不同点:先出现单耳或双耳听力下降,后可出现发作性眩晕。
外淋巴瘘
相似点:波动性听力减退、眩晕。
不同点:手术、外伤等因素引起蜗窗或前庭窗继发性外淋巴瘘,可合并平衡障碍。
头部损伤
相似点:各种头颈部外伤皆可引起前庭症状,如眩晕。
不同点:如颞骨横行骨折常有严重眩晕、耳聋、自发眼震、面瘫与耳鸣。
听神经瘤
相似点:眩晕。
不同点:听神经瘤表现为单侧感音神经听力下降、耳鸣、前庭功能障碍及脑组织受压迫症状,通过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影像学检查等可鉴别。
上半规管裂隙综合征
相似点:发作性眩晕。
不同点:上半规管裂隙综合征的发作性眩晕可有中耳压力变化、强声等引发。高分辨率CT有助于鉴别。
前庭性偏头痛
相似点:眩晕。
不同点:前庭性偏头痛会出现一侧头痛及眩晕,多无听力下降。
椎动脉型颈椎病
相似点:眩晕、头晕。
病因治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在明确病变类型后,采取手法复位的方法,让脱落的耳石回覆到原来的位置。
耵聍栓塞及外耳道异物
将堵塞于外耳道的
耵聍及异物取出,或用5%碳酸氢钠滴耳液充分浸泡软化耵聍后,用温热生理盐水将其冲出。对于无法配合及取出异物的患者,可在麻醉下行异物取出术。
分泌性中耳炎
可引起本病的原发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不良、
腺样体肥大、鼻咽癌等。在积极治疗上述疾病的基础上,可用鼻喷血管收缩剂,如羟甲唑啉等;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行手术治疗,如鼓膜穿刺术。
发作期治疗
治疗目的在于积极治疗原发病、有效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具体用药的方法应遵照医嘱执行。
镇静药
作用:抑制前庭反应,发挥镇静作用。
常用药物:苯二氮䓬类药物。
抗组胺药
作用:可降低
组胺反应,有不同程度的镇静和止吐作用。
抗胆碱药
作用:可抑制迷走神经兴奋性并改善微循环障碍。
镇吐药
作用:阻断来自前庭器的刺激冲动。通过抑制化学感受器,发挥镇吐作用。
常用药物:地芬尼多等。
糖皮质激素
作用:缓解眩晕等症状。
血管扩张药
作用:扩张血管,改善内耳供血。
抗精神病药
作用:有一定的止吐作用。
间歇期治疗
一般治疗
患者教育:了解关于本病的诱发因素、治疗方法、疗效及病情变化等情况。消除恐惧、焦虑的不良情绪。
改善生活习惯:避免劳累、缓解压力。
改善饮食习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
药物治疗
全身药物治疗
用药原则:预防眩晕发作,保护患者现存的内耳功能。
血管扩张剂
作用:可以控制发作。
常用药物:氟桂利嗪。
利尿剂
作用:减轻膜迷路水肿,改善症状。
鼓室注射治疗
庆大霉素:注射至鼓室内,通过此耳毒性药物药物破坏内耳的组织,从而达到减轻前庭刺激症状的目的。
糖皮质激素:此类药鼓室内注射,发挥免疫及抗炎机制,缓解晕眩发作。
手术治疗
用于眩晕频繁发作、发作时表现严重,且通过6个月的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情况。
部分手术会损伤前庭功能和听力。
鼓室低压脉冲治疗
用于减少眩晕发作的频率。
康复治疗
保留前庭和听力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前庭康复训练
适用于稳定、无波动性前庭功能损伤的情况。
可以缓解伴随头晕不适,改善平衡功能。
方法:包括一般性前庭康复治疗、个体化前庭康复治疗等。
中医治疗
需在中医医生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取中药治疗、针灸治疗。
中药治疗
针灸治疗
艾灸百会穴。
针刺百会穴、内关穴、足三里等穴位。
治愈情况
部分病种即使未经过规范治疗,也存在自愈倾向。但还有一部分患者未经积极医治,可有症状持续、严重或频繁发作的表现,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多数患者在通过积极有效诊治后,临床症状可有不同程度缓解。
危害性
眩晕发作时可导致跌倒、外伤,甚至引发危及生命的不良伤害。
眩晕严重者,会持续对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
本病一般不会影响寿命。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盐、低精制碳水化合物的饮食,避免辛辣和易过敏的食物,适量饮水。
高蛋白:鸡蛋、牛奶、豆类、鱼禽类和瘦红肉等。
高维生素:全谷物(如燕麦、小米)、新鲜绿叶蔬菜、水果。
低脂肪:避免煎、炸的食物,坚果每天不超过一掌心的量。
低盐:每日食盐摄入约一指甲盖大小的量,避免食用大酱、酱油等调料和腌制食物。
低精制碳水化合物饮食:少吃白米、白面。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戒酒、浓茶和咖啡;避免生蒜、生姜、辣椒、咖喱等。
适量饮水:以自觉不口渴为宜,睡前少喝水。
作息管理
发作期
须在光线较暗的室内静卧,促进症状缓解。
避免行走。如需行走,应避免摔倒。
间歇期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熬夜。
避免长时间卧床。
运动管理
间歇期可进行适量运动,如慢跑、游泳、快走、瑜伽、广场舞等,改善体质。
避免剧烈运动。
其他
可通过听轻音乐、读书等方式缓解情绪。避免焦虑、紧张、愤怒等不良情绪。
严格戒烟,同时避免接触“二手烟”。
病情监测
如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须及时就诊。
随诊复查
按照医生规定的时间复诊。
预防
改善生活习惯:正常规律作息,避免劳累和熬夜、持续不良情绪、过度精神压力等诱发因素。
改善饮食习惯:减少高盐、高糖及高脂食物的摄入。戒烟戒酒,少食含咖啡因的食物,如咖啡和浓茶。
适量、合理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免感染或免疫功能紊乱的发生。
积极治疗耳部或全身疾病。
如亲属中有耳源性眩晕病的人或存在耳聋基因携带者,应定期体检,出现不适及时就诊。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