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于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的炎性疾病
鼻塞、鼻痒、打喷嚏、流鼻涕、嗅觉下降、头痛、头昏等
常见病毒感染、过敏、职业及环境因素等
主要是药物治疗,进行抗炎、消肿、促进鼻涕排出、抗过敏等,必要时可手术
鼻炎是什么?
定义
鼻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生于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的炎性疾病。
分型
按病程分型
急性鼻炎:潜伏期1~3天,若无并发症,症状逐渐减轻乃至消失,病程7~10天。
慢性鼻炎:病程持续3个月以上或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可分为变应性鼻炎和非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包括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特殊类型鼻炎
妊娠期鼻炎:妊娠期因雌激素和
黄体酮水平升高而出现鼻炎症状,妊娠一旦终止,症状即可自行消失。
青春发育期和妇女月经期或绝经期鼻炎:青春发育期、月经期或绝经期,因激素水平变化而出现鼻炎症状,待度过这一时期后,症状可随之缓解。
非变应性鼻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临床症状与变应性鼻炎很相似,虽与
变态反应无关,但鼻分泌物中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发病情况
急性鼻炎四季均可发病,季节变换时易感,冬季更多见。
我国鼻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鼻炎怎么治疗可以彻底根治?
无论是急性鼻炎和慢性鼻炎,都是无法根除的。但是急性鼻炎可以通过不良生活习惯,增强机体免疫力来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如避免接触感染细菌、病毒和已知或可疑的变应原,解除烟酒等不良嗜好,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以及避免熬夜等。
当然,积极配合医生的诊治,是疾病尽快康复的主要途径。
鼻炎的最佳自愈方法是什么?
急性鼻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如果症状较轻,没有严重的
高热不退,并且没有出现并发症(如
鼻窦炎、
气管炎、肺炎等),多饮热水、清淡饮食并注意休息,一般可以在7~10天自愈。
慢性鼻炎一般需要经过积极合理的规范治疗,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但很少能自愈。
鼻炎不治会有什么后果?
鼻炎不治可引起
化脓性鼻窦炎、
急性中耳炎、急性咽炎、喉炎、气管炎等并发症。长期慢性鼻炎,会引起精神不振,影响学习、工作。
致病原因
急性鼻炎
呼吸道病毒如鼻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等,最常见的是鼻病毒。一般通过呼吸道飞沫或接触传播。
可继发细菌感染。
慢性鼻炎
局部因素
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发作后未获彻底治疗,鼻黏膜未能恢复正常,而演变为慢性鼻炎。
局部解剖异常,如
鼻中隔偏曲或嵴突、鼻腔狭窄、下鼻甲向内偏伸、鼻翼塌陷、鼻小柱脱位、硬腭高拱、
腭裂等,长期妨碍鼻腔的通气引流,黏膜容易反复发生炎症,且不易彻底恢复。
先天性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不良亦与本病有关。
药物影响:鼻腔用药不当或全身用药的影响,均可引起
药物性鼻炎。
职业和环境因素
吸入粉尘:长期或反复吸入粉尘,如水泥、面粉、煤尘等。
吸入有害的化学气体:长期或反复吸入有害的化学气体,如二氧化硫、
甲醛等。
温度和湿度急剧变化:生活或生产环境中温度和湿度的急剧变化,如炼钢、烘、熔、冷冻等作业。
全身因素
慢性鼻炎常为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与整体健康情况有密切关系。
慢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风湿病、结核、痛风、急性传染病后,以及心、肝、肾脏疾病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慢性便秘等,可引起鼻黏膜血管长期淤血或反射性充血。
营养不良:如
维生素A、维生素C缺乏,可致鼻黏膜肥厚,腺体退化。
不良生活习惯:烟酒嗜好或长期过度疲劳,可致鼻黏膜血管正常的舒缩功能障碍。
免疫功能障碍:如自身免疫病、艾滋病、脉管炎及
囊性纤维化等。
发病机制
变应性因素
反复吸入尘螨、花粉等变应原(过敏原),刺激鼻黏膜引起
变态反应(过敏反应),导致肥大细胞活化和脱颗粒,引起
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释放和白介素(IL)-4、IL-5等细胞因子合成,引起鼻痒、喷嚏、流涕和鼻塞等症状。
感染性因素
病毒或细菌等的侵袭,激发人体的先天性和后天性免疫应答,导致
中性粒细胞聚集和T细胞活化,炎性细胞因子如γ
干扰素(IFN-γ)合成释放,引起鼻塞、流涕等。
神经性因素
鼻黏膜分布着丰富的感觉神经纤维,在外界各种刺激(环境温度变化/大气污染颗粒刺激等理化因素)作用下,受激惹的神经末梢快速表达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同时释放高浓度P物质、乙酰胆碱或神经激肽等神经递质,使鼻黏膜反应性增高,出现鼻痒、喷嚏等症状。
其他因素
黏膜上皮细胞的功能障碍、妊娠期或青春期血管反应性亢进、黏膜下纤维和腺体异常增殖或炎症刺激鼻甲骨质增生等。
主要症状
鼻塞
间歇性:在白天、天热、劳动或运动时减轻;在夜间、静坐或寒冷时加重。
交替性:如侧卧时,下侧的鼻腔阻塞,上侧鼻腔通气良好。
说话会带有鼻音。
鼻痒、打喷嚏
流涕
多为半透明的黏液性鼻涕,继发感染时可有脓涕。
变应性鼻炎主要是清水样鼻涕。
慢性鼻炎主要是黏稠样鼻涕。
鼻涕向后经后鼻孔流入咽喉部,可出现咽喉不适、多“痰”及咳嗽等症状。
在小儿由于鼻涕的长期刺激,鼻前庭和上唇皮肤发红,可发生湿疹或毛囊炎。
鼻出血
鼻黏膜萎缩变薄、干燥或挖鼻、用力擤鼻致毛细血管破裂所致。
嗅觉减退或丧失
嗅区黏膜萎缩所致。
呼气恶臭
多有呼气特殊腐烂臭味,是脓痂的蛋白质腐败分解产生,又称“臭鼻症”。
头痛、头晕
鼻黏膜萎缩后,调温、保湿功能减退或缺失,吸入冷空气刺激或脓痂压迫引起。
多表现为前额、颞侧或枕部头痛。
其他症状
发热。
失眠及精神萎靡。
食欲减退。
乏力。
记忆力减退。
失眠。
嗅觉减退。
并发症
鼻窦炎
急性鼻炎经窦口向鼻窦黏膜蔓延,引起鼻窦黏膜急性炎症,转为化脓性鼻窦炎症,以
上颌窦炎及
筛窦炎多见。
表现为鼻塞、流涕、嗅觉减退、发热、食欲减退等。
急性中耳炎
感染经咽鼓管向中耳扩散所致。
儿童较成人多见。
表现为耳痛、耳部堵塞感、听力下降、耳鸣、
耳流脓等。
其他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经鼻咽部向下扩散引起急性咽炎、喉炎、气管炎及支气管炎感染。
小儿、老人及抵抗力低下者,还可并发肺炎。
表现为咽部疼痛、异物感或灼热感、吞咽不适、声音嘶哑、咳嗽、
咳痰和胸痛等。
眼部并发症
表现为结膜红肿、溢泪、眼部灼热不适等。
鼻前庭炎
感染向前直接蔓延所致,少见。
表现为鼻腔前部灼热感、干痛、结痂多等。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
1013
鼻炎风险自测
就医科室
耳鼻喉科
出现鼻塞、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建议尽快就医。
急诊科
小儿出现发热、倦怠,甚至
高热、惊厥等症状,建议尽快到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保持鼻腔清洁,可先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鼻,但切忌挖鼻孔、用力擤鼻及一起擤两个鼻孔。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出现鼻塞?是持续性的还是间歇性的?
是否出现鼻痒、打喷嚏?
是否流涕?是清水样鼻涕还是黏稠样鼻涕?
是否有鼻出血、头痛等症状?
病史清单
近期是否有感冒?
是否长期吸入粉尘、有害气体?
既往有哪些慢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营养不良等?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鼻内镜、血常规、血清总IgE或
特异性IgE、C-反应蛋白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
1013
鼻炎风险自测
诊断依据
病史
可有过敏史。
可有特殊物质接触史。
可有多次鼻-鼻窦手术史。
临床表现
急性鼻炎
鼻腔和鼻咽部出现鼻痒、刺激感、异物感或烧灼感。
鼻塞,夜间较为明显。
鼻涕增多,初为水样,后变为黏脓性。如合并细菌感染,则出现脓涕,病情延期不愈。
打喷嚏。
说话有闭塞性鼻音。
疲劳、头痛、畏寒、食欲减退。
儿童还可发生鼻出血。
多在1~2周内,各种症状渐减轻,消失。
慢性鼻炎
间歇性和交替性鼻塞。
鼻涕增多,继发感染后可为黏液脓性或脓性。
嗅觉减退。
闭塞性鼻音。
鼻根部不适。
头痛。
体格检查
急性鼻炎: 咽部黏膜常有充血。
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
可以协助医生看到鼻黏膜的具体变化,鼻腔是否有局部解剖异常(如
鼻中隔偏曲或嵴突、鼻腔狭窄、下鼻甲向内偏伸)等,判断鼻炎的类型。
急性鼻炎
鼻黏膜:初期可见鼻黏膜广泛充血、干燥;之后
鼻黏膜肿胀。
鼻腔分泌物:总鼻道或鼻底有水样、黏液样或黏脓性分泌物。
慢性鼻炎
鼻黏膜:呈淡红色,可无明显充血。
鼻腔分泌物:鼻底、下鼻道或总鼻道内有黏液性鼻涕聚集,总鼻道内常有黏液丝。
萎缩性鼻炎见鼻黏膜干燥、鼻腔宽大、鼻甲缩小(尤以下鼻甲为甚)、鼻腔内大量脓痂充塞,呈黄色或黄绿色并有恶臭。
影像学检查
X线鼻泪管造影
明确阻塞的部位及鼻泪管的扩张程度,用于排除鼻腔其他疾病。
X线片或CT检查
显示鼻甲缩小,鼻腔增宽,鼻窦可发育不良。
实验室检查
鼻腔分泌物涂片检查
可用于发现致病菌。
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
查找变应原。
鼻黏膜激发试验
查找变应原。
体外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
查找变应原。
鼻腔分泌物培养
查找致病菌或引起继发感染的病原菌。
其他检查
为排除其他疾病,可能还会做血常规、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学检查等。
鉴别诊断
流感
相似点:都有鼻塞、流涕症状。
不同点:流感全身症状大多较重,如
高热、寒战、头痛、关节及肌肉酸痛等,上呼吸道症状可不甚明显。
麻疹
相似点:都有流涕、打喷嚏症状。
不同点:麻疹还有以下特点。
可有发热、咳嗽、畏光流泪、结膜充血、眼睑水肿。
咳嗽逐日加重。
婴儿可伴有呕吐、腹泻。
麻疹黏膜斑:起病2~3日,第二磨牙对面的颊黏膜上出现针尖大小、细盐粒样灰白色斑点,微隆起,周围红晕,称为麻疹黏膜斑(Koplik斑)。
全身发疹。
鼻窦炎
相似点:都有鼻塞、流涕症状。
头痛明显,可有大量脓涕。
中鼻道或嗅裂有脓,局部出现压痛。
影像学检查示窦腔密度增高、黏膜增厚,甚至可见液气面。
结构性鼻炎
相似点:都有鼻塞症状。
不同点:结构性鼻炎常有鼻中隔一侧明显偏曲,另一侧下鼻甲出现代偿性肥大;下鼻甲萎缩,中鼻甲代偿性肥大等情况。可通过前鼻镜及鼻
内镜检查鉴别。
鼻硬结症
相似点:鼻硬结症与萎缩性鼻炎都有鼻黏膜萎缩,
嗅觉障碍或消失。
不同点:鼻硬结症还有以下特点。
无臭味。
鼻分泌物或组织可培养出鼻硬结杆菌。
病理检查有泡沫细胞和品红小体(Russel小体)的特征性改变。
鼻部特殊传染病
相似点:与萎缩性鼻炎都有鼻黏膜萎缩,嗅觉障碍或消失。
不同点:如结核、梅毒、鼻白喉、鼻麻风等均有不同的全身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异常。
治疗目的
主要是通过治疗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一般治疗
提倡正确的擤鼻法
紧压一侧鼻翼,轻轻擤出对侧鼻腔的分泌物。
将鼻涕吸入咽部后吐出。
病因治疗:找出全身、局部和环境等方面的致病原因,及时治疗或排除。
尽量避免接触刺激性因素。
积极治疗全身疾病。
有免疫缺陷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避免出入人群密集场所,并注意戴口罩。
改善生活习惯
加强身体锻炼、戒除不良嗜好,提高机体免疫力。
注意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避免过度疲劳。
增强营养,改善生活条件。
局部治疗
鼻用糖皮质激素
作用: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可减轻鼻黏膜水肿,有效控制鼻塞、流涕等鼻部症状。
应注意药物的禁忌证及使用方法,绝不可滥用。
鼻用抗组胺药
常用药物:盐酸氮卓斯汀、奥洛他定和
左卡巴斯汀等鼻喷雾剂。
鼻用抗组胺药的整体抗炎作用弱于鼻用糖皮质激素,但在控制鼻痒等鼻部症状的起效速度上优于鼻用糖皮质激素。
鼻用减充血剂
作用:可快速缓解鼻塞症状。
适用于伴有严重鼻塞者,为鼻炎的辅助治疗。
常用药物:
麻黄碱、羟甲唑啉和萘甲唑啉等滴鼻液或鼻喷雾剂。
注意事项
鼻用减充血剂虽可快速缓解症状,但并没有抗炎作用(治标不治本),且有药物依赖性、作用短暂的特点。
长期不规范使用可导致“增量减效现象”(用药量越来越大,效果却越来越差),最终导致
药物性鼻炎。
鼻腔盐水盥洗
使用鼻腔冲洗液冲洗鼻腔,可缓解鼻塞、流涕等鼻部症状。
鼻用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作用:具有抗过敏作用,可显著减轻鼻塞、流涕等鼻部症状。
微波或超短波治疗
可改善鼻腔血液循环,改善症状。
口服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
作用:可以迅速缓解鼻痒、喷嚏和鼻分泌亢进,但对缓解鼻塞的作用较弱。
不良反应:部分药物(如
特非那定和
阿司咪唑)存在引起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心脏并发症等风险。
抗白三烯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抗白三烯药为治疗变应性鼻炎,特别是合并哮喘患者的重要药物。
维生素
维生素A、B
2、C、E,可能对
萎缩性鼻炎有一定疗效。
微量元素
适当补充铁、锌等微量元素,可能对萎缩性鼻炎有一定疗效。
中成药
霍胆丸、鼻炎片等口服,用于治疗慢性鼻炎。
【特别提醒】所有药物均应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手术治疗
病变较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萎缩性鼻炎者可行手术治疗。
目的是缩小鼻腔,减少鼻腔通气量,减少水分蒸发,减轻鼻腔干燥和结痂。
鼻腔黏-骨膜下埋藏术
常用材料:自体骨、软骨及组织块或带蒂组织瓣和其他非生物性物质,如人工生物陶瓷、硅胶、聚乙烯、丙烯酸酯、塑料制品等。
同种异体骨、软骨及组织,经处理除去抗原性后埋藏,虽术后可能逐渐吸收,但临床症状改善较非生物材料好。
前鼻孔闭合术
分为前鼻孔部分闭合术和完全闭合术。
双侧可同期和分期进行。
鼻腔外侧壁内移加固定术
手术破坏大,目前已较少采用。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主要是针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可以提高对变应原的耐受能力,达到再次接触变应原时不会发病的目的。
中医治疗
鼻炎属中医学“鼻渊”范畴,本病的病因病机为感受风热之邪或风寒之邪入里化热,致肺气失宣,邪气上扰清道,壅于鼻窍,发为鼻渊。
常用验方
苍芷辛栀液
主治伤风鼻塞。
苍耳地龙饮
主治慢性鼻炎。
针灸治疗
针刺迎香和鼻通穴,每日或隔日1次,7次为一疗程。
以上中药处方和针灸治疗专业性较强,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
特别提示:本病可以采取中医自我疗法进行辅助治疗。
治愈情况
急性鼻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如果症状较轻,没有严重的
高热不退,并且没有出现并发症(如
鼻窦炎、
气管炎、肺炎等),多饮热水、清淡饮食并注意休息,一般可以在7~10天自愈。
慢性鼻炎经过积极合理的治疗,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危害性
长期慢性鼻炎,会引起精神不振,影响学习、工作。
日常管理
避免接触变应原
花粉过敏者,应避免接触鲜花,春季尽量不去园林、野外,外出需要戴口罩。
对动物皮屑过敏者,不宜养宠物。
避免接触过多的化学物质、化妆品等。
注意鼻腔卫生
注意鼻腔卫生,不挖鼻孔,不用力擤鼻。
正确的擤鼻方法:紧压一侧鼻翼,轻轻擤出对侧鼻腔的分泌物,或者将鼻涕吸入咽部后吐出。
雾霾天要佩戴口罩。
饮食管理
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海鲜、辛辣刺激的食物。
运动管理
多参加户外活动及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
有针对性地进行呼吸锻炼或放松训练,如腹式深呼吸训练等。
改善生活习惯
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避免熬夜。
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经常清洁地毯、床上用品、窗帘、毛绒玩具,勤晒被子。
戒除吸烟、嗜酒等不良嗜好。
改善生活及工作环境
避免长时间接触粉尘、有害化学气体、高温、干燥等环境,如需接触,注意佩戴口罩。
提供舒适、温暖的休息环境,保持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通风。
房间保持适宜的温度及湿度,空气干燥时应使用加湿器。
预防
增强机体免疫力
加强锻炼身体,增加户外活动,增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注意劳逸结合和合理饮食。
避免接触感染源
流感流行期间应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尽量少出入公共场所。
注意室内通风。
避免接触已知或可疑的变应原
花粉过敏者,应避免接触鲜花,春季尽量不去园林、野外,外出需要戴口罩。
对动物皮屑过敏者,不宜养宠物。
避免接触过多的化学物质、化妆品等。
戒除吸烟、嗜酒等不良嗜好。
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避免熬夜。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