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小儿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或称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是大量结核菌同时或极短时间内相继进入血流所引起,主要是腹腔内淋巴结或初染灶干酪样病变破溃侵入血管,大量结核杆菌借血循环到达全身脏器,如肺、脑、脑膜、肝、脾、肾、肠等,引起粟粒样结节病变。最多见于婴幼儿初染后6个月,特别是3个月内。在北京儿童医院收治住院的病例中也曾见于新生儿。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结核病科、小儿感染科
别名
小儿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临床症状
危害
可引起
败血症、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
结核性脑膜炎等导致死亡。
并发症
检查
血常规、CRP、ESR、CT、X线、痰抗酸染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PCR、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结核杆菌抗体、体外
干扰素-r检测(T-SPOT试验)、纤维
支气管镜检查、活体组织检查等。
诊断
结合患儿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及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及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POT试验、痰结核培养、涂片、胸部影像学等检查可诊断。肯定的结核接触史对诊断有帮助。
治疗原则
全身治疗;抗结核药物治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
治愈性
多数可治愈。
饮食建议
建议母乳喂养,供给充足的蛋白质和铁。多吃含有
维生素A、C及钙质的食物。
重要提醒
抗结核治疗期间,每月要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2-3个月胸部X线检查或CT检查。抗结核治疗期间出现不适要随时就诊。药物治疗中调整种类和剂量,需要到正规医院咨询大夫,切不可自行停药。
病因
结核分枝杆菌一次或反复多次进入血液循环,造成肺部病变以及相应的病理、病理生理学改变和临床表现。除结核杆菌
菌血症外,患儿的高度过敏状态是重要因素。
流行病学
婴幼儿、青春后期发病较高,经济水平低下的人群因居住拥挤、营养不良发病率较高,免疫抑制状态尤其易发结核病。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孕妇可经胎盘传播。
典型症状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是结核菌引起的
败血症,起病急,常有明显的结核中毒症状。常为
高热呈
稽留热或
弛张热型,部分患者有盗汗、消瘦、乏力、
纳差、全身不适等表现 ; 呼吸道症状常有咳嗽、
咳痰、部分患者有
咯血、胸痛等表现。消化道症状表现为纳差、腹胀、腹泻、便秘等 , 此外,女性患者尚有闭经等表现。合并
结核性脑膜炎时,出现头痛、呕吐等高颅压、
脑膜刺激征的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嗜睡、昏迷、惊厥、肢体瘫痪等。慢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起病缓慢,病程迁延。临床症状可表现发热、盗汗、乏力,结核中毒症状较急性轻,呼吸系症状可能较明显。可有浅层
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中晚期肺内病灶可融合,形成空洞,可闻及湿啰音。也可并发自发性气胸、
纵隔气肿、肺外结核(如结核性脑膜炎和其它浆膜结核、骨关节结核等),此时有相应症状及体征。
诊断依据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特点为呼吸道症状、肺部体征和X线检查的不一致性,即呼吸道症状多不明显,肺部缺乏阳性体征,但X线检查变化明显。1.临床有明显的结核中毒表现 , 畏寒、高热、盗汗、虚弱、有呼吸道症状及体征。2.部分患者有脑膜刺激征、肝脾大、类白血病反应等表现。3.x线胸片两肺见典型粟粒阴影 。胸CT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表现为直径1~3mm大小、密度及分布均匀的粟粒结节;而亚急性和慢性患者表现以上中肺野为主的大小不一、密度及分布不均匀的结节。结节的边界多数尚清晰,但也有表现边界模糊;结节随机分布于肺小叶、小叶间隔及胸膜下。4.痰结核杆菌阳性仍是诊断的金标准,但痰菌阳性率不高。对于痰菌阴性的患者结合血沉、血常规改变、血IFN-γ体外释放试验、TB-PCR、TB-Ab、PPDIgG等免疫学检查, 纤维
支气管镜检查( 刷检、钳检、灌洗) 活体组织检查包括淋巴结活检、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肝及骨髓活检等以及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反应而临床可诊断。
治疗方针
急性和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全身治疗包括给予合理的营养(选用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注意休息。抗结核化学治疗宜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全程。应用有效抗结核药物的同时可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以减轻中毒症状,降低
变态反应,减轻炎症,促进渗出病变吸收。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抗结核化学治疗宜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全程。若合并
结核性脑膜炎或重要脏器的肺外结核、糖尿病、免疫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应适当延长化疗总疗程。急性和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强化期3个月,采用
异烟肼(H)、
利福平(R)、
吡嗪酰胺(Z)及链霉素(S)或乙胺丁醇(E);巩固期9个月,采用异烟肼(H)、利福平(R)或加用乙胺丁醇,即3HRZ S(E)/9HR(E)方案。中毒症状严重,有呼吸困难,重症急性和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在应用有效抗结核药物的同时可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但激素不能缩短结核病疗程,应注意激素的不良反应。
其他治疗
全身治疗:急性和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是重症结核病,应给予合理的营养(选用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注意休息。
预后情况
多数可治愈。
日常护理
患者及家属掌握痰的处理方法和简便易行的消毒隔离措施,养成不随地吐痰的习惯,患者尽量不到公共场所。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加强营养,调节免疫,避免受凉。每天保证足够睡眠。家人要督促患者按时服药。
饮食调理
建议母乳喂养,供给充足的蛋白质和铁。多吃含有
维生素A、C及钙质的食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