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外力、创伤等因素导致鼻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鼻部疼痛、肿胀、鼻出血、鼻部畸形、鼻塞等
多由外力、创伤作用于鼻面部导致
鼻部外观无畸形可观察,错位、畸形者需手术治疗
定义
鼻骨骨质是指由于外力、创伤等因素导致鼻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鼻子在人体面部较突出部位,受暴力作用易发生鼻骨骨折。
鼻骨上部窄厚,下部宽薄,下方为鼻中隔和鼻腔,支撑薄弱,鼻骨骨折多累及鼻骨下部,并向下方塌陷。
可以是单纯鼻骨骨折,有时也会合并颌面骨和颅底骨的骨折。
分型
国内临床常用的分型是根据鼻骨骨折的影像学检查、鼻外形、鼻骨周围骨质受累的情况,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I型
单纯鼻骨骨折,影像学检查可见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骨折线,但无明显的移位,鼻梁外形正常。
II型
在I型的基础上出现骨折线对位不良,鼻梁外观变形。
III型
前两型的基础上伴鼻中隔软骨骨折、脱位、血肿或鼻黏膜严重撕裂损伤。
IV型
在前三型的基础上并有鼻骨周围骨质骨折,如上颌骨额突、额骨鼻突或鼻窦骨折等。
发病情况
鼻骨骨折是人体中最为常见的骨折,鼻骨骨折约占所有面部骨折的50%。
致病原因
导致鼻骨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鼻部受到外力作用。常发生于鼻部遭受撞击、运动外伤和交通事故等。
诱发因素
任何增加面部受伤风险的活动,均会增加鼻骨骨折的风险。
乘坐汽车时,未按要求系安全带。
骑车时,未按要求佩戴头盔、不遵守道路交通规则等。
与他人打架斗殴。
体育活动时,未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等。
主要症状
鼻面部疼痛
因外部暴力因素,导致鼻面部挫伤,引起周围组织损伤,用手触碰可有剧烈疼痛感。
鼻面部肿胀
部分患者鼻骨骨折可合并鼻黏膜、骨膜和鼻泪器黏膜裂伤时,空气经创口进入眼睑或颊部皮下,发生
皮下气肿,表现为局部肿胀。
鼻出血
因骨折损害鼻黏膜、骨膜等,进而引起撕裂,出现出血情况。
鼻及鼻骨周围畸形
鼻梁变宽、偏斜、塌陷、塌鼻等。
鼻塞
其他症状
当鼻骨骨折涉及筛骨或
颅底骨折时,可出现
脑脊液鼻漏等表现,患者可出现
复视、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并发症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骨折导致鼻中隔偏曲,引起严重鼻塞、头痛、鼻出血等症状。
畸形愈合
当患者受伤未及时治疗后,鼻部组织已经肿胀,一些鼻骨畸形被肿胀所掩盖。待肿胀消除后,部分骨折已畸形愈合,表现为鼻外形改变。
鼻腔生理功能障碍
表现为通气功能障碍,造成持续鼻塞或间断鼻塞。
嗅觉障碍
鼻骨骨折如损伤嗅区黏膜,或波及筛骨筛板时,会损伤嗅神经,导致
嗅觉障碍。
就医科室
耳鼻喉科
患者外伤后,如出现鼻部肿胀、鼻出血、鼻塞、鼻部出现畸形、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鼻部外伤后不要自行判断,应尽早到医院明确病情,避免发生畸形愈合。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出现肿胀多久了?
是否有鼻塞?
是否有鼻部出血?
是否有清亮液体从鼻孔流出?
是否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外伤后有无鼻出血?
病史清单
是否有鼻面部外伤史?
诊断依据
病史
多有鼻面部外伤病史,如鼻部遭受撞击、运动外伤和交通事故等。
症状
临床症状
鼻部出现疼痛、肿胀、鼻出血、鼻与鼻骨周围畸形(鼻梁变宽、偏斜、塌陷)、鼻塞等症状。
体征
外鼻周围皮损损伤肿胀、鼻中隔出现偏曲、鼻及鼻周围可见畸形,如鼻梁变宽、偏斜、塌陷(
鞍鼻)等。同时部分患者也可看到面部皮肤破裂出血等。
前鼻镜及鼻内镜检查
鼻腔黏膜肿胀,鼻腔淤血或活动性出血,鼻腔黏膜撕裂,鼻腔顶壁侧壁向中线移位,甚至局部坍塌,鼻中隔膨隆、鼻中隔出现偏曲、脱位及撕裂等。
影像学检查
鼻骨正侧位X线片
可以发现部分骨折,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但未发现骨折线也不能排除鼻骨骨折。
精准度较差,有条件地区目前已被CT检查取代。
鼻部CT
螺旋CT对鼻骨骨折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目前检查和诊断鼻骨骨折的最好方法。能准确判断有无鼻骨骨折和骨折的位置、部位及类型 。
可通过重建3D图像,直观准确判断鼻骨骨折情况。
同时便于观察面中部上颌骨、额骨、眼眶以及鼻腔内鼻中隔的状况,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
鼻部B超
文献报道高频灰阶超声可显示鼻骨0.1mm的骨折线。
高频超声作为实时、快速的检查方法具有无创、无辐射的优点。
对患者进行鼻侧壁超声检查时,由于鼻骨结构简单且位置表浅,比较适合超声诊断,其发现鼻骨骨折的准确性优于X线。
正常情况下,鼻骨呈光滑连续的线性强回声。如果为单纯线性骨折,则显示为线性强回声的连续性中断。如果为鼻骨粉碎性骨折,则显示为骨皮质强回声线的明显中断和移位,断端会出现点状强回声团。
缺点是无法了解鼻腔内精细结构,大多不能提供三维的图像合成。
鉴别诊断
鼻部软组织挫伤
相似点:均有受伤部位疼痛,肿胀、出血等症状。
不同点:鼻部软组织挫伤患者一般鼻面部受伤较轻,无鼻部骨骼损伤。通过望诊、触诊、CT检查予以鉴别。
先天性鼻中隔偏曲
相似点:可有鼻塞、呼吸不畅等症状,也可伴有外鼻结构不对称等表现。
不同点:先天性鼻中隔偏曲患者,除具有上述症状外,多无外伤史,不出现鼻骨连续性中断的现象,通过病史以及影像学检查予以鉴别。
治疗目的和原则
治疗目的
通过及时治疗,缓解症状,改善通气,避免出现畸形愈合与呼吸困难等症状。
治疗原则
外伤后数小时内尽早处理,以免发生畸形愈合。不同类型鼻骨骨折,需要结合骨折的严重程度、患者年龄、伤后时间等因素,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鼻骨骨折急性期治疗:应用冰袋冷敷鼻背部,避免用力按压;伴有鼻腔出血者,可用手捏住双侧鼻翼,同时低头,防止血液流入咽喉部。
鼻骨骨折可在伤后尽早处理,无错位性骨折无须复位。鼻部有伤口者需进行清创。
药物治疗
破伤风抗毒素
如有皮肤裂伤,需在伤后24小时内肌注破伤风抗毒素。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鼻骨骨折疼痛严重时,可酌情应用,如布洛芬等 。
鼻减充血剂
通气不良鼻塞明显时,可应用如呋麻滴鼻液等鼻减充血剂,可以减轻鼻腔黏膜肿胀。一般应用不超过7天。
抗生素
开放性损伤及开放性手术的患者,可以用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预防感染。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目的是矫正外鼻畸形和恢复鼻腔的通气功能。
鼻骨骨折无明显通气障碍,外形无明显改变,影像学提示无明显骨质移位者,单纯随访。除以上情况的鼻骨骨折需要手术治疗。鼻骨骨折合并
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禁忌手术。
闭合性复位术
闭合性复位术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最直接的复位方法。该操作简单易行。无需鼻内切口。
适应证
CT显示鼻骨骨折处有移位但无错位(部分II型鼻骨骨折),外伤时间不超过2周(骨折初期)的单侧或双侧鼻骨骨折。
优点
是目前使用最广泛、最直接的一种治疗方法,操作简单。
可在门急诊中进行,无需住院。
缺点
有可能会出现复位失败或术后鼻畸形,需要行鼻整形术或鼻中隔成形术。
鼻内镜下鼻骨骨折切开复位术
鼻中隔血肿宜及早行鼻内镜手术清除,避免发生软骨坏死和继发感染。
适应证
鼻骨闭合复位难以达到良好效果。
伴上颌骨额突和筛窦等骨折。
Ⅱ型及Ⅲ型鼻骨骨折2~12周的患者。
优点
手术中,通过放大的显示器能够更加直观的观察鼻骨骨折塌陷、偏斜等情况。
可同期进行鼻中隔矫正,减少继发性鼻畸形和
鼻中隔穿孔的风险,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复位更精确,术中创伤也更小,同时保留了清晰的图像资料及骨折证据资料。
开放性骨折复位
外伤后数周或更长时间,鼻骨骨折端骨痂形成,鼻内复位困难,可施行开放性鼻骨复位及整形术。
适应证
骨折初期,CT提示骨折处有错位的部分II型鼻骨骨折。
外伤2~4周(病理上处于骨痂期)有移位或错位的II型骨折。
伴有鼻中隔骨折、脱位、血肿或鼻黏膜严重撕脱损伤的III型骨折。
伴有上颌骨额突、筛窦等骨折的IV型骨折。
闭合复位术后仍有鼻畸形的。
优点
开放性手术(包括鼻中隔成形)的效果要优于闭合性的手术。
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注意保护鼻部,2周内避免受压,戴眼镜患者可暂时避免戴眼镜。
术中会在鼻腔填塞,一般术后48~72小时后取出,最多不超过5天。
填塞物取出后,避免鼻部碰撞,以免发生鼻梁的歪斜和塌陷。
填塞物取出后可以遵医嘱使用鼻夹等,有助于减少外鼻肿胀,减少术后鼻畸形并发症的发生。
治愈情况
伤后如及时治疗,鼻部骨折复位好,畸形小,预后良好。
伤后未及时给予积极处理的患者,因其鼻部肿胀充血,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导致鼻骨错位愈合,出现鼻部畸形,多需要行鼻部整形术给予矫正,增加恢复的时间。
危害性
因鼻骨骨折导致鼻中隔偏离正常位置,造成鼻腔空间缩小,引起鼻塞、鼻出血等症状,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可因骨折涉及筛骨筛板,引起脑脊液外漏等。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均衡营养、以高蛋白、高热量、高
纤维素饮食为主(如鸡蛋、鱼禽肉、新鲜蔬果等)。
清淡饮食,切忌辛辣刺激、易胀气的食物。
运动管理
在就诊治疗后2周内,不做任何运动。
治疗一月内,尽量避免运动,以免活动过程中导致骨折再次错位,造成二次损伤。
生活管理
避免用力按压鼻部、用力擤鼻涕、打喷嚏等动作。
休息时,将头部垫高。
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引起鼻部感染症状。
注意保持鼻部湿润,避免过于干燥。
随诊复查
在治疗期间、治疗后应定期进行复查,以观察病情进展、治疗效果等。
进行鼻腔内填充的患者,一般需要2~3天后复诊取出填塞物,并观察鼻部外形。
伤后就诊时间较迟患者,多在伤后1周复诊,观察外鼻畸形情况并行CT等影像学检查。
治疗后3个月进行鼻外形、鼻腔通气引流的检查,并进行CT等影像学检查外伤及手术部位情况,确认是否治愈。
预防
本病多由于外伤所致,注意生产生活安全,避免发生外伤。
乘坐汽车时,注意系好安全带,为儿童选择合适的儿童座椅。
在运动过程中,注意保护头面部安全。
在进行骑行过程中,佩戴头盔。
开车时避免酒驾,控制车速,避免疲劳驾驶,防止发生交通事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