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症

更多功能

躁狂症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一种
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多等
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其他治疗等
经治疗后,预后良好;病情加重,预后较差
定义
躁狂症是双相障碍的一种类型,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多。
发作至少持续一周,并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可给自己和他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躁狂症可一生仅发作一次,也可反复发作。
在双相障碍的长期自然病程中,始终仅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者很少见,且这些患者的家族史、病前性格、生物学特征、治疗原则及预后等与兼有抑郁发作的双相障碍相似。
故临床上目前使用最多的两大诊断标准(DSM-5、ICD-11)均未将单相躁狂单独分类,而是把所有的躁狂和轻躁狂,即使无抑郁发作都视为双相障碍。
分类
根据发作的严重程度可将其分为轻躁狂和躁狂。
轻躁狂
临床表现较轻。
患者可存在持续数天的心境高涨精力充沛、活动增多,有显著的自我感觉良好,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轻度挥霍,社交活动增多。
有时表现为易激惹,行为较鲁莽,但不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部分患者有时达不到影响社会功能的程度,一般人常不易觉察。
躁狂
若躁狂发作较重,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多与心境协调,但也可不协调),明显影响社会功能者称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
发病情况
两项大型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纯躁狂症和躁狂症伴有混合发作在青少年和成年人中的患病率为1.7%~1.8%。
躁狂症在西方国家比非西方国家发生率低。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