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障碍

更多功能

游戏障碍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对游戏控制受损,游戏优先于其他活动的一种行为模式
主要表现为缺乏对游戏的自我控制,不考虑负面后果而从事游戏活动
病因尚不明确,现认为与生物学、心理、社会家庭及游戏类型等因素相关
目前主要采取心理治疗干预
定义
游戏障碍是指一种持续或反复地游戏(包括电子或视频游戏等)行为模式,表现为游戏行为失控,游戏成为生活中优先行为,不顾不良后果继续游戏行为,并持续较长时间。
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包括DSM-5(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冊第五版)及ICD-11(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版),对于游戏成瘾是否属于一种疾病有不一样的看法:
DSM-5认为没有足够证据表明游戏成瘾属于一种精神障碍,但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因此将其纳入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诊断分类章节。
ICD-11将“游戏障碍”纳入“物质使用或成瘾行为所致障碍”,是继“病理性赌博”后第二个纳入诊断标准的行为成瘾。
国内目前对此看法也不完全统一。
分类
根据游戏的种类分为线上游戏障碍和线下游戏障碍。
线上游戏障碍
由于线上网络游戏所致,DSM-5中仅描述了这一部分。
线下游戏障碍
由于非线上游戏所致,包括离线游戏和其他未特定游戏,ICD-11中除了线上游戏,也包括线下游戏。
发病情况
由于既往游戏相关问题标准化评估工具缺乏,游戏障碍患病率调查结果差异较大(0.7%~27.5%),但总的来说,男性多于女性,青少年多见。
世界范围内游戏障碍的流行率呈现地区特异性,亚洲流行率报告较高,而欧美国家流行率报告相对较低。如韩国网络游戏成瘾流行率约为5.9%。
2010年基于对我国10个省份104 600人的调查显示,79.3%的学生接触过网络游戏,3.2%的青少年对网络游戏成瘾。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