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介绍
甲磺酸沙芬酰胺是一种B型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主要用于辅助治疗服用
左旋多巴/
卡比多巴发生“开关”现象的
帕金森病。
制剂规格
甲磺酸沙芬酰胺在临床上常用的是片剂。具体如何选择请咨询医生。
甲磺酸沙芬酰胺片剂:50毫克;100毫克。
如何用药
甲磺酸沙芬酰胺为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处方拿药,并遵医嘱用药,包括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等。不得擅自按照药物说明书自行用药。
口服,推荐剂量为50毫克,每日1次,空腹或进餐后服用均可,根据患者服药后的效应和耐受性,2周后可增加剂量至100毫克,每日1次。
如果漏服,不须补服,按预定时间服用下次剂量即可。
服用100毫克剂量者,如须停药,应先减量至50毫克,1周后可停药。
中度
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最大剂量为每天50毫克,如果患者的肝功能从中度恶化至重度,应停药。
用药须知
禁止用药
对甲磺酸沙芬酰胺过敏的患者禁用。
谨慎用药
妊娠期妇女慎用。
哺乳期妇女应该权衡利弊,如确需要,应暂停哺乳喂养。
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未确立,应慎用。
甲磺酸沙芬酰胺与一些药物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果你正在使用其他药物,使用甲磺酸沙芬酰胺前请务必告知医生,并咨询医生是否能用药,如何用药。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但也不要因害怕不良反应而拒绝用药。你可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或者咨询医生,了解甲磺酸沙芬酰胺的药物不良反应,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不良反应
甲磺酸沙芬酰胺不良反应主要包括
恶心、消化不良。
5-羟色胺综合征。
失眠、幻觉、焦虑。
高血压。
其他不良反应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用药注意
服用甲磺酸沙芬酰胺期间应避免富含酪胺的食物。
服用甲磺酸沙芬酰胺期间,应避免驾车和操作危险性机械。
甲磺酸沙芬酰胺可导致高血压或使原有高血压恶化,治疗期间应监测血压,可能需要调整降压药的剂量。
甲磺酸沙芬酰胺不可突然停药,突然停药可能会导致神经阻滞剂恶心综合征。
服用甲磺酸沙芬酰胺可导致强烈的赌博冲动、性冲动、消费冲动、进食欲望和其他的强迫行为,如发生上述反应,应降低甲磺酸沙芬酰胺的剂量或停药。
避免食用酪胺含量非常高的食物。影响
沙芬酰胺的药物包括
单胺氧化酶的有效抑制剂、阿片类药物、血清素能药物、拟交感神经药物、
右美沙芬、乳腺癌抗性蛋白底物和多巴胺能拮抗剂的其他药物。
应避免食用酪胺含量高的食品和饮料,如陈年、发酵、腌制、烟熏和腌制食品(如陈年奶酪、腌制鲱鱼)。与含有非常高含量(即超过150毫克)酪胺的某些食物一起使用,由于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可能导致严重的高血压。
如果我漏服药物怎么办?
尽快补充漏服的药物。如果到了下次服药时间,就不要加用所漏服的药物。
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怎么办?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通常甲磺酸沙芬酰胺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失眠、运动障碍、低血压、咳嗽等,反应轻微,可以坚持用药。如果不良反应较大,需要就医。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以决定是否继续用药,还是换用其他药物。
什么情况下需要急救?
甲磺酸沙芬酰胺罕见急性过敏反应,但一旦发生下列急性过敏反应表现,如荨麻疹,呼吸困难,脸、嘴唇、舌头或喉咙肿胀,请立即寻求急救处理。
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就医?
5-羟色胺综合征。
甲磺酸沙芬酰胺应该如何保存?
甲磺酸沙芬酰胺药品应该在室内避光、干燥处密闭保存。
不要将该药物分享给与你有相同症状的人使用。
药物要远离小孩。
药物相互作用
有些药物可能与甲磺酸沙芬酰胺相互作用,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疫苗、维生素、草药等。这些药物与甲磺酸沙芬酰胺一起使用前请咨询医生。
甲磺酸沙芬酰胺禁止与阿片类药物(包括其衍生物,如美沙酮、丙氧氨酚、
曲马多)合用,两者合用可导致致命性不良反应。至少停用本品14天后,才能使用阿片类药物。
甲磺酸沙芬酰胺禁止与色胺能药物合用,包括5-羟色胺-
肾上腺素双重再摄取抑制剂、三环及四环类抗抑郁药、
环苯扎林、贯叶
连翘。至少停用本品14天后,才能使用上述药物。
甲磺酸沙芬酰胺与右美沙芬合用可导致精神病和行为异常,禁止合用。
甲磺酸沙芬酰胺禁止与其他MAOIs包括利奈唑胺合用,在停用甲磺酸沙芬酰胺至少14天后,才可使用其他MAOIs,反之亦然。
服用甲磺酸沙芬酰胺的患者,应避免进食富含酪胺的食物(酿造、发酵、熏制、腌制食物),以免发生
高血压危象。
甲磺酸沙芬酰胺与拟交感神经药合用可发生高血压危象,禁止与
哌甲酯、苯丙胺及其衍生物合用。
在与含拟交感神经药的非处方药,包括鼻用、眼用药及感冒药时,应密切监测患者血压。
合理用药
药物必须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处方药应该由医生开置,非处方药应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甲磺酸沙芬酰胺是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你的病情开处方使用。自行用药可能会增加你不合理使用药物风险:浪费药物资源,贻误病情,产生耐药,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甲磺酸沙芬酰胺需要遵照医生处方足量、足疗程应用。病情完全控制前你的症状可能会有所减轻,但不要轻易减量、停药。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