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角色障碍包含在未特定的性身份障碍中。性身份障碍指个人对性别身份的内在信念与其生物学性别不一致,包括易性症、
双重异装症和童年性身份障碍。男女都可见,以男性较多,男女比例约为3:1。
1.生物学因素哺乳类的早期胚胎形态是雌的,只是后来附加雄激素的影响而形成雄性性器官。在猕猴孕期内大量使用雌激素,产生的幼猴可发生自身
性别认同障碍。2.环境因素不合理的家庭教育特别是性指定方面的教育对孩子的性心理发展起重要作用。
其主要特点是心理上对自身性别认定与解剖、生理上的性别特征恰好相反。持续存在改变本人性别解剖特征以达到转换性别的强烈欲望。渴望像异性一样生活,被异性接受为一员。绝大多数是男性,早年称男扮女装癖。通常开始于青年期,儿童期多与女孩子为伍,穿着异性衣着,但不产生性兴奋,具有女性化的言语强调、体态、举止表现。他们厌恶自己的性器官,要求进行阉割手术以转换性别。这种愿望一般都持续下来,有的企图自杀。女性易性别癖患者多数是同性恋者。
1.一般体检及神经系统检查
一般检查包括观察意识、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等,了解有无严重感染、重度、及严重躯体疾病及颅脑外伤等器质性疾病体征。重点应做神经系统的相关检查,留意有无脑部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2.精神检查
重点观察患者意识是否清楚,注意力是否集中;服装、仪表是否整齐;除幻觉妄想症状外,有无其他精神症状存在,有无自知力。
3.辅助检查
脑电图、脑CT、脑MRI等辅助检查,了解有无脑部器质性病变。
1.异性症:渴望像异性一样生活,被异性接受为其中一员,通常伴有对自己的解剖性别的苦恼感及不相称感,希望通过激素治疗和外科手术以使自己的身体尽可能的与所偏爱的性别一致。时间至少持续存在2年以上,才能确立诊断,且不应是其他精神障碍的症状,也不伴有雌雄同体、遗传或性染色体异常等情况。
2.双重易装症:个体生活中某一时刻穿着异性服装,以暂时享受作为异性成员的体验,但并无永久改变性别的愿望,也不打算以外科手术改变性别。在穿着异性服装时并不伴有性兴奋,这一点可与恋物性易装症相鉴别。
3.童年性身份障碍:这一障碍通常最早发生于童年早期(一般在青春期前已经充分显露),其特征为对本身性别有持续的、强烈的痛苦感,同时渴望成为异性(或坚持本人就是异性)。持续的专注于异性的服装和(或)活动,而对本人的性别予以否认。通常认为这类障碍相对少见,只有正常意义上的男性或女性概念出现了全面紊乱时,才可以考虑该诊断。仅有女孩子像“假小子”、男孩子“女孩子气”不足以诊断。而且如果已经进入青春期,则该诊断便不能成立。
4.其他性身份障碍。
行为疗法的厌恶条件化疗法对多种形式的性变态等有迅速取得明显疗效的效果,即想象达到性高潮的性变态渴求体验场景,结合厌恶条件化疗法获得更好的疗效。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