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后果有害,仍然忍不住反复推迟计划完成
表现为要开始或者完成任务时感到焦虑,以拖延作为应对方式
主要通过自我调整及心理治疗改善拖延症状
需要长期坚持改善自己行为方式才能治好拖延症
定义
拖延症并不是一种疾病,它更像是一种心理现象。拖延症,也称为拖延症候群,指的是人们在面对任务时,总是惯性地推迟行动,将本该现在完成的任务拖到以后去做。
拖延症可能导致情绪、心理、生理上的负面影响,比如焦虑、沮丧、工作或学习效率低下等。
拖延症和拖延行为之间存在一定联系。
拖延行为是指个体在某个特定情境下推迟行动或决策的行为。拖延症通常是指这种行为已经成为一个持续存在的问题,对个人的日常生活、工作等产生严重影响。
换句话说,拖延行为是拖延症的具体表现,而拖延症是一种持久化的拖延行为模式。
要解决拖延症,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提高自律、改善时间管理技巧和调整心理状态。例如,可以尝试设定明确的目标、分解任务、使用番茄工作法、培养自我激励等策略来改善拖延行为。在某些情况下,寻求专业心理师的帮助也可能有用。
发病情况
拖延症普遍存在于人群中,不同研究对拖延症的发病情况有不同的描述,目前尚无统一的研究结果。
拖延症是什么心理
拖延症是将计划的事情一直无限的拖延下去的心理。
生活中,有些事情拖拉或者懒得去做,只能定义为拖延,但当"拖延"已经影响到情绪,如出现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时,才能称之为"拖延症"。
克服拖延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分清主次:把要做的事情按重要性、缓急程度依次列好,逐一完成,完成一项划掉一项。
2.分解目标、分阶段完成,这样会使事情看起来更简单一些。
3.消除干扰:少沉迷于手机、电视等影响工作的事情。
4.互相监督。
5.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时,需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如果被拖延症困扰着,那么按照上述方法尝试做出改善,对自己有严重影响的,建议尽快就医。
主要与个人情感、认知、控制力及工作环境有关。
致病原因
情感因素
情绪如焦虑、恐惧或压力可能导致拖延行为。当人们害怕失败、害怕被评价或担忧结果时,他们可能会倾向于推迟任务,以避免面对这些负面情绪。
认知因素
有时候,人们对任务的理解或评估有误,例如低估完成任务所需时间或高估自己的能力,这可能导致拖延行为。此外,拖延也可能与完美主义有关,当人们对自己的期望过高时,他们可能会因为担心达不到标准而拖延。
自我控制能力
拖延症可能与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有关。当人们缺乏自制能力时,他们可能更容易分心,从而影响任务的完成。
习惯和环境因素
拖延症可能受到个体的习惯和环境的影响。例如,长时间沉迷于社交媒体、电子游戏或其他消遣活动可能导致拖延行为。
此外,工作或学习环境中的干扰也可能影响拖延行为。
奖励和惩罚过低
个体对任务完成后的奖励或惩罚的预期也可能影响拖延行为。当预期的奖励较低或惩罚较轻时,人们可能更容易拖延。
症状表现为在工作拖延,最后期限前才完成工作或无法完成工作。
主要症状
拖延症的典型表现是患者在开始或要完成某项任务时,明知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主观地推迟开始或完成任务。拖延行为常延续至任务的最后期限,只剩余少量时间时,才开始行动。
并发症
拖延行为往往会伴随焦躁、愧疚等负面情绪,拖延者自知拖延的后果,因而产生自责、罪恶感,严重情况下会对自己进行否定、贬低,导致焦虑症、抑郁症的产生。
主要就诊于精神心理科。
就医科室
精神心理科
若发现明显的拖延症状,并出现严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拖延者本人可能会拖延、推迟就医,需要家人朋友提醒或督促就医。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由于拖延行为导致生活、工作中某些重要事项出现了不良后果?
即使能意识到或者已经体会到这些不良后果,是否仍然控制不住要进行拖延?
是否有焦虑、抑郁、负罪感等症状?
这些症状出现多久了?
病史清单
既往患有什么疾病?去看过医生吗?
接受过什么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量表评估:临床常用的焦虑、抑郁相关量表评估
诊断依据
病史
好发于缺乏自制能力的人群。
临床表现
常表现为在知晓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大于拖延的积极后果时,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继而产生自责、愧疚等负面情绪。
心理问卷
通过填写心理问卷,对患者的拖延行为、动机、压力水平等进行量化评估。
意义在于获取更精确的数据,以便医生对症状进行评估和诊断。
焦虑和抑郁评估
通过心理量表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其他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共病状况,从而制定更全面的治疗计划。
诊断标准
拖延症目前不是医学诊断名称,没有具体的诊断标准,主要由接诊医生进行综合评估。
鉴别诊断
拖延症需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抑郁障碍
相似点:均具有抑郁情绪及拖延的表现。
不同点:抑郁障碍患者具有明显的心境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失,严重可影响正常生活。而拖延症患者焦虑情绪更常见,情绪低落程度轻或没有,没有兴趣减退、快感缺失等症状。
治疗目的:缓解症状、减轻日常功能损害。
治疗原则:尚无统一的治疗指南,目前主要采取心理治疗干预。
自我调整
设定明确的目标与计划
将大目标拆分为小目标,并制定详细的计划。每天或每周为自己设定可实现的任务,这样可以使任务变得更容易管理。
使用番茄工作法
将任务分成若干个“番茄时间”,每个“番茄时间”为25分钟。工作25分钟后,休息5分钟。每完成四个“番茄时间”,休息15-30分钟。这种方法可以提高专注力并减轻拖延的程度。
建立奖励与惩罚机制
为自己设定奖励和惩罚机制,以提高任务完成的动力。例如,完成任务后可以享受美食、观看电影等。若未完成任务,就要放弃某种娱乐活动。
改善自我效能感
增强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和期望,认为自己可以成功地完成任务。通过学习、实践和积累经验来提高自我效能感。
其他治疗
减轻焦虑
通过调整心态,减轻对任务的焦虑。可以尝试冥想、深呼吸等方法缓解紧张情绪。
症状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焦虑药物治疗,如帕罗西汀等。
治愈情况
拖延症并非不治之症,通过积极治疗调整,很多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拖延症状。
当然,治疗拖延症需要时间和毅力,可能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才能看到显著的改善。
部分严重者可能需要寻求心理专业人士的帮助,以进行更深入的心理干预。
危害性
拖延症对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会产生不良影响。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危害。
时间管理困难
拖延症患者往往难以有效管理时间,导致任务拖延,甚至错过重要的截止日期。
心理压力增加
长期拖延会导致心理压力累积,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工作和学习成绩受损
拖延症可能导致工作质量降低或学习成绩下降,从而影响个人的事业发展和学术成就。
人际关系紧张
拖延行为可能导致对他人的承诺无法兑现,进而影响到人际关系。
以保证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自我调整为主。
日常管理
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学会制定合理的计划,分配好每天的时间。将任务分解为小块,并为每个小任务设定完成时间,以提高执行力。
提高自律性
培养自律性,让自己在面对诱惑时能够坚持完成任务。可以设置明确的奖惩机制来增强自律。
保持积极的心态
通过保持积极心态来调整对任务的态度,将任务视为挑战而非负担。这有助于减轻拖延的倾向。提高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具备完成任务的能力。可以通过学习新技能、积累经验以及向他人寻求帮助来提高自我效能感。
寻找动力源
找到自己内在的动力,明确自己为什么要完成任务,以及完成任务能带来哪些好处。
减少干扰因素
在工作或学习时,尽量远离诱惑,如手机、社交媒体等。可以使用番茄工作法等技巧提高专注力。
坚持锻炼
定期锻炼有助于提高精力,改善情绪,从而更好地面对任务。
建立固定的作息时间
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以维持良好的精力和注意力。
学会休息
在任务之间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以养精蓄锐。适当的休息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可以在遇到困难时寻求他们的支持和鼓励。
预防
每个人都有发生拖延症的可能,预防方式可见上文日常管理。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