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饥渴症

更多功能

皮肤饥渴症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一种不能用食物来解决的心理上的饥饿感
渴望搂抱,或表现为对于爱抚感到紧张不适甚至躲避拒绝
目前尚无明确病因,一般认为是由长期接受到的拥抱和抚爱不足造成
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治疗
定义
皮肤饥渴症(Skin hunger)学说的创立,源于上世纪40年代初纽约市一名儿科医生为了挽救濒死的早产儿,要求所有的医护人员每天都要抱抱襁褓中的宝宝,结果婴儿死亡率迅速下降趋近于零。
有一种理论认为,人体的肌肤和胃一样需要进食以消除饥饿感,而进食的方式便是抚爱和触摸。这类病例大多是因为幼年时缺乏双亲的爱抚,尤其是母亲的爱抚,此外成年之后,还可能是因为缺乏伴侣的温柔爱抚。
但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对该病的认识也不完全统一。
分类
皮肤饥渴症主要表现为两种相反的类型。
渴望接触(Touch Desire)
喜欢抚摸他人皮肤,尤其是亲近的人,或是抚摸自己,比如胳膊、手、脸、耳朵等,有时候还会咬着嘴唇或指甲。个别孩子特别喜欢打斗。
抗拒接触(Touch Avoidence)
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对于爱抚感到紧张不适甚至躲避拒绝,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对人对事淡漠。
有些孩子会转化为恋物症——一种离了某一样陪伴惯了的东西就忐忑不安的行为。有恋物症的孩子怕见生人,也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不愿意与人说话和交往,只陪着自己眷恋的那个物体。
发病情况
由于皮肤饥渴症的诊断标准尚不明确,临床报道皮肤饥渴症案例较少,暂无对皮肤饥渴症的流行病学研究。
国外一项大规模的互联网调查了新冠感染(COVID-19)对人类触摸行为的影响,强调了由于社会疏远造成的“皮肤饥饿”迹象,提示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发生“皮肤饥渴”。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