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病

更多功能

空心病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因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的偏差或缺失而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
表现为个人觉得人生毫无意义,对生活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目前尚无明确病因
多见于青少年、大学生群体
定义
“空心病”一词最早出现于2016年底,由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教授在一次题为《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的演讲中提出。他认为,近年来我国部分青少年、大学生正在遭遇一种因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的偏差或缺失而导致的心理危机。
空心病多出现在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他们在学习、生活、工作各方面都相当优秀,但因无法准确定位自我、缺少对自我需求的正确认知、缺乏持续奋斗的动力,而表现出情绪低落、兴趣缺乏、意志减退等抑郁症状,经常感到迷茫、无意义感,甚至想要放弃生命。
这并不是一个规范的精神心理问题的诊断,但是这一问题影响部分青少年、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严重损害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功能,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关注。
发病情况
由于这不是一个规范诊断,目前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徐凯文教授2016年在演讲中分享的数据如下。
超过30%的大学生存在厌学情绪,认为学习没有意义。
40.4%的学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活下去而已,更极端的会产生自杀想法和行为。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