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长期饮酒导致的一种精神和情感健康问题
患者存在幻觉、妄想或抑郁等精神症状,或物质成瘾、情感障碍
酒精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导致一系列精神和行为问题
综合治疗为主,个体化设计治疗方案
定义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是一种在饮酒后出现精神和行为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情况,患者常存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伴随情感障碍、精神活动增强或减弱。
个体对酒精的反应差异很大,主要取决于血液酒精浓度和个体耐受性,少数患者接触到极少量酒精即出现急性中毒等症状。
一次大量饮酒可出现急性神经精神症状,长期饮用或长期过量饮酒可产生酒精依赖和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甚至出现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疾病。
饮酒是一种历史悠久而普遍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俗,如今却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研究显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会导致严重的卫生和社会问题,具有高负担率、高死亡率等特点。
分类
酒精依赖
一种因反复或持续使用酒精而引起的酒精使用调节紊乱。患者有强烈的饮酒欲望,表现为无法控制自身饮酒行为,饮酒越来越优先于其他活动,以及不顾伤害或负面后果坚持饮酒。
酒精中毒
酒精中毒是在饮酒期间或饮酒后不久出现的一种暂时性情况,其特点是意识、认知、感知、情感、行为协调障碍。这些紊乱强度与所摄入的酒精量密切相关。
酒精戒断
发生在已发展为酒精依赖或长期或大量使用酒精的个人停止或减少使用酒精时。戒断酒后患者出现戒断症状,如手抖、出汗、恶心以及视听幻觉或错觉等躯体症状,及焦虑不安、无力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
谵妄。
酒精性谵妄
在酒精中毒或戒断期间或之后不久,或在使用酒精期间,出现注意力和意识紊乱的急性状态,患者意识模糊,有大量的感知觉异常,并出现全身肌肉
震颤,尚有发热、大汗淋漓、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
如果处理不当,患者常因
高热、脱水、衰竭、感染、外伤而死亡,死亡率大概在5%左右。
酒精性癫痫
有大约30%患者在
酒精戒断期间出现癫痫样痉挛发作,表现意识丧失、四肢抽搐、两眼上翻、
角弓反张(身体仰曲如弓状)、口吐白沫等,持续时间不定,一般在5~15分钟意识恢复,称为酒精性癫痫,这种情况危急,有生命危险,需要住院观察。
酒精所致精神病性障碍
包括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伴幻觉、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伴妄想、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伴混合性精神病性症状等。
发病情况
2019年的研究数据显示,中国男性的酒精所致障碍患病率为3.5%,女性为 0.1%。饮酒相关问题已经是我国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柳叶刀杂志公布2010年全球疾病总负担排行表明,从1990~2010年的20年间,在所有疾病风险因素中,饮酒已由原先的第六位快速攀升至第三位,仅次于高血压和吸烟。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现象,可由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相互作用导致。
致病原因
生物学因素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多与酒精依赖密切相关,酒依赖具有家族聚集性,遗传度为51%~65%(男性)和48%~73%(女性),故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也存在家族聚集现象。
研究发现,有
品行障碍、抑郁和高神经质、反社会、追求好奇、外向的个体患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危险度明显增加。
人体内
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会影响酒精代谢和依赖倾向,故而个体对酒精的反应差异很大,对乙醛的耐受性较高者发生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概率往往低于乙醛耐受性低者。
心理因素
患者的人格特质一定程度上影响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生。临床上可以见到,患者往往比较外向、冲动、寻求刺激。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受单亲家庭、儿童期存在不良经历的影响作用显著,成长经历直接影响着患者长大后的心理和生理行为。
许多研究发现,饮酒相关问题往往与精神心理疾病同时存在同一患者身上,即存在共病现象。
社会因素
国内外研究均发现,以下社会因素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关系较大:受教育程度较低、婚姻破裂、重体力劳动、社会对醉酒者的容忍度、收入低等。
我国是以酒文化而著称的国家,饮酒往往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尤其在节日、婚丧嫁娶或生日聚会等场合。但传统的“干杯”“敬酒”“猜酒”,甚至逼迫客人喝酒,以喝醉表示哥们义气、豪爽往往使饮酒者受害,导致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生。
发病机制
酒精的作用效果与饮酒量相关,饮酒后通过血液吸收进入脑内,通过测定呼吸气体或者血液酒精浓度(BAC)来反映饮酒量或中毒程度,饮酒量或血液酒精浓度越高,症状往往越严重。
酒精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具有神经细胞毒性作用。长期大量使用可导致认知功能损害、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使大脑尤其是前额叶萎缩。
急性醉酒后,首先损害的是前额叶功能,所以患者出现判断受损,常常做出冲动性决策和攻击性行为,语言不清、不连贯等。同时出现情绪释放——“酒后吐真言”。慢性损害则可以出现明显的智能障碍、人格改变、反社会行为等,这些都与额叶皮层损害有关。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生同样受到顶叶与颞叶的影响,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感等空间判断失误可能与顶叶受损有关。颞叶则与记忆、听力、语言有关,醉酒后的“断片”就是典型的例子。
主要症状为出现情绪、行为上的异常,且对酒精高度依赖。
常见症状
情绪不稳
主要表现为饮酒后出现欣快感、易激惹、易哭易笑、情绪起伏大,进而产生行为上的改变比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酒后吐真言”等。
伴有酒精依赖的患者断酒时常表现为烦躁、焦虑、抑郁、无力等精神症状。患者觉得“心里七上八下”,好像有什么事情没有做。
遗忘
指一种短暂的遗忘状态,多发生在醉酒状态后,但当时并没有明显的
意识障碍。次日酒醒后对醉酒时的言行完全遗忘,遗忘的片段可能是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幻觉、错觉
没有视觉刺激时眼前出现视觉形象或对客观事物错误的感知,常与情绪状态、意识情况等因素相关。
患者可出现视幻觉、触幻觉、视幻觉或各种错觉。如无中生有听到别人的责骂声和威胁声,为此惊慌,向人求助,或企图自杀。亦可有错视、
视物变形,多系恐怖场面,故有冲动伤人行为,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癫痫
有大约30%患者会出现癫痫样痉挛发作,表现意识丧失、四肢抽搐、两眼上翻、
角弓反张、口吐白沫等,持续时间不定,一般在5~15分钟意识恢复,称为酒精性癫痫,这种情况危急,有生命危险,需要住院观察。
谵妄
症状的特点是意识模糊,分不清东西南北,不识亲人,不知时间,有大量的知觉异常,如常见形象歪曲而恐怖的毒蛇猛兽、妖魔鬼怪,患者极不安宁、情绪激动、大叫大喊。
最重要的特征是全身肌肉有粗大的
震颤,可伴有发热、大汗淋漓、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可出现白细胞升高,脑电图异常、
肝功能异常等。
如果处理不当,患者常因
高热、脱水、衰竭、感染、外伤而死亡,死亡率大概在5%左右。震颤谵妄常突然发生,持续2~3天,常常以深而长的睡眠结束,清醒后,对震颤谵妄的症状不能回忆。
伴随症状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常伴有震颤、恶心、呕吐、出汗等躯体症状。
其他症状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可存在其他躯体症状,如:
饮酒后发生
急性胃炎及急性胃溃疡患者表现为心口部疼痛、恶心、呕吐甚至呕血等。
饮酒致慢性胃炎患者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佳、贫血等。
饮酒后诱发心绞痛者也并不少见。
主要就诊于精神心理科。
就医科室
精神心理科
当患者因饮酒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伴随情感障碍、
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时,建议及时就医。
急诊科
当患者发生癫痫、震颤谵妄、吐血等危急情况,有生命危险时,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建议在家属陪同下就医。
就医前可对饮酒量、饮酒时间、所饮酒类进行回忆,方便问诊或咨询的开展。
就医前可根据个人情况的严重程度选择就诊科室。
可携带先前就医的病历、检查报告等。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有哪些情绪或精神行为改变?
什么时候出现症状的?
症状持续多长时间了?
何时饮酒?饮酒量多少
喝的何种酒?
饮酒前后是否服用药物?
日常酒量如何?
有其他身体不适吗?
病史清单
是否有长期饮酒史?
家族中是否有人存在精神类疾病史?
既往经历过创伤性事件吗?
有没有脑部疾病或其他精神类疾病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脑部CT或磁共振成像(MRI)
心理测量:包括90项症状清单(SCL-90)、焦虑量表、抑郁量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苯二氮䓬类药物:氯硝西泮、劳拉西泮等
诊断主要依靠饮酒史及异常症状表现。
诊断依据
病史
有长期饮酒史。
有酒精过敏史。
有精神类疾病史。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在饮酒后出现精神和行为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情况,患者常存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伴随情感障碍、精神活动增强或减弱。
相关检查
脑部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可以发现患者脑部有气腹或脑萎缩等改变。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酒精血浓度检测,评估患者身体健康状况和酒精摄入情况。
诊断标准
DSM-5中精神相关障碍范围广泛,此处仅列出酒精使用、中毒和
酒精戒断的诊断标准,可在此诊断基础上进一步参考其他精神病性障碍诊断标准。
参考DSM-5诊断标准(酒精使用障碍):
A.一种有问题的酒精使用模式导致显著的具有临床意义的损害或痛苦,在12个月内表现为下列至少2项:
酒精的摄入常常比预计的量更大或时间更长。
有持久的欲望或失败的努力试图减少或控制酒精的使用。
大量的时间花在那些获得酒精、使用酒精或从其效果中恢复的必要活动上。
对使用酒精有渴求或强烈的欲望或迫切的要求。
反复的酒精使用导致不能履行在工作、学校或家庭中的主要角色的义务。
尽管酒精使用引起或加重持久的或反复的社会和人际交往问题,但仍然继续使用酒精。
由于酒精使用而放弃或减少重要的社交、职业或娱乐活动。
在对躯体有害的情况下,反复使用酒精。
A. 最近饮酒。
B. 在饮酒过程中或不久后,出现具有明显临床意义的问题行为或心理改变(例如, 不适当的性行为或攻击行为,情绪不稳定,判断力受损)。
C. 在酒精使用过程中或不久后出现下列体征或症状的1项(或更多):
口齿不清。
不协调。
注意力或记忆损害。
D. 这些体征或症状不能归因于其他躯体疾病,也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来更好地解释,包括其他物质中毒。
参考DSM-5诊断标准(酒精戒断):
A. 长期重度饮酒后,停止(或减少)饮酒。
B. 诊断标准A中所描述的停止(或减少)饮酒之后的几小时或几天内出现下列2 项(或更多):
自主神经活动亢进(例如,出汗或脉搏超过100次/分钟)。
手部震颤加重。
失眠。
恶心或呕吐。
短暂性的视、触或听幻觉或错觉。
精神运动性激越。
焦虑。
全身性强直性一阵挛性癫痫发作。
C. 诊断标准B 的体征或症状引起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D. 这些体征或症状不能归因于其他躯体疾病,也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来更好地解释,包括其他物质中毒或戒断。
鉴别诊断
抑郁症
相似点:情绪低落。
不同点:抑郁症患者长期情绪低落(不少于2周),无特定刺激性事件导致,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境低落与饮酒直接相关,且持续低落时间较短,情绪起伏不定。
双相情感障碍
相似点:情绪高涨与低落反复或交替出现。
不同点: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改变无特定诱因,且躁狂相与抑郁相症状持续时长长于(躁狂相不少于1周,抑郁相不少2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
精神分裂症
相似点:可存在幻觉、妄想、思维改变。
不同点: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时间、场景不定,而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仅发生于饮酒后或酒精戒断过程中,症状持续时间短于精神分裂症,预后较好。
器质性精神障碍
相似点:存在记忆遗忘现象。
不同点:
器质性精神障碍老年人多见,记忆退行性变化多不可逆,且遗忘内容会随病情进展增多,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可在中毒或戒断症状结束后自行缓解,遗忘内容通常不会增多。
过敏反应
相同点:都可能存在头晕目眩、心悸、恶心等症状。
不同点:过敏反应一般无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情感脆弱等),可出现皮肤红疹等症状,而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
对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多采用综合治疗,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积极戒酒,缓解症状,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治疗目的:解除患者正在经历的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缓解
情绪障碍、睡眠障碍,防止症状加重,帮助患者戒酒,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开展综合治疗,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积极戒酒,缓解症状,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急性酒中毒的治疗
急性酒中毒的救治原则基本上同其他中枢神经抑制剂中毒的救治,包括催吐、洗胃,
生命体征的维持,加强代谢等一般性措施。
近年来有将阿片受体拮抗剂
纳洛酮用于急性酒中毒的救治。一般用法为肌内注射,也可溶解在5%的
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可重复使用,直至患者意识清醒为止。
此方法不仅可提高危重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存活率,减少并发症,而且可缩短昏迷时间,目前已在很多地方作为常用的急救方案。
单纯戒断症状的治疗
在临床上常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来解除酒精的戒断症状。足量用药,不需要缓慢加药,这样不仅可抑制戒断症状,而且还能预防可能发生的震颤谵妄、戒断性癫痫发作。
由于部分患者的成瘾特质,所以应特别注意,用药时间不宜超过5~7天,以免发生对苯二氮䓬类的依赖。如果在戒断后期有焦虑、睡眠障碍,可试用抗抑郁药物。
震颤谵妄的治疗
发生
谵妄者,多有不安、兴奋,需要有安静的环境,光线不宜太强。如有明显的
意识障碍、行为紊乱、恐怖性幻觉、错觉,需要有人看护,以免发生意外。
由于大汗淋漓、
震颤,可能有体温调节问题,应注意保温。同时,由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免疫功能下降,易致感染,应注意预防各种感染、特别是
肺部感染。
苯二氮类应为首选,地西泮肌内注射,根据患者的兴奋、自主神经症状调整剂量,必要时可静脉滴注,一般持续一周,直到谵妄消失为止,或者使用罗拉西泮。
可选用
氟哌啶醇控制精神症状,肌内注射,随症状的强弱增减剂量。必要时可静脉滴注。
其他:包括补液、纠正水电酸碱平衡紊乱、大剂量维生素等。
酒精性幻觉症、妄想症治疗:
大部分患者的幻觉、妄想症状持续时间不长,用抗精神病性药物治疗有效,可选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
利培酮口服,剂量不宜太大,在幻觉、妄想被控制后可考虑逐渐减药,不需像治疗精神分裂症那样长期维持用药。
酒精性癫痫治疗
可选用苯巴比妥类药物,注射使用。原有癫痫史的患者,在治疗初期就应使用大剂量的苯二氮类,或者抗癫痫药物如
丙戊酸钠,预防癫痫发生。
戒酒治疗
酒增敏药:指能够影响
乙醇代谢,增高体内乙醇或其代谢物浓度的药物。此类药物以戒酒硫为代表,另还有柠檬酸氰氨化钙及nitrefazol等,
呋喃唑酮也有类似作用。通过使酒精依赖者见到酒后“望而怯步”,以达到戒酒的目的。
抗酒渴求药:常用药物有纳洛酮、乙酰高牛黄酸钙等,可用于完成戒酒后维持用药,是社会心理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加强营养
饮酒可抑制食欲,患者通常进食较差,且酒仅能提供能量,不含机体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等物质,加上患者的胃肠、肝脏功能常有损害,吸收障碍,所以营养物质缺乏是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存在的问题。应加强营养,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社会心理干预
酒精作为成瘾物质,导致的相关疾病原因复杂,不能靠任何单一手段解决所有的问题,需要结合躯体、心理、社会进行综合治疗。
具体可采用:短期干预、认知行为疗法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积极治疗共病
临床上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常常共患有
人格障碍、抑郁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或肝脏、心脏、胃部等躯体疾病,必要时应在医生建议下进行多学科共诊。
戒酒后可有效改善,但酗酒人群易复饮。
治愈情况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未经治疗可在
酒精中毒或
酒精戒断症状结束后自行缓解,但如继续饮酒,可反复发作,持续多年,影响正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
通过治疗症状可以缓解,患者可通过戒酒,避免再发生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危害性
酒精是早已公认的成瘾物质,酒精所致相关障碍是当今世界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医学问题,可能会干扰或破坏婚姻、家庭,引发暴力行为,造成人身伤害。
根据WHO的报告,饮酒还与其他60余种疾病与伤害有关,因饮酒而造成的疾病主要集中在
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交通伤害、意外伤害、蓄意伤害等方面。
日常生活中必须戒酒,同步保持正常的生活习惯。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营养物质缺乏是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常见的问题,应加强营养,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均衡饮食,保证每天的能量供应,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摄入足量的蛋白质。
因饮酒行为可能与焦虑、抑郁等情绪相关,应避免较刺激的饮食,避免摄入酒精、咖啡因、烟草等,这些物质可能会加剧负面情绪。
生活管理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瑜伽、散步、慢跑等,保持心情放松愉悦。长期规律运动可以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支持
患者应当正视疾病,提高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认识,可通过学习更科学地调节负面情绪的方法,避免饮酒行为发生,保持身心健康。
社会及家庭成员应起到督促患者的作用,及时制止患者接触酒精,防止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生。生活中关心患者,多了解本病相关知识,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与帮助。
病情监测
需密切监测发生
谵妄患者的各项
生命体征,注意保温、预防各种感染,关注病情波动,以免发生意外。
戒酒患者需加强自我监测,关注戒断症状的发生情况,必要时及时就医。
随诊复查
患者可进行日常自我观察,判断病情变化情况与戒酒维持情况,如病情波动应及时就医,避免疾病对自己造成严重影响。
预防
对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最佳预防手段即为戒酒、避免饮酒,从根源上防止疾病的发生,提高对酒精这一成瘾物质的认识,养成科学健康生活饮食习惯,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机制。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