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

更多功能

孤独症
概述 症状 病因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是一种起病于3岁前的较为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有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及行为方式刻板
采用教育干预、行为矫正、药物治疗等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措施
可使用专业的孤独症测试量表辅助诊断
孤独症是什么?
定义
孤独症是以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局限的兴趣及刻板与重复行为方式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起病于婴幼儿期(3岁前)。
孤独症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中最为典型的一种,孤独症谱系障碍被用于涵盖具有典型或不典型、全部或非全部孤独症特征的所有病例。
分型
孤独症分类基本上遵循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的原则,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基于智力水平分类
高功能孤独症:智商(IQ)在70及以上的孤独症。
低功能孤独症:智商在70以下的孤独症。
另一类分法为:
高功能孤独症:IQ≥85。
中功能孤独症:55≤IQ≤84。
低功能孤独症:IQ≤54。
基于医学诊断分类
典型孤独症:全部符合诊断标准者。
非典型孤独症:部分符合诊断标准者。
基于社会交往的类型分类
冷漠型:对一般的社会交往行为无反应。
主动怪异型:会主动参与社会交往,但方式较为怪异。
被动型:不主动参与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方式生硬。
发病情况
早期孤独症研究显示其患病率较低,在0.2%~0.4%,近年来患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多数研究报道在1%之上。
国内区域性流行病学调查,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指拥有孤独症核心症状的广泛意义上的孤独症)患病率1.18%~2.45%,即每一百个人中有1~2个人患有孤独症。
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男女患者比例为2.3∶1~6.5∶1。
孤独症儿童早期有什么表现?
孤独症儿童早期的表现有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和兴趣范围狭窄、动作行为刻板。
语言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是多数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患者一般在两、三岁时还不能说出有意义的单词和最简单的句子,当患者还不会说话时,会以动作来表达自己。例如,脱裤子示意需要上厕所。患者的身体语言,如点头、手势、面部表情的变化也明显少于正常同龄儿童。
孤独症如何评估?
当儿童持续性存在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迟缓,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等典型症状,排除儿童精神分裂症、智力障碍和其他广泛性发育障碍以后,可做出孤独症谱系障碍(包含孤独症)的诊断。
也可使用临床评定量表,有助于诊断、了解症状严重程度,和评估治疗效果。
孤独症儿童怎样干预?
国内外公认康复训练是改善孤独症儿童核心症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最有效方法。
训练目标是促进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育,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在早期应该接受行为和发育方面的一对一强化训练,可在康复机构或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长期治疗对良好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