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能”抑郁症是近年出现的新词,用于指抑郁症的一种特殊表现。这些患者由于职业需要或其他原因,把愤怒、焦虑、忧郁等真实情感隐藏起来,表现为表面正常,内心痛苦,在他人面前表现得很开心或很平静,生活上没有什么异常,内在却承受着抑郁。“高功能”抑郁症不属于医学专业名词,它借用了高功能自闭症这一名词中“高功能”一词的含义,即患者虽有抑郁症或自闭症的症状,但仍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
高功能抑郁症的病因非常复杂,与遗传、生物化学、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家族中有抑郁症患者的人群,患同类疾病的概率远高于普通人群。
2.生物化学因素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胆碱能的变化和相应受体功能的改变及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可能对本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3.社会环境理因素
高功能抑郁症的发生是多源性因素作用的结果,其符合生物-社会-心理模式。社会文化因素的恶化都将成为抑郁症的致病因素。其中,文化程度、家庭环境、日常生活起重要作用,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重要。
以上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目前发现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抑郁症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1.抑郁症核心症状
高功能抑郁症患者也具备抑郁症的核心症状。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也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常伴有自责自罪,严重者出现罪恶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
(2)思维迟缓
主要表现为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糨糊一样”。可出现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
(3)意志活动减退
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主要表现为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伴有焦虑症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顿足或踱来踱去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这是高功能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应提高警惕。
(4)认知功能损害
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
(5)躯体症状
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躯体不适包括恶心、呕吐、心悸、胸闷、出汗等。
2.特殊症状
患者常常为了维护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刻意掩饰自己的情绪,强颜欢笑。看起来跟正常人一样,生活功能正常,但有心境低落等抑郁症的典型表现,甚至有持续性抑郁症的表现。
对疑为抑郁症的患者,除进行全面的躯体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外,还要进行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以便与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精神症状鉴别。
1.实验室检查
目前尚无针对抑郁障碍的特异性检查项目,目前的实验室检查主要是为了排除物质及躯体疾病所致的抑郁症。有2种实验室检查具有一定的意义,包括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和促
甲状腺素释放激素抑制试验(TRHST)。
2.量表检查
量表检查是诊断抑郁症的重要检查项目,包括抑郁自评量表(SDS),Beck抑郁问卷(BDI)等,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抑郁情绪或抑郁的状况如何。
3.影像学检查
根据情况选择颅脑CT或磁共振检查,排除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抑郁症状。
抑郁症的诊断主要应根据临床症状、病程及量表检查做出诊断。
1.症状
有情绪低落,强颜欢笑,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感到身体多处不适或有自杀念头等表现。
2.量表检查
抑郁自评量表、Beck抑郁问卷等检查提示抑郁状态。
高功能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需要进行系统、规范的治疗。主要有以下三种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1)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是目前临床上一线的抗抑郁药,代表药物
氟西汀、帕罗西汀、
舍曲林、氟伏沙明、
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其应用较广,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能较好,有利用长期维持治疗。
(2)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常用的此类型药物有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
(3)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
(4)其他
此外,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也可用于高功能抑郁症的治疗。而传统的三环类、四环类抗抑郁药和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由于不良反应较大,应用明显减少。
2.心理治疗
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
3.物理治疗
包括电抽搐治疗,可用于有严重自杀企图和行为的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主要适用于轻中度的抑郁发作。
经过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转为慢性或者有残留症状。
1.遵医嘱用药,避免随意停药。
2.家属要加强与患者的心理沟通,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想法,转变其消极观念。
3.放松自己,舒缓压力,平时多运动。
4.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类的食物。
5.坚持定期复诊。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