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性焦虑障碍

更多功能

分离性焦虑障碍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一般是指在与其所依恋的人分离时,产生过分的焦虑
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紧张感、忧虑、拒绝外出
多与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有关
一般经过及时心理治疗,预后佳
定义
分离性焦虑障碍,一般是指儿童在与其所依恋的人或者重要的人物(例如父亲、母亲或是家庭内其他长时间照看儿童的家庭成员)分离时,产生过分焦虑的一种精神障碍。
分离焦虑是婴幼儿的正常情绪之一,但是通常会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而减退、消失。但是如果分离焦虑持续存在,或者非常严重,以至于影响了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就会成为分离焦虑障碍
这种焦虑的严重程度以及持续时间与其发育水平相当的同龄人存在明显差异,对患儿的社会功能可以产生明显的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分离焦虑障碍最常见于婴幼儿,但是并不是他们的独有疾病,年长儿童和成年人亦可发生。
发病情况
国外的相关报道认为,分离性焦虑障碍在儿童中的患病率为4.1%~5.1%。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患有分离性焦虑障碍的概率会逐步下降,9~10岁儿童患有分离性焦虑障碍的概率为4.1%,而12岁儿童患有分离性焦虑障碍的概率仅为0.6%。
国内的主要研究认为,分离性焦虑障碍多发生于6岁之前的儿童,也可见发生于6岁之后的儿童。
有研究指出,成人分离性焦虑障碍患病率约为4.8%。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