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性精神病是由于剧烈或持续的精神紧张性刺激直接引起的,其临床表现的主要内容与精神创伤密切相关,并伴有相应的情感体验,容易被人所理解,致病因素一旦消除或环境改变,并经适当的治疗,精神状态即可恢复正常,所以,反应性精神病的预后是良好的,且一般不再复发。
什么是暂时反应性精神病
暂时反应性精神病,即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是指一组起病急骤、缓解彻底、持续时间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以突发精神病性症状为主,且病程不足1个月。
1.病因:病因不清,可能有生物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
2.临床表现:可能出现妄想、幻觉、言语紊乱、明显紊乱的或紧张症行为;发作持续至少1天,少于1个月,最终能完全恢复到发病前的功能水平。
3.治疗与预后:首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如果存在明显激越或情感症状也可以合并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和心境稳定药。病程短暂,大部分病例在2~3个月内完全缓解,预后较好。
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时,应及时前往专业医院就诊,遵医嘱治疗。
导致本病的直接原因是精神因素,它可以是引起悲伤、惊恐的或威胁性的事件,如亲人突然死亡、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也可以是持久而沉重的内心矛盾和情感体验,如难以解决的纠纷、工作上的挫折、不满意的婚姻、不幸的遭遇以及长期的隔离状态等。一种精神因素是否致病,取决于精神因素的性质和强度,以及所引起的个体情感体验的深度。后者又同个体的心理社会特点如所受教育、爱好和愿望、价值观念和个性等有关。个体的易病素质以及当时机体的功能状态对本病的发生也起很大的作用,如患慢性躯体疾病以及处于月经期、产褥期和过度疲劳状态时较易罹患此病。此外,有家族精神病遗传史者易发病。
根据起病形式分为急,慢性两类,急性以意识模糊为主;慢性以情感、思维或感知障碍为主,主要症状有:
1.反应性躁狂状态
常在急剧的精神因素后突然哭笑异常、胡言乱语、撕衣毁物、甚至打人,严重时可有意识模糊、表情紧张、恐惧,并可出现幻觉、错觉等。
2.反应性抑郁状态
情绪低落,常触景伤情,唉声叹气,焦虑不安,自责自罪,对自己前途消极悲观,甚至可有自杀行为,常有睡眠障碍,多为入睡困难,易为噩梦惊醒,自感疲乏无力。
3.反应性木僵
表情呆木,僵住不动,毫无情感反应,常紧接急性精神创伤后出现,一般历时短暂,可恢复正常或转入意识模糊状态。
4.反应性妄想症
产生与精神因素有关的猜疑,如感到有人在议论、跟踪、监视、迫害等,有时可伴有心因性幻觉和错觉,患者与环境接触良好,对自己的猜疑症状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
无特殊检查,通过询问病史可得到启发。对怀疑有神经系统损害的,可做相应检查。
很多精神病的发生都可找到精神因素,并非有精神因素参与者都诊断为反应性精神病。诊断反应性精神病的依据是:
1.有明显的精神刺激,而且精神刺激有一定的强度,并使患者产生较深的情感体验。
2.精神症状的产生与精神刺激在时间上有密切的联系。
3.精神症状的内容反映了精神刺激或患者的体验或处境,并有相应的情感反应,内容可以理解。
4.病程一般不长,去除精神刺激或改变处境并给予适当治疗后可较快恢复正常。有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可由精神因素促发,其急性阶段的精神症状可类似反应性精神病,应与之鉴别。精神分裂症多同时还有行为异常、脱离现实、思维
联想障碍、逻辑推理荒谬以及妄想易泛化,且随着病情的发展,精神分裂症的特征会越来越明显。仅从症状来看,很难将反应性抑郁同情感性精神病的
抑郁发作(即内源性抑郁症)区别开。有明显的精神因素、症状较轻和持续时间较短,这些有助于诊断反应性抑郁。如果患者以前有过或紧接着出现躁狂发作,则可诊断为情感性精神病抑郁发作。
1.心理治疗
因反应性精神病的发病系由明显而强烈的精神创伤所引起,故心理治疗尤为重要。首先应以解释性心理治疗,向患者分析并指出如何正确对待发病的精神刺激;再讲明本病的性质,使患者能够掌握发病的规律;并给予支持和鼓励,解除顾虑,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去战胜疾病,给患者以安慰和保证,促使病情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2.环境治疗
由于患者对发病当时的处境有明显的创伤性体验,为了促使病情早日好转,应尽可能地调整环境,消除发病的不良刺激。实践证明,将患者转移到一个振奋人心的新环境中,对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3.药物治疗及物理疗法
这些治疗虽是对症的,但也是不可缺少的。首先要保证患者的睡眠,对具有焦虑不安、心烦失眠的患者,可选用弱安定剂,调整大脑的机能状态,延长生理睡眠时间。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