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冲动型人格障碍又称攻击型人格障碍、暴发型人格障碍,是一种患者出现阵发性情绪暴怒并有攻击性行为的人格障碍,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主要特点为情绪不稳定及缺乏冲动控制能力,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可使人格障碍症状缓解。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精神科、心理科
别名
攻击型人格障碍、暴发型人格障碍
临床症状
情绪极其不稳定,发作时难以自我控制等。
危害
可给他人造成身心伤害,也可有自伤、自杀行为。
检查
体格检查、脑电图、CT、MRI等。
诊断
患者情绪不稳定、缺乏冲动控制能力,结合相关诊断标准,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情况下可诊断。
治疗原则
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为主。
治愈性
治疗可稳定患者情绪,减少攻击行为。
饮食建议
正常饮食。
病因
可能与遗传、生理、心理、家庭、社会等因素有关。
流行病学
男性多于女性。
典型症状
1.患者情绪极其不稳定。2.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即可引起发作,尤其是在受到他人批评后。3.发作时难以自我控制且不计后果,发作后可感到懊悔,但不能防止以后再次出现。4.患者人际关系明显不稳定,无法与人保持长久的朋友关系。5.情绪暴怒时,可对他人发起攻击性行为,也可有自伤、自杀等行为。6.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有行为冲动,缺乏目的性及计划性,难以完成长期工作。
诊断依据
以情感暴发和明显的冲动行为作为主要表现,并至少具有下列3项。1.易与他人发生争吵和冲突,特别在冲动行为受阻或受到批评时;2.有突发的愤怒和暴力倾向,对导致的冲动行为不能自控;3.对事物的计划和预见能力明显受损;4.不能坚持任何没有即刻奖励的行为;5.不稳定的和反复无常的心境;6.自我形象、目的,及内在偏好(包括性欲望)紊乱和不确定;7.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或不稳定,时常导致情感危机;8.经常出现自杀、自伤行为。应注意通过体格检查、CT、MRI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患者脑电图可有改变。
治疗方针
以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情绪不稳定者,可口服情感稳定剂
碳酸锂、丙戊酸盐或喹硫平、
奥氮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具有攻击行为者,肌注
氟哌啶醇注射液,也可酌情试用奥氮平;有焦虑表现者,可短期口服苯二氮䓬类药物或其他抗焦虑药物。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药物被患者滥用或用于自杀等。
其他治疗
心理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方法,包括中医心理疗法(TIP技术)、分析性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医生应与患者通过深入接触,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其认识个性缺陷所在,鼓励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并对其出现的积极变化予以鼓励和强化。
预后情况
长期、持续的治疗能改善人格缺陷,随着年龄增长可趋向缓和,但多伴随终生。
日常护理
1.亲友应对患者予以理解、尊重,尽量避免对患者的精神刺激,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不诋毁、歧视患者。2.患者需提高自己对疾病的认知,积极配合治疗,尽量保持良好心态。
饮食调理
正常饮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