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穿刺针对甲状腺结节进行穿刺的医学操作
通过穿刺获得甲状腺结节样本
取样进行病理学检查、细胞学检查或分子学检查,用于诊断或鉴别诊断
分为细针穿刺抽吸活检(FNA)、无负压细针穿刺技术( FNC)、粗针抽吸活检等
定义
甲状腺结节穿刺术是指利用穿刺针,对甲状腺结节进行穿刺,从而获得细胞或组织的样本。
穿刺后一般需要把标本送到病理科或细胞室进行病理诊断或细胞学诊断,其中细胞学诊断结果可分为6级,级别越高,一般恶性风险越大。
欧美国家穿刺针的单位为"G",数字越大代表穿刺针的针越细,一般来说,数字代号大于20G的针称为细针,数字代号小于20G的针称为粗针。
最常用的是经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术(US-FNA),具有安全、创伤小、准确率高及并发症少等优势。
本词条重点介绍US-FNA,其他穿刺技术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与US-FNA基本类似。
分类
根据使用穿刺针的不同,主要分为细针穿刺抽吸活检(FNA)、无负压细针穿刺技术(FNC)、粗针抽吸活检等三类。
细针穿刺抽吸活检(FNA)
FNA是简易安全的门诊操作,其中经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术的英文缩写为US-FNA。
实施FNA时可使用
利多卡因麻醉,抽吸时用23~27G的穿刺针(25G和27G最常用),在不同方向对结节穿刺3~4次。
穿刺针与10毫升的注射器相连,注射器可能外带提供负压的装置。
吸出物直接涂于玻片上固定和染色,或注入固定液中以制备薄层涂片。
无负压细针穿刺技术(FNC)
FNC又称为细针非抽吸活检,由FNA演变而来,作用与FNA类似。
操作时,不连接注射器,单独使用25~27G的穿刺针的针头在结节内反复移动,获取样本。
拔出穿刺针后,用含有空气的注射器将针头内的样本压至玻片上,再涂片和染色,送交细胞学检查。
在施行FNA时,若不采用负压抽吸,也可获得类似的结果。
粗针抽吸活检
粗针抽吸活检与FNA相似,但使用的穿刺针更粗(15~21G)。
取样后将标本压至标本管内,并制备用于组织病理学检查的蜡块。
此项技术可取得较为充足的样本,但患者疼痛和出血更为明显。
重复行FNA仍不能诊断明确,临床又高度怀疑时,可考虑此操作。
检查目的
获取细胞学检查、组织学检查、分子学检查所需要的样本,以便判断结节性质,做出临床诊断或随诊观察。
适用人群
经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术(US-FNA)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
临床诊治的任何过程中,需要快速、微创地获取甲状腺结节病理学、细胞学、分子学诊断证据者。
超声影像高度疑似
甲状腺乳头状癌、
髓样癌或未分化癌等恶性肿瘤者,需在外科切除手术前或超声引导下经皮消融治疗前,通过检查明确病理性质。
超声影像高度疑诊甲状腺相关的颈部恶性淋巴结者,或者不能排除恶性可能者。
甲状腺结节检查初期无明显的超声和(或)临床恶性证据,但超声随访观察显示结节的实性区域动态增大、血流信号动态增多、出现沙砾样钙化或断续的环状
钙化灶等征象者。
超声影像诊断虽倾向于良性甲状腺结节,但患者要求进行病理诊断。
有必要经FNA采样,进行进一步甲状腺肿瘤基因检测者。
禁忌人群
经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术(US-FNA)不适用于以下情况。
存在严重出血倾向,如患者严重的血小板缺乏症、白血病等;或停止抗凝治疗未达相关药品说明书规定时长者(即使检验报告显示凝血功能指标正常)。
存在尚未纠正的高凝血倾向,有发生颈内静脉血栓潜在风险者。
存在不稳定型
颈动脉斑块,斑块有脱落的风险者。需防范斑块脱落与FNA操作时机上存在巧合关联的潜在医疗风险。
因
意识障碍或颈部伸展障碍,或发生持续剧烈咳嗽,难以有效配合穿刺操作者。
对最大径小于5 mm的结节,穿刺操作者难以准确取样者。
超声影像不能清晰显示拟穿刺的结节。
检查风险
经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术(US-FNA)具有下列检查风险。
局部疼痛
多数患者的局部疼痛较轻微,持续时间短。
对深部结节采样活检时,疼痛更明显,但穿刺采样操作很少会因患者不适而被迫中断。
局部用利多卡因麻醉有助于最大程度减轻操作中的疼痛。
部分患者检查结束后,可能会出现长达数日的疼痛。
出血/血肿
出血是US-FNA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
中小型血肿可冷敷处理,多数都可在数日内自行消退。
若颈动脉管壁被刺伤,发生管壁内血肿时需局部压迫止血1~2小时,以防出血沿动脉壁大范围扩散。
极少情况下,当出现大血肿或
假性动脉瘤时,需留院观察,做进一步处置。
感染
US-FNA导致皮肤穿刺点或穿刺路径感染者较为罕见。
轻微感染者无需处理或仅作口服抗生素处理,感染较明显甚至形成脓肿时需外科处理。
其他并发症
在一项病例系列研究中,10974例活检中有4例患者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并均在6个月内消退。
参考价格
检查的费用在2000~3000元不等,但具体价格与操作项目、消耗材料、就诊地区等因素有关。
检查时间
本检查一般需要预约,按预约的时间进行检查即可。
检查方法
因检查目的不同,本检查的操作方法也有所不同,以US-FNA为例进行说明。
所有操作都需要提前明确适应证,排除禁忌证,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穿刺前准备
摆体位
常规取仰卧位穿刺,患者下巴上抬,充分暴露颈部及乳头连线以上的胸部皮肤。
合并心肺疾病者应采用心电监护、血压监测、血氧监测,并给予吸氧。
消毒与铺单
穿刺者对穿刺操作区域皮肤进行消毒。最小消毒范围应为穿刺点周围7~10厘米,以确保穿刺者在有效的消毒术野内进行无菌操作。
消毒完毕后铺无菌手术巾单。
局部麻醉
一般使用1%
利多卡因溶液5毫升,行皮肤穿刺点和皮下进针路径
局部麻醉,以减少穿刺引起的疼痛与不适。
超声器材选择
全程超声监护引导是实施
甲状腺结节FNA取材安全、成功的基本要求。
根据穿刺过程中是否使用探头导针器,超声引导分为有导针器和无导针器两种方法。
穿刺操作经验丰富者可首选无导针器法引导穿刺,初学者宜选择有导针器法引导穿刺。
穿刺抽吸
非抽吸法
穿刺针不连接抽吸用注射器。
穿刺针进入结节后,穿刺操作者来回提插穿刺针,并可配合来回捻转穿刺针,当穿刺针座处见有吸出物时即可停止操作,退出穿刺针。
本法的优点是标本中血性成分相对较少,有利于细胞学病理检查。
抽吸法
穿刺针连接注射器。
穿刺针进入结节后,将注射器保持在连续抽吸状态,穿刺操作者往复提插穿刺针至少3~5次。
当穿刺针座处见有吸出物时即可停止操作,退出穿刺针。
本法的优点是可获取足量标本,缺点是标本中易混入血性成分,直接涂片检查容易干扰细胞学病理检查。
标本送检
退出穿刺针后,将样本进行送检。
注意事项
检查前
检查时间
按照预约检查时间,提前15~30分钟进行准备。
是否需要空腹
无需空腹。
是否有辐射
操作无辐射,不必担心辐射危害。
如实回答医生询问
医生会询问患者是否有特殊病史,如利多卡因过敏史、缺血性心脏病史、高凝血病史(下肢静脉血栓、脑梗死等)、
出血性疾病史(脑出血、
消化道出血等)。
还会询问特殊的用药史,如是否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药(华法林)、活血化瘀药物(
复方丹参滴丸)等。
遵医嘱治疗或停药
如有凝血功能障碍,可能需要先进行治疗。
一般需要停用抗凝药物至少7天,方可实施穿刺,或遵医嘱停药。
着装选择
建议受检者穿柔软宽松、方便穿脱的开衫,避免穿高领毛衣。
检查中
积极配合医生。如果有明显不舒服,可举手示意,待医生暂停操作后再说话或者改变体位。
检查后
穿刺后患者应按压进针处皮肤至少10分钟,避免颈部剧烈运动。
一般需要门诊观察30分钟,并再次超声检查确认穿刺部位无出血方可让患者离院。
患者离院后,如出现颈部肿胀、持续疼痛等体征应及时就医检查处理。
3天内保持进针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出报告时间
通常在穿刺结束后,还需要将标本送到病理科或细胞室,进行病理学、细胞学、分子学诊断,可能需要1~3天后才能出结果,具体以医院信息为准。
目前,使用较广泛的甲状腺细胞学报告系统主要有意大利内分泌协会共识、英国皇家病理学家学会和甲状腺细胞病理学Bethesda报告系统(TBSRTC),其内容存在微小差异。
正常结果
由于
甲状腺结节本身就是非正常状态,因此,严格意义来说,结节穿刺没有正常结果,具体诊断分级,请参见下文。
异常结果
临床上广泛使用TBSRTC报告系统,将细胞学诊断分为6级。
诊断分级 | 恶性风险 | 临床处理 |
---|
Ⅰ级:不能诊断/不满意 | 5%~10% | 建议每隔6~12个月进行超声随访重复US-FNA。 |
Ⅱ级:良性 | 0~3% | 一般无需进一步诊断和处理,按12~24个月的时间间隔作随访超声检查。 |
Ⅲ级:意义不明的非典型细胞/意义不明的滤泡性病变 | 10%~30% | 建议再次FNA,若多次FNA均无结果,根据结节超声影像疑似恶性的程度,提高随访检查频度。\n超声影像上出现明显恶性特征者可在FNA基础上行基因检测,也可经评估后实行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或诊断性外科手术。 |
Ⅳ级:滤泡性肿瘤/可疑滤泡性肿瘤 | 25%~40% | 超声检查及FNA结果均难以判断其良恶性,一般建议外科诊治,不建议重复穿刺。\n或在重复FNA基础上进行基因检测。 |
Ⅴ级:可以恶性 | 50%~75% | 手术治疗 |
Ⅵ级:恶性 | 97%~99% | 手术治疗 |
就医建议
多数进行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术的患者,一般都已经因为明显的甲状腺结节或者其他临床症状到内分泌科、乳甲外科或肿瘤科就诊过。
如果患者无症状,且细针穿刺抽吸活检结果没有发现恶变,可定期复查,或者遵医嘱复查。
如果细针穿刺抽吸活检结果提示恶变,可能需要到内分泌科、乳甲外科或者肿瘤科住院,进行更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并制定对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无诊断性”或“不满意样本”的结节,应在3个月后重新穿刺活检。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