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余型精神分裂症又称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是指疾病从“阳性症状”为主的临床表现进入晚期,以长期的“阴性症状”为特征性表现的人格缺陷阶段的精神分裂症。既往具有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
联想障碍等,可能只有过一次短暂的急性发作。急性发作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论是否给予积极治疗,所残留的精神症状,如情感淡漠,言语内容贫乏,生活懒散,社会退缩、社会功能减退等不见好转。残留症状可以是片段的、零散的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末完全阐明。目前较公认的观点是,个人易感素质和外部不良因素通过内在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分子遗传学研究提示了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易感基因位;神经生化研究显示,患者存在有多巴胺、5-羟色胺、
谷氨酸多种神经递质功能异常;神经解剖和神经影像学研究显示,患者某些区域脑组织萎缩、脑室扩大和沟回增宽;母孕期病毒感染、围产期并发症及神经系统发育缺陷,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有一定影响。不良的生活事件、经济状况、病前性格等社会心理学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可能起到了诱发和促进作用。
在精神分裂症急性期表现之后,阳性症状消失,突出表现为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具体表现: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减退。患者精神活动迟滞,活动少,被动、生活懒散,对周围事物缺乏情感反应,对人不知关心、体贴、照顾,对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漠不关心,言语的量和内容贫乏,面部表情、目光接触,声音顿挫及姿势非言语交流贫乏,生活自理差,无高级意向要求,生活、工作、学习、交往方面社会能力下降,功能受损。也可以是片段的、零散的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
1.一般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
一般检查包括观察意识、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等,了解有无严重感染、重度、及严重躯体疾病及颅脑外伤等器质性疾病体征。重点应做神经系统的相关检查,留意有无脑部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2.精神检查
重点观察患者意识是否清楚,注意力是否集中;服装、仪表是否整齐;除幻觉妄想症状外,有无其他精神症状存在,有无自知力。
3.辅助检查
脑电图、脑CT、脑MRI等辅助检查,了解有无脑部器质性病变。
1.既往至少有一次明确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精神病性发作。
2.至少已有一年那些鲜明症状的程度和出现频率减少至最低或明显减少,且呈现出“阴性”精神分裂症性综合征。
3.以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精神运动迟滞、活动过少、情感迟钝、被动及缺乏始动性、言语的量和内容贫乏、面部表情、目光接触、声音的顿挫以及姿势等非言语性交流贫乏、生活自理差、社会表现不佳等残留型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4.缺乏足以解释阴性症状的痴呆、或其它器质性脑疾病或障碍以及慢性抑郁症或长期住院。
1.药物治疗
传统抗精神病药主要通过阻断D2受体起到抗幻觉、妄想的作用,抗胆碱能作用及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大,目前应用较少,临床上多选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
利培酮、
奥氮平、喹硫平、芮达等。从小剂量开始,渐加至治疗量,依据不良反应的情况,可选用苯海索、
异丙嗪等药物加以对抗。原则上单一药物治疗,如出现抑郁、睡眠障碍可选用心境稳定剂、镇静剂等。
2.电惊厥治疗
电惊厥治疗(ECT)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兴奋、冲动、
木僵、拒食等。
3.心理治疗
适用于药物治疗和精神症状缓解患者,有助于提高依从性,恢复自制力,改变家庭成员的关系,促进与社会接触,认知行为治疗及精神康复均可选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