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小睑裂综合征(Congenital blepharophimosis syndrome)又称Komoto’综合征,睑裂狭小-上睑下垂-倒向型内眦赘皮综合征(blepharophimosis-ptosis-epicanthusinversus syndrome,BPE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
遗传性疾病。西方发病占上睑下垂的3.5%;男:女=2:1。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常为家族性发病,外显率100%。
外观表现双侧完全性重度
上睑下垂,倒向性
内眦赘皮,睑裂长度一般<20mm(正常长25~30,宽7~12),内眦间距明显增宽,鼻背低平。有些合并存在小眼球、
眼球震颤、眼睑内外翻、斜视等,如果形成对瞳孔过多遮盖,可以影响视觉发育,表现视力低常。
眼睑长度及高度测量,提上睑肌力测定,内眦间距测量。
本病只有手术治疗,一般需分次手术,分别矫正睑裂短小、内眦间距过宽和
上睑下垂。
1.睑裂短小矫正
2.外眦成形
睑裂过于短小内眦成形联合外眦开大成形。
3.上睑下垂矫正
一般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都是重度上睑下垂,所以通常利用
额肌悬吊术矫正上睑下垂。
手术时机:一方面要考虑提上睑肌自身发育,一方面要防止形成弱视,因此手术宜选择在3~5岁以后、学龄前进行。分次手术者两次手术间隔应在半年以上。
手术适应证:参照上睑下垂手术适应证,如合并眼球上转肌麻痹,患儿闭目时眼球不能上转(Bell现象不存在)时,术后易发生
暴露性角膜炎,手术应特别慎重。另外由于内、外眦开大术皮肤瘢痕较多,已知为
瘢痕体质者选择手术要慎重。
小睑裂综合征怎么治疗
小睑裂综合征以睑裂狭小、上睑下垂、反向内眦赘皮及内眦远距为主要征象,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
小睑裂综合征患者有仰头、皱眉及外观缺陷,不仅影响容貌,患者同时还可伴有弱视、斜视等功能障碍。患者可通过手术治疗,如上睑下垂矫正术、内眦赘皮矫正术、外眦开大术等,改善外观。
由于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患者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同时手术,既增加了睑裂长度也增加了睑裂高度,术后患者发生暴露性角膜炎的几率较高。术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眼膏,术后需观察患者有无倒睫、角膜上皮有无脱落,同时及时处理暴露角膜炎的潜在危险因素。
建议小睑裂综合征患者及时就诊,评估病情 ,遵医嘱进行治疗。
对于本病的治疗,目前的手术方式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外观,睑裂开大程度有限,开大区缺乏眼睑睫毛,合并小眼球时术后眼睑与眼球贴附不良,术后易出现下睑泪点外移以及眦角手术
瘢痕明显等等。上睑下垂复发的情况与先天性上睑下垂相同,而手术量受睑裂短小的影响,很难过矫,也是影响远期效果的原因之一。但是一般还是能够获得明显的外观改善。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