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白内障

更多功能

先天性白内障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出生时即存在或出生后一年内形成的白内障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斜视、瞳孔区发白、眼球颤动等
与遗传、母亲孕期内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旦发现有手术指征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定义
先天性白内障是指影响视力的晶状体混浊出生时即存在,或因先天遗传、发育障碍致出生后一年内形成的白内障。
混浊的晶状体会影响光线进入视网膜,影响婴幼儿和儿童视觉发育。
先天性白内障是引起儿童失明和弱视的重要原因。早期发现并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对获得良好视力至关重要。
分类/分型
根据病因分类
可分为遗传性白内障、环境性白内障、原因不明确的白内障。
根据晶状体混浊的形态分类
可分为粉尘状、点状、盘状、缝状、珊瑚状、苔藓状等白内障。
根据晶状体混浊的程度分类
分为完全性白内障(完全不能窥清眼底)、不完全性白内障(眼底部分可见)。
根据晶状体混浊的部位分类
带状(板层)白内障:最常见的先天性白内障类型。晶状体核周白色混浊,透明带和白色皮质层交替出现,类似洋葱皮。
极性白内障:晶状体囊膜及前后极邻近的皮质小混浊。前极性白内障对视力影响较小且发展缓慢,后极性可迅速进展,引起视力下降。
核性白内障:晶状体混浊发生于胚胎核/胎儿核。
后囊下白内障:混浊区域发生于后囊前方,常由激素、糖尿病或电离辐射引起。
发病情况
我国先天性白内障的患病率约为0.04%。
在天津、上海和北京盲童致盲原因的调查提示,22%~30%盲童由先天性白内障致盲,占儿童失明原因的第二位。
在发达国家,每10000个新生儿中,有1~4个出生时患有双侧先天性白内障。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