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根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志,将没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或称单纯型或背景型),而将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2.与糖尿病相关的葡萄膜炎
大致上有以下4种情况:①与糖尿病本身相关的葡萄膜炎;②感染性葡萄膜炎,糖尿病患者发生内源性感染性眼内炎的机会较正常人明显增加;③伴有一些特定的葡萄膜炎类型,但二者是偶然的巧合,抑或是有内在的联系;④内眼手术后的感染性眼内炎或无菌性眼内炎。多发生于中年人和老年人糖尿病患者。
3.糖尿病性白内障
发生在血糖没有很好控制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多为双眼发病,发展迅速,甚至可于数天、数周或数月内发展为完全混浊。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高血糖对微小血管的损伤,视网膜毛细血管受损后出现渗漏现象,从而导致视网膜大量出血与玻璃体内大量积血,出现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2.与糖尿病相关的葡萄膜炎
发病原因是糖尿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糖尿病伴发的葡萄膜炎反复发作,对糖皮质激素滴眼剂有很好的反应,提示它确是一种炎症性疾病。
3.糖尿病性白内障
糖尿病导致的血糖升高是诱因,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实验性糖尿病性白内障动物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晶状体内存在
糖代谢紊乱,是白内障形成的重要生化和病理基础。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病变表现为
动脉瘤、出血斑点、硬性渗出、棉绒斑、静脉串珠状、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以及
黄斑水肿等。广泛缺血会引起视网膜或视盘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有严重的视力障碍。糖尿病可引起两种类型视网膜病变,增殖性和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在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中,视网膜损害刺激新生血管生长。新生血管生长对视网膜有害无益,其可引起纤维增生,有时还可导致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也可长入玻璃体,引起
玻璃体出血。与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相比,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对视力的危害性更大,其可导致严重视力下降甚至完全失明。
2.与糖尿病相关的葡萄膜炎
初次发病多呈急性前葡萄膜炎,发病突然,出现眼痛、畏光和流泪。检查发现有
睫状充血,大量细小尘状
角膜后沉着物,前房闪辉(+~++),前房炎症细胞(++~++++),少数患者出现前房内大量
纤维素性渗出,甚至前房积脓,最终会发生虹膜后粘连、
虹膜新生血管、
并发性白内障、
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
3.糖尿病性白内障
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在血糖没有很好控制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多为双眼发病,发展迅速,甚至可于数天、数周或数月内发展为混浊,完全混浊;开始时在前后囊下出现典型的白点状或雪片状混浊,迅速扩展为完全性白内障,以后囊下极部多见;常伴有屈光变化,血糖升高时,表现近视;血糖降低时,表现远视。
1.血液生化检查
2.眼部检查
(1)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2)视网膜视力检查;
(3)视野检查;
(4)视网膜电流图(ERG)检查;
(5)视觉诱发电位检查(VEP)
(6)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眼底检查是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主要手段,某些亚临床改变,如异常荧光形态,视网膜电生理及视觉对比敏感度等变化,均对其早期诊断有参考价值。
2.与糖尿病相关的葡萄膜炎
根据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葡萄膜炎的诊断并不困难。
3.糖尿病性白内障
根据糖尿病史,血糖、
尿糖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患者视力下降,
晶状体混浊,雪片状混浊为其特点,有时混浊迅速扩散可诊断。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①基本治疗 及早严格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注重降压、调脂、改善微循环的治疗。戒除吸烟饮酒等视网膜有害的因素。②光凝治疗
激光治疗被认为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临床实验证明光凝治疗在2个方面对该病的发病过程有有益的作用:一是导致新生血管退化并阻止它们再生;二是减少
黄斑水肿。③冷凝治疗 冷凝主要用于不适合做光凝治疗的患者或光凝治疗的补充疗法,如患者有屈光间质混浊或视网膜周边部病变光凝无法治疗。④玻璃体切割术 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的基本适应证是
玻璃体出血及严重的增殖性病变。一般认为,广泛玻璃体出血3个月以上不能自发吸收者需行玻璃体切割术。
2.与糖尿病相关的葡萄膜炎
糖尿病应进行规范用药治疗,葡萄膜炎的治疗则应根据炎症类型、严重程度、伴有血糖升高的程度等方面来确定。
前葡萄膜炎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睫状肌麻痹剂和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后、中间和全葡萄膜炎,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对于血糖明显升高且伴有顽固性葡萄膜炎者,宜选用苯丁酸氮芥、
环磷酰胺等。
3.糖尿病性白内障
发病早期积极治疗糖尿病,晶体混浊可能部分消退,视力可有不同程度改善,滴用治疗白内障滴眼液;白内障明显影响视力时,可在血糖控制情况下施行白内障摘出术,如无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和出血。
糖尿病眼出血第2次手术后能好吗
糖尿病眼出血通过第2次手术治疗后有治好的可能,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建议详询医生。
糖尿病眼出血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并发了视网膜病变,使视网膜内小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患者通过手术治疗,清除玻璃体腔内的积血,使视力好转或者避免视力进一步下降,部分患者有治愈的可能。
患者术后要多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用眼,应用血管保护性药物,有利于眼睛的恢复。此外,患者还需继续遵医嘱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治疗,降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也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建议患者定期监测血糖,若血糖值异常,及时去医院就诊。
2型糖尿病眼睛模糊怎么办
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物模糊的症状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需积极控制血糖,然后视患者情况给予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处理。
1.控制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物模糊是由于患者体内血糖含量升高,进而眼部房水中的压力改变,改变的眼压会导致视网膜病变,因此控制这种情况的根本是控制血糖,血糖控制情况不佳的患者建议积极与医师沟通调整药物方案。
2.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以至于出现眼底渗出、出血、黄斑水肿等症状的患者排除相关禁忌症后可以选择进行激光手术治疗,对于病变晚期患者先注射抗血管生成药物再进行手术。
3.药物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可以服用血管保护药物,比如羟苯磺酸钙等,药物需在医师指导下才能使用。
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物模糊的症状时及时至正规医院内分泌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糖尿病眼皮肿怎么办
糖尿病患者眼皮肿可能与过度疲劳、糖尿病肾病等有关,需根据病因采取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缓解症状。
1.过度疲劳:如果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不注意休息、过度疲劳、长期熬夜等,可能会引起眼部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眼皮肿。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适当的热敷眼部进行消肿。
2.糖尿病肾病:主要是由于血糖升高,导致肾功能受损所致,当出现蛋白尿时,就会引起眼皮肿。应积极降糖,同时应用保护肾功能的药物治疗。若肾功能受损较严重,建议及早开展透析治疗。
糖尿病患者眼皮肿应及早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明确原因后再对症治疗,具体的用药方案需严格遵医嘱进行,不得擅自用药,以免引起不适。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