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眼睑睑板腺开口处或附近异常生长出一排睫毛
表现为睫毛形态异常,眼红、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等
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或眼睑损伤等因素有关
引起眼损伤者可用冷冻、电解术方法破坏多余的睫毛
定义
双行睫是一种较罕见的眼睑睫毛发育异常,通常是指在正常睫毛的后方,睑板腺开口处或附近生长出一排异常的睫毛。
分类
按照双行睫发病原因通常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先天性双行睫
大多数双行睫是先天性的,为家族性病变,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男女均等,出生时即存在。
后天获得性双行睫
后天获得性双行睫与睑板腺发育异常有关,可由于类天疱疮、严重化学伤及Stevens-Johnso综合征及眼部过敏等原因引起睑板腺发生组织转化,与毛囊并存或被毛囊所取代,而在睑板腺开口处生长出异常的睫毛。
发病情况
双行睫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约为1:10000,目前缺乏详细的流行病学数据。
致病原因
先天性双行睫
先天性双行睫是遗传相关性疾病,通常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尚未完全证实,确切病因不明。
后天获得性双行睫
后天获得性双行睫与睑板腺发育异常有关。眼睑受物理、化学、免疫等刺激,引起睑板腺发生组织转化,与毛囊并存或被毛囊所取代,而在睑板腺开口处生长出异常的睫毛。
可见于Stevens-Johnson综合征、眼睑类天疱疮、严重化学伤或过敏等疾病。
高危因素
具有下列一项或多项危险因素者,为双行睫的高危人群:
双行睫家族史;
Stevens-Johnson综合征;
眼化学伤病史;
其他眼睑疾病史。
主要症状
双行睫
睑缘部生长着2~3排以上的睫毛,外面一组生长方向、位置正常;里面一组睫毛在睑板腺开口处或其附近异常生长,向内弯曲生长。上下睑均可发生。
先天性双行睫形态与正常睫毛相似,而后天性双行睫睫毛短、细、柔软及色淡。数量通常为十余根至数十根不等或为20~30簇。
角膜刺激症状
如果后组睫毛与角膜接触,则产生继发于眼表摩擦的症状。
轻者可引起角膜刺激症状,如眼红、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等。
其他症状
先天性双行睫多数患者还可表现出下肢
原发性淋巴水肿,即淋巴水肿-双行睫综合征。
由于婴幼儿睫毛较软,因此刺激症状并不严重,多到5~6岁儿童才有明显的角膜刺激症状,揉眼常为主要症状,严重程度取决于睫毛的数量、长度、粗细、软硬程度等。
并发症
感染性角膜炎
睫毛与角膜接触,引起角膜上皮缺损,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菌感染引起,可进一步发展为角膜溃疡,甚至角膜穿孔而继发眼内感染等。
角膜混浊
睫毛反复刺激角膜或感染性角膜炎溃疡愈合遗留
瘢痕,根据严重程度分为:
角膜云翳:浅层瘢痕薄如云雾,通过混浊部分仍能看清后面虹膜纹理。
角膜斑翳:混浊较厚呈白色,仍可透见虹膜。
角膜白斑:混浊很厚呈瓷白色,不能透见虹膜。
就医科室
眼科
睫毛与角膜接触,出现眼红、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等眼部不适时,建议尽快到眼科就诊。
眼整形科
发现睫毛形态异常,尚未出现眼部不适时,建议到眼整形科就诊,必要时需手术治疗。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及时就医,避免耽误病情。
就医前不要戴隐形眼镜,眼部不要化妆或种假睫毛。
建议家人陪同就医,避免自行驾车或骑行前往医院。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睫毛形态异常?
是否有眼红、眼痛?
是否有畏光、流泪?
是否有异物感?
是否有下肢水肿?
病史清单
是否有家里人出现同样的情况?
是否患有Stevens-Johnson综合征?
是否有眼化学伤病史?
是否有其他眼睑疾病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眼前段照相
验光检查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其他眼科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依据
病史
有双行睫家族史。
患有Stevens-Johnson综合征。
有眼化学伤病史。
有其他眼睑疾病史。
临床表现
睫毛形态异常,睑板腺开口处或附近生长出一排异常的睫毛。
角膜刺激症状,如眼痒、眼红、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等。
下肢水肿。
临床检查
视力与验光检查
视力与验光检查是双行睫眼患者最基本的一项视功能检查,检查结果间接反应视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
检查时遮盖其中一只眼睛,由上至下指出视力表的字符,受检者能正确看清的那一行的标志数字为受检者视力。验光检查可以在自动电脑验光仪验光基础上进行综合验光仪验光。
眼睛组织结构检查
包括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和眼前段照相检查等。
裂隙灯显微镜可观察睑缘是否充血、水肿,睫毛是否缺损、其位置与方向是否正常,是否结膜充血、水肿、角膜上皮点状缺损、角膜浸润或溃疡等情况。
眼前段照相检查可观察患者眼睑、睫毛、角膜、结膜等形态有无异常。
检查时保持良好心态,呼吸平稳,眼部保持平静,不要随便眨眼或转动眼球,听从医生指挥。
鉴别诊断
倒睫
相似点:均可表现为睫毛向后生长,触及眼球,引起
结膜炎、
角膜炎,出现眼睛充血、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等症状,长期可致
角膜混浊、
角膜溃疡、角膜新生血管等。
不同点:双行睫有2~3排睫毛,里面一排睫毛位置异常,生长在睑板腺开口处或其附近。而
倒睫的睫毛位置正常,睫毛方向异常。
先天性睑内翻
相似点:均可出现眼睛充血、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等症状。
不同点:先天性睑内翻为睑缘向眼球方向异常卷曲,常与倒睫同时存在,多为下睑赘皮及
内眦赘皮引起。
治疗目的:避免双行睫引起眼表损伤,影响视功能。
治疗原则:早期发现,根据患者症状进行个性化治疗,定期随访,避免复发。
对症治疗
一般治疗
异常生长的睫毛不刺激角膜或刺激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选择软角膜接触镜保护角膜。
药物治疗
角膜刺激症状明显或有角膜上皮缺损的患者可使用药物对症治疗,促进角膜上皮修复,防止继发感染。
防止角膜继发感染的药物:红霉素眼药膏、
氧氟沙星眼药膏等。
对因治疗
非手术方法
直接拔除法:仅有少数几根
倒睫时,可采用拔睫镊拔除,可短期缓解症状,但复发率较高。
电解法:电解法破坏毛囊,容易损伤附近的睑缘组织及复发。
冷冻疗法:冷冻疗法破坏毛囊,治疗弥漫性倒睫有很高的效率,但治疗后眼睑反应较重, 不适合少量倒睫的患者。
射频消融:高频电波破坏毛囊,损伤小,很少引起眼睑瘢痕形成。
手术方法
适合双行睫睫毛多且硬的患者。手术需个性化选择,射频消融可有较好效果,但仍有复发可能,合并有
睑内翻时需同时行睑内翻矫正术。
主要通过手术方法破坏异常睫毛的毛囊,通常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和严重程度进行选择。
治愈情况
本病不能自愈,非手术治疗能缓解症状,但易复发,后期仍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早期发现,不伴有角膜感染或溃疡者,手术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危害性
双行睫的危害主要来自并发症,若不及时处理,容易导致角膜感染甚至眼内炎,严重者可导致失明。
日常管理
生活管理
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的睡眠。
避免过度用眼,注意劳逸结合。
避免眼部受伤,避免强光入眼。
保持规律、适度的体育锻炼,避免剧烈运动,如举重、仰卧起坐等。
心理支持
双行睫患者可能有家族病史或自幼发病,眼睑外观改变和社会交往受损,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悲观心理。
家属应当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病情监测
患者平时应注意有无角膜刺激症状。
双行睫患者治疗后应关注有无复发。
随诊复查
双行睫无明显症状患者应每年到医院进行一次检查。
手术治疗后一周及一个月时应该及时到医院复诊。
预防
注意对眼部的保护,避免眼部受伤。
合理用眼,避免熬夜及过度用眼,注意用眼卫生。
双行睫病有遗传的可能,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应定期体检。
婴幼儿、
眼睑外伤患者、瘢痕性结膜炎晚期患者,应每年到医院进行眼部检查。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