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视网膜毛细血管血管瘤通常为全身血管瘤的一部分,若合并小脑血管瘤(或囊肿),延髓、脊髓的
肿瘤(或囊肿)则称为von Hippel-Lindau病。此病既有遗传型亦有散发型,约20%有家族遗传史,30%~50%为双眼发病。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眼科
别名
von Hippel病
临床症状
早期无任何症状,
血管瘤较大者可有视力下降、
视物变形、失明等。
危害
晚期可因
继发性青光眼、
葡萄膜炎、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并发性白内障或眼球萎缩,致视力完全丧失。
并发症
继发性青光眼、葡萄膜炎、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并发性白内障等。
检查
遗传学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等。
诊断
根据遗传史,视力下降、眼底检查等表现,结合FFA检查等诊断。
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光凝、冷凝或透热电凝术进行治疗。
治愈性
可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饮食建议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病因
病因不明,可因遗传因素导致。
流行病学
多见于10~30岁青少年,无性别和种族差异。
典型症状
此病常为慢性进行性,早期
血管瘤呈暗红色小隆起,常位于眼底周边部,此时无任何症状亦不影响视力,常不易早期发现。通常在一眼有大的血管瘤,视力下降检查时,发现患眼或另眼有早期血管瘤。血管瘤可单发或多发。检查时常见血管瘤已有相当大小,可>1 DD,常突至玻璃体内。有粗大迂曲的动、静脉各一支,与血管瘤相连,视网膜有水肿渗出,黄斑部可见星芒状渗出,晚期可合并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并发性白内障,眼球萎缩而失明。
诊断依据
1.部分有家族遗传史。
3.FFA检查对本病诊断非常重要。动脉期即可见到瘤内迅速充盈的荧光,在此同时,与之相连的静脉亦出现明显层流。后期血管瘤及其周围荧光素渗漏而成强荧光团块。
治疗方针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光凝、冷凝或透热电凝术进行治疗。
其他治疗
1.光凝
定位准确,对中、小、扁平的
血管瘤,光凝效果最好,可同时光凝供养及引流的动脉和静脉,光凝后其周围组织损伤小。有报道对较大的血管瘤,采用多次小剂量激光光凝瘤体表面,亦获成功。
2.冷凝
已发生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时,冷凝效果较好。
3.透热电凝术
与
视网膜脱离的透热电凝术相似,即于血管相应的巩膜表面做透热电凝术,致使血管瘤萎缩而成
瘢痕。
预后情况
可缓解症状。
日常护理
1.保持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光线刺激,避免接触烟尘环境。
2.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用眼过度。
3.主动倾听患者诉说,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增加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4.遵医嘱定期复查,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饮食调理
饮食营养均衡,避免油腻、辛辣食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