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更多功能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由肠道病毒或柯萨奇病毒引起的眼部传染病
常见症状有眼部红肿、出血、刺痛和水样分泌物等
常由70型肠道病毒感染引起
可通过局部使用抗病毒滴眼液缓解症状
定义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由肠道病毒70型(EV70)、柯萨奇病毒A组24型(CA24)及其变异株(CA24V)引起的眼部传染性疾病。
临床特点是起病急剧,刺激症状重,常合并结膜下出血,具有明显的流行性。
分型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程长短,可将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
轻型:病程为1周,无角膜损害。
中型:病程1~2周,角膜损害与结膜炎症同时消退。
重型:病程在2周以上,角膜损害广泛而持久,且易复发。
发病情况
1969年,EV70引起的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首次暴发于非洲加纳,并迅速蔓延至非洲、亚洲及西半球的其他国家,先后有数百万人感染过此病毒。
1971年在我国出现,以后每年在不同的地区都有限局性的流行。2010年我国内地多个省市发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流行,全年累计报道292 369例。
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多发于夏秋季节。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