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良性皮肤病变,表现为上下眼睑对应部位出现黑色素痣
胚胎期形成,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基因突变有关
不会自行消退,极少数恶变为黑色素瘤
严重者或求美者可通过手术、激光等方式去除
定义
睑分裂痣是眼睑色素痣的一种,是上下眼睑边缘对应部位黑色素细胞良性增生性病变,闭眼时可互相对合构成几乎完整的病变,睁眼时病变分离。可能与遗传、基因突变等有关。
眼睑色素痣为先天性病变,由痣细胞构成。呈扁平或隆起,边界清晰。婴儿期快速生长,成年后逐渐停止发展。根据表面形态可分为斑痣、毛痣、乳头状痣、睑分裂痣等。
分类
根据痣的最大径线分类
1类:小面积病损,痣直径<1.5厘米。
2类:中度面积病损,痣直径为1.5~20厘米。
3类:大面积病损,痣直径>20厘米。
按病理类型分类
发病情况
睑分裂痣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色素痣。先天性色素痣在新生儿中患病率为2% ~ 4%。与深色皮肤的人相比,浅肤色的人往往更易发生色素痣。
睑分裂痣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基因突变有关。胚胎期睑裂尚未分开时即已形成。
致病原因
在怀孕12周至14周时,胚胎的眼睑尚未分离,黑色素细胞移至头皮和面部皮下形成痣。20周时,眼睑开始分离;在28周至30周,上下眼睑完全分离形成睑裂时,将痣一分为二,形成分裂痣。
睑分裂痣主要表现为眼睑部位的
色素沉着,影响外观,若合并组织增厚,则会表现为
上睑下垂、泪溢等。
主要症状
眼睑异常色素沉着
单眼或双眼上下眼睑边缘有色素沉着。可能为浅棕色、深棕色或黑色。
不同患者病变大小、形态及色素多少各不相同,表面扁平或稍隆起,边界清楚。
当眼睛闭上时,上下眼睑边缘的色素沉着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几乎完整的病变。而在睁眼状态下,这些病变部位会分开,看起来像是沿着眼睑边缘分布的独立斑块。
并发症
眼睑分裂痣若引起不同组织的增厚,可出现以下并发症。
上睑下垂
表现为患眼上睑呈下垂状态,无法抬起,患者常耸眉皱额,常仰头视物。幼年时上睑下垂可能影响视功能发育,导致视力下降,甚至造成弱视。
泪道阻塞
可能造成泪小点受压。患者可出现泪液外溢(泪溢)的症状。
角膜上皮缺损
患者可表现为异物感、眼痛、视物模糊等症状。
发现眼睑部有异常斑块,可就诊于眼科。确诊为睑分裂痣后,如果需要改善外观,也可到皮肤科或整形科就诊。
就医科室
眼科
发现眼睑有异常斑块,建议到眼科就诊。如果病变增大、加深或引起眼部其他不适时,建议尽快就诊。
皮肤科/整形外科
确诊为睑分裂痣后,如果有改善外观的需求,也可以到皮肤科或整形外科就诊。
肿瘤科
若眼科或整形科就诊后,医生高度怀疑色素痣有恶变可能时,建议到肿瘤科就诊,完善全身检查。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避免自行用药。
就医前避免频繁抓挠病变部位。
就医时建议由家属陪同。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什么时候发现眼皮长黑色斑块的?
从发现病变至今,是否有发现病变增大或缩小?
从发现病变至今,是否有发现病变的颜色变深或变浅?
是否伴有疼痛、表面破溃、糜烂、
上睑下垂、视力下降、泪液外溢等其他表现?
病史清单
家族中其他人是否有类似病史?
是否接触过致癌的化学物质?
是否接触过放射性物质?
是否有手术史?
是否有外伤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眼科检查:视力检查、眼压检查、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常规等。
影像检查:眼眶CT、MRI检查等。
其他检查:病理活检。
通过全面的眼科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可进行诊断。病理活检可以明确病变的性质。
诊断依据
病史
临床表现
单眼上下眼睑边缘对应部位有异常色素沉着,闭眼时互相对合构成几乎完整的病变,睁眼时病损分离。病灶表面扁平或稍隆起,边界清楚。
眼部检查
视力检查
通过视力表进行检查。检查时需听从检查人员的指示,遮挡其中一眼,如实回答能否看清视力表上字符,并指出字符的方向。
一般情况下睑分裂痣患者视力不受影响,但伴有
上睑下垂的患者,可能出现视力下降。
裂隙灯检查
观察眼睑、结膜、角膜等眼前节情况。检查时双眼自然平视前方,或听从医生指示向不同方向注视。
可观察到睑分裂痣患者单眼上下眼睑边缘对应部位均有异常色素沉着病变,病变表面扁平或稍隆起,边界清楚。
眼压测量
检查眼压是否有异常。测量时会有轻微气流喷出到眼睛上,不会对眼睛造成损害,患者应听从检查人员的指示,自然平视前方,注意不要随意眨眼或闭眼。
一般情况下,睑分裂痣患者眼压无异常。
眼底检查
可以用眼底镜、眼底照相等方式检查眼底情况。检查时听从医生的指示,自然平视前方或向不同方向注视。
一般情况下,睑分裂痣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无异常改变。
影像学检查
眼眶MRI或CT检查
观察病变的部位和性质,可显示恶性病变向周围组织侵袭的范围和深度,以及对骨骼的破坏。
睑分裂痣属于良性病变,一般不会侵入眼眶和造成骨骼破坏。
病理活检
病理活检主要观察痣细胞的分布、痣细胞的排列方式、痣细胞的大小、形态,核仁明显与否,有无核分裂象,有无异型等。
通过病理活检可以确定病变的良恶性以及良性病变发展为恶性的可能性。
鉴别诊断
眼睑基底细胞癌
相似点:两者均可表现为眼睑色素性增生物。
不同点:睑分裂痣为良性病变,出生时即出现;基底细胞癌为恶性,在成年后出现,多见于中老年人;睑分裂痣位于上下眼睑边缘的对应部位,
眼睑基底细胞癌多位于下睑近内眦部。
眼睑血管瘤
相似点:两者均可在出生时即出现,均为眼睑良性病变。
不同点:睑分离痣是由于黑色素细胞异常增生所致,表现为上下眼睑边缘对应部位异常色素沉着病变,一般不会消退;
眼睑血管瘤属于血管发育畸形,表现为淡红色或暗红色
斑片,压之可褪色,部分可随年龄增长而自行消退。
治疗目的:改善外观和视功能,预防病变恶化。
手术治疗
根据病变大小和范围,采用手术直接切除痣组织。术后可能需要进行眼睑整形修复,以保持功能和美观。
手术时机
大多数学者认为,如果计划手术干预,应尽快进行手术,以防止视力受损和不可纠正的弱视(继发于
上睑下垂)等功能性问题,以及由于泪小点受压导致的泪溢
[6,7]。这类患者的手术效果良好。
也有学者主张在4到6岁(学龄前)进行手术矫正以改善外观,以避免因容貌外观而受到歧视。
手术方式
对于面积较小的睑分离痣,如果预估直接切除缝合不影响患眼功能,且不会因瘢痕挛缩造成眼睑畸形,可以直接切除缝合。
对于面积较大的病损,可选择分次切除,也可在手术切除的基础上,联合皮片移植或皮瓣转移覆盖切除后创面,促进创面愈合,改善外观和恢复眼睑功能。
激光治疗
通过激光治疗,可以逐渐减轻或去除黑色素痣。常用的方法有调Q755nm激光和CO2激光。通常需要多次进行,以达到预期效果。
超脉冲CO
2激光能气化剥脱睑分裂痣表皮大部分含有黑色素的痣细胞,不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有效避免因治疗深度较深而形成
瘢痕。
其他治疗
冷冻治疗
由于眼睑皮肤薄、神经末梢敏感且与眼球相邻,冷冻治疗时所伴随的局部疼痛导致较多患者难以忍受,以及其可能对眼球产生的潜在伤害,可能是液氮冷冻疗法未能广泛应用在睑分裂痣治疗中的原因。
擦皮法
擦皮法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治疗分裂痣的方法,但病变必须局限于真皮层浅层。
手术效果通常良好,可以改善眼睑外观。中小型睑分裂痣有进展为
黑色素瘤的可能,但概率较低。
治愈情况
睑分裂痣为良性病变,通常无需治疗,但一般不会自行消退。
大多数小面积病损患者可通过手术或非手术方式完全祛除病变,改善外观,恢复正常的眼睑功能。
病损面积较大的患者,手术切除范围较大,手术不当可能引起皮肤挛缩、眼睑畸形、植皮后色差明显等并发症,从而影响外观和正常的眼睑功能。或可能因病损累及睑缘、泪点等部位而无法完全切除。
危害性
睑分裂痣对患者的容貌和眼睑功能造成较大影响,且病损有不断增长的可能,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会造成不良影响。
如果病损处组织增厚或毛发异常增多,则有可能诱发继发性
上睑下垂、角膜损伤或压迫泪小点,进而导致患者视力下降、溢泪等症状。
进入青春期后,由单一的小型或中等大小先天性痣发展为黑色素瘤的风险预计小于1%。
患者平时应保护眼睛,避免搔抓病变部位。外出时戴太阳镜、遮阳帽。平时多留意病变处,如有变化,及时就医。
日常管理
多吃蔬菜、水果,适当补充营养物质。
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下。
注意避免搔抓病变部位,以免刺激其发生恶变。
病情监测
平时要留意病变处,如发现病变增大、色素加重、表面粗糙或毛细血管扩张,且有出血倾向者,应考虑恶变的可能,及时就诊。
预防
睑分裂痣病因尚未明确,无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下措施对预防其进展过快或恶变可能有帮助:
白天外出时戴墨镜或太阳帽,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下。
避免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紫外线、热辐射等物理刺激中。
避免接触致癌化学物质。
注意避免搔抓病变部位,以免刺激发生恶变。
定期到医院复诊。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