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情况下,晶状体由晶状体悬韧带悬挂于睫状体上,其轴与视轴几乎一致。由于先天性、外伤或病变等原因使晶状体悬韧带缺损或破裂,可引起悬挂力减弱,导致晶状体异位或半脱位;如果悬韧带发生完全断裂,可产生晶状体完全脱位。
晶状体位置异常可由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若出生后晶状体不在正常位置,可称为晶状体异位;若出生后因先天性因素、外伤或病变使晶状体位置改变,可统称为
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但在先天性晶状体位置异常的情况下,有时很难分清何时发生晶状体位置改变,因此晶状体脱位或异位并无严格的分界。
根据
晶状体脱位的程度和形态,可分为晶状体不全脱位和完全脱位。
1.晶状体不全脱位
移位的晶状体仍在瞳孔区、虹膜后平面的玻璃体腔内,晶状体不全脱位产生的症状取决于
晶状体移位的程度。如果晶状体的轴仍在视轴上,则仅出现由于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弯曲度增加引起的晶状体性近视。如果晶状体轴发生水平性、垂直性或斜性倾斜,可导致用眼镜或接触镜难以矫正的严重散光。更常见的不全脱位是晶状体纵向移位,可出现单眼
复视。眼部裂隙灯检查可见前房变深,虹膜震颤,晶状体呈灰色,可见赤道部甚至断裂的悬韧带,
玻璃体疝可脱入前房,表面有色素;眼底镜下可见新月形的眼底反光和双眼底像。
2.晶状体全脱位
晶状体全脱位比晶状体不全脱位更严重。晶状体可脱入瞳孔区产生瞳孔嵌顿,常发生在外伤后晶状体轴旋转90°,晶状体的赤道位于瞳孔区甚至晶状体180°转位,晶状体前表面对向玻璃体。
1.以裂隙灯检查晶状体,必要时散瞳检查,特别注意晶状体位置。
2.眼部超声检查。
根据病史、症状和裂隙灯及眼部超声检查结果,可以作出较明确的诊断。
摘除脱位的晶状体比一般白内障摘除风险大,盲目手术可能导致视力的损害甚至眼球的丧失。因此应慎重决定治疗方案。
晶状体脱位的治疗取决于晶状体的位置、晶状体的硬度、患眼的视力和对侧眼的视力、年龄、有无先天异常、有无出现并发症及手术的条件等。晶状体脱位造成视力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屈光间质浑浊、
继发性青光眼、先天性眼底异常等,因此晶状体摘除术后并不一定能改善视力。
对于没有并发症的晶状体不全脱位,治疗的办法是用框架眼镜或接触镜矫正有晶状体区或无晶状体区的
屈光不正,恢复适当的视力。由于有晶状体区的散光多数是不规则的,往往难以矫正,而无晶状体区的光学矫正常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如果无晶状体区较小,同时前房较深,可用弱的散瞳剂将瞳孔持续散大,或进行激光虹膜切开,增加无晶状体区,利于无晶状体区的屈光矫正。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