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肝炎病毒抗体IgM

更多功能

甲型肝炎病毒抗体IgM
概述 临床意义 正常值参考范围
甲型肝炎由甲型肝炎病毒(HAV)所引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传染源多为病人。甲型肝炎的潜伏期为15~45天,病毒常在患者转氨酸升高前的5~6天就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和粪便中。发病2~3周后,随着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产生,血液和粪便的传染性也逐渐消失。在甲型肝炎的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过程中,机体都可产生抗体。血清中抗体(抗-HAV)分为两种,即抗-HAVIgM和抗-HAVIgG。抗-HAVIgM出现早,一般在发病数日即可检出,黄疸期达到高峰,是甲型肝炎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抗-HAVIgG出现较晚,而持续时间较长,在感染初期常为阴性,抗-HAVIgG阳性提示曾受过HAV感染,常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目前对甲型肝炎的微生物学检查,以甲型肝炎病毒的抗原和抗体为主。应用的方法包括免疫电镜、补体结合试验、免疫粘附血凝试验、固相放射免疫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多聚酶链反应、cDNA-RNA分子杂交技术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