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紫红色斑块、瘀点,可伴关节肿痛、腹痛、便血等
致病原因未明确,可能与食物过敏、药物、感染等因素有关
常通过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控制症状,同时积极寻找和去除致病因素
多数患儿一般1~3个月可完全恢复,少数病程可长达数月或1年以上
定义
小儿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可引起皮肤、关节、肠道和肾脏小血管的炎症和出血。
紫癜为血管因素所致
出血性疾病的常见表现,临床表现以紫红色瘀点、
瘀斑及血肿为特征。患儿还可伴有关节肿痛、腹痛、便血等症状。
本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大部分患儿可完全恢复,但也有少数重症者可危及生命。
分类
根据受影响部位及临床表现不同,小儿过敏性紫癜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关节型过敏性紫癜:除皮肤紫癜外,伴有节肿胀、疼痛等关节症状。
肾型过敏性紫癜:在皮肤紫癜的基础上,出现血尿、水肿等表现。
混合型过敏性紫癜:具有两种以上类型的临床表现。
发病情况
小儿过敏性紫癜可发生于所有年龄段儿童,多发生于2~8岁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秋季发病较多。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其发病可能与感染、食物过敏、药物等因素有关。
致病原因
感染
细菌:以β-溶血性
链球菌感染为主,常见于呼吸道感染。
病毒:多见于发疹性病毒感染,如麻疹、水痘、风疹等。
其他:如寄生虫感染,以蛔虫感染多见。
食物过敏
主要是动物异体蛋白引起机体过敏反应所致,如进食牛奶、虾、蟹、鱼、蛋、鸡肉等。
药物
抗生素类:如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
其他药物:如磺胺类、阿托品、
异烟肼及噻嗪类利尿药等。
其他
如花粉、尘埃、疫苗接种、虫咬及寒冷刺激等。
发病机制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发生是因为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过敏反应,导致小血管(毛细血管为主)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管内血液外渗,从而导致皮下组织、黏膜及内脏器官出血及水肿。
患儿起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可伴有低热、食欲缺乏、乏力等症状。随后大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以
皮肤紫癜为主,少数首先出现腹痛、关节痛或肾脏症状,具体出现顺序不一。
主要症状
皮肤症状
反复出现皮肤紫红色斑块是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特征,可分批出现。
起初皮肤可出现紫红色
斑丘疹或瘀点,通常略高于皮肤,压之不褪色,可融合成片,最后数日内渐变成紫色、黄褐色、浅黄色,多见于四肢及臀部,呈对称分布。
一般1~2周内可消退,不留痕迹;也可迁延数周或数月。
少数重症患儿,
皮疹可融合成大疱,伴有局部皮肤出血坏死。
部分患儿可伴有荨麻疹和水肿。
胃肠道症状
约2/3的患儿可出现肠道症状,以阵发的剧烈腹痛为主,常位于脐周或下腹部,可伴有呕吐,但呕血少见。
部分患儿可有黑便或血便。
关节症状
约1/3的患儿可出现膝、踝、肘等大关节肿痛,不能正常活动。
一般无出血,可在数日内消失,不留后遗症。
肾脏症状
肾脏受损的表现可出现于30%~60%的患儿,多发生于起病1个月内,也可更晚出现,发生于其他症状消失后,少数为首发症状,轻重不一。
多数表现为血尿、尿中泡沫增加且许久不消散(
蛋白尿)等,可伴有血压增高和水肿。
在有些患儿,血尿和蛋白尿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但大多可完全恢复。
其他症状
颅内出血:可导致惊厥、瘫痪、昏迷、失语。
并发症
慢性肾炎
少数患儿可因肾脏症状反复发作而演变为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
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及水肿等。
肠套叠
患儿偶见并发
肠套叠、
肠梗阻或肠穿孔等疾病,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主要表现为腹痛伴阵发性绞痛、呕吐、腹泻、便血等。
就医科室
小儿内科
如果小儿出现皮肤暗紫色瘀点、
瘀斑及血肿,伴或不伴腹痛、关节肿痛、血尿等,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患儿可能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不适,家长应当将患儿出现过的症状、可能的诱发因素做好记录,也可将症状拍照留存,以供医生参考。
就诊时建议给患儿穿着易穿脱的衣服,方便医生检查。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什么时候发现孩子身上有瘀点、瘀斑的?
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腹痛、关节肿痛、血尿等?
症状是否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
病史清单
症状出现前1~3周是否有过上呼吸道感染?
是否有过敏的食物?
最近服用过什么药物?
最近是否接种过疫苗?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
红细胞沉降率、免疫学检查、尿常规、大便隐血试验。
其他:肾脏穿刺活组织检查。
诊断依据
病史
患儿在发病前1~3周可能发生过上呼吸道感染。
患儿可能有食物过敏、药物过敏史。
临床表现
患儿可反复出现
皮肤紫癜,可伴有腹痛、关节肿痛、血尿、呕吐、黑便或便血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可了解是否有贫血,排除感染等情况。
除非有严重出血,否则没有红细胞计数减少等贫血改变。
凝血功能检查
可用于排查凝血功能障碍相关的疾病,患儿出血和
凝血时间正常。
免疫学检查
小儿过敏性紫癜与IgA等免疫球蛋白有关,因此进行免疫球蛋白水平测定可有助于诊断,患儿血清IgA升高,IgG和IgM正常。
其他免疫指标,如C3、C4,正常或升高;
抗核抗体和类风湿因子阴性。
尿常规
尿常规主要用于了解患儿有无肾脏损害及其严重程度。
大便隐血试验
大便隐血试验主要用于了解有无
消化道出血,
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一般呈阳性。
其他检查
肾脏穿刺活组织检查:如果血尿等肾脏症状较重,或持续较长时间迁延不愈,可进行肾脏穿刺,行活组织检查以了解病情。
鉴别诊断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相似点:均可出现皮肤紫癜。
不同点:小儿过敏性紫癜可伴有关节肿痛、腹痛等症状,
血常规检查中血小板正常甚至增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表现为出血,血小板减少。
外科急腹症
相似点:均可出现腹痛。
不同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腹痛位置不固定,压痛较轻,一般无
腹肌紧张和
反跳痛;
急腹症多有上述情况。可通过实验室检查鉴别。
细菌感染
相似点:均可出现紫癜。
不同点:可导致紫癜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有
脑膜炎双球菌
菌血症、
败血症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其紫癜中心部位可有坏死,
血培养可鉴别。
治疗目的:控制症状,避免长期肾脏损害。
治疗原则:根据患儿情况进行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
一般治疗
急性期需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伴有腹痛的患儿宜取屈膝平卧位,以缓解疼痛。
关节肿痛者,家长应注意将局部关节制动,可给予湿冷敷止痛,但禁止热敷肿胀的关节。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患儿抓挠皮肤。
及时寻找并去除各种致病因素,如驱除肠道寄生虫,避免接触过敏原等。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可缓解急性期腹痛和关节痛,但不能预防肾损害或影响预后,因此不建议预防性使用。
常用的药物有泼尼松、
地塞米松等,症状缓解后即停用,短期小剂量使用不良反应一般较小。
免疫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明显肾脏损害时,可以使用
环磷酰胺、硫唑嘌呤和
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
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防止肝肾损害。
抗凝药
抗凝药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倾向,包括鼻出血、颅内出血等。
抗组胺药物
如
盐酸异丙嗪、氯苯那敏、
氯雷他定等,可以减轻过敏症状。
对症治疗药物
有关节痛者,根据情况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镇痛药,如
对乙酰氨基酚等。
小儿过敏性紫癜预后一般良好,除少数重症患儿外,多可完全恢复。
治愈情况
小儿过敏性紫癜有一定的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多数患儿可完全恢复。
少数患儿可能因
肠出血、
肠套叠、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等危及生命。
多数患儿一般约1~3个月可完全恢复,少数患儿病程可长达数月或1年以上,因此需要长期规律复查。
长期预后主要取决于肾脏是否受累及其程度,虽然可能持续,但大多可恢复,少数可发展为
慢性肾脏病。
危害性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症状可影响小儿正常学习、生活,部分严重的患儿可能危及生命。
少数患儿肾脏损害迁延不愈,可发展为慢性肾脏病,影响患儿长期生存。
小儿过敏性紫癜经治疗后基本可以恢复正常生活,日常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发病期间,饮食上要多食易消化,新鲜蔬菜水果、低蛋白和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品。如果病变累及消化系统,可以遵医嘱进食柔软、半流质饮食。
稳定期可逐渐添加优质高蛋白、高维生素食品,可选择含维生素C的食物,对于维持血管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
注意避免可能导致过敏的食物,如蛋类、奶类、豆类及其制品、海鲜等。
运动管理
发病期间应当卧床休息,避免过早或过多的起床活动。
避免摩擦皮肤损害部位,以免造成损伤。
恢复后应逐渐恢复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卫生管理
注意清洁皮肤,避免患儿搔抓皮肤。
如皮肤发生破溃,应当及时清洁、消毒,避免感染。
心理支持
小儿可能因患病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应当注意安抚和疏导。
随诊复查
小儿过敏性紫癜病程一般1~3个月,少数可达1年以上,因此建议遵医嘱长期规律随访,了解是否有肾脏损害等。
预防
由于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病因不明,因此预防效果不甚明确,可从避免导致过敏的食物、药物,注意卫生以预防感染等方面尝试预防。
易过敏者,可以做过敏原检测,避免与易致敏的物质接触。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食用不洁食物,饭前便后洗手,避免寄生虫感染。
规律作息,注意休息,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注意及时增减衣物,室内定时通风等。
严格遵医嘱用药,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和医生沟通。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