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变性

更多功能

黄斑变性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各种因素引起黄斑功能障碍的疾病
主要表现为视力降低、视物变形、视野中心暗点等
可能与年龄、种族、遗传、代谢异常、慢性光损伤、高度近视等有关
可采取药物、激光等治疗方法缓解症状
定义
黄斑变性是指各种因素导致黄斑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光感受器细胞发生结构改变和功能障碍,导致视力进行性损害的疾病。
常见的黄斑变性包括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遗传性黄斑变性和近视性黄斑变性。
黄斑位于视网膜的后极部,因中心无血管区富含叶黄素,尸检时外观色略黄而得名。
分类
根据黄斑变性的病因及病理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又称为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多为50岁以上,双眼可先后发病,是老年人视力不可逆性损害的首要原因。
根据病理表现及临床特征可分为干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和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
遗传性黄斑变性
又称为黄斑营养不良,是一组主要侵犯双眼黄斑部的遗传性眼底病变,儿童青少年多见,青少年验光不能矫正,视力减退,应考虑此病的可能性。大部分已经找到致病基因。包括Best病、Stargardt病等20余种。
近视性黄斑变性
高度近视眼患者眼轴过度延伸导致黄斑区及其周围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破坏。常见于青少年时期,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降低。
发病情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50岁以上人群首位致盲原因。我国50岁以上人群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率为15.5%,其中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占11.9%。
已有调查预测,至2040年,全球将有2.8亿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
遗传性黄斑变性和近视性黄斑变性尚无大范围的流行病学资料。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