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组织发生的炎症反应
有眼红、眼痛、畏光、大量流泪、视力下降等表现
可能由眼部外伤、感染、自身免疫因素等引起
以药物治疗为主,有原发疾病时需积极治疗
定义
虹膜位于葡萄膜的前端,是瞳孔周围有颜色的部分。眼部外伤、感染、自身免疫因素或其他原因,均可能导致虹膜发生炎症反应。
分类
按照发病缓急分类
急性虹膜炎
起病急(数小时或数日)、病程短(≤3个月)。此类患者多呈HLA-B27阳性,可合并
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性关节炎、
反应性关节炎和
炎症性肠病。
慢性虹膜炎
通常双眼发病,停止治疗后3个月内复发的虹膜炎(自然病程>3个月)。
复发性虹膜炎
停止治疗3个月以上,于非活动期再次发作的虹膜炎。
按照病因分类
感染性虹膜炎
包括细菌、真菌、螺旋体、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引起的虹膜炎。感染性虹膜炎临床少见。
非感染性虹膜炎
虹膜炎的主要类型,包括特发性虹膜炎(无具体原因),以及创伤、
自身免疫性疾病、
风湿性疾病、药物等引起的虹膜炎。
发病情况
前葡萄膜炎主要发生于青壮年,患者平均确诊年龄为37岁,男女发病比例为1∶1.4。
虹膜炎并不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全球年患病率约为18.9/10万。
有研究报道,虹膜炎在美国的年患病率约为115/10万~204/10万。虹膜炎是美国第五到第六大眼科致盲原因。
致病原因
虹膜炎的确切病因还不是十分明确,其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多认为与眼部创伤、感染、
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药物等有关。
眼部手术或创伤
眼部手术、钝器外伤、烧伤等可以引起急性虹膜炎。
感染
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可以引起虹膜炎。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有
带状疱疹病毒、弓形虫、梅毒螺旋体和结核杆菌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
最常见。虹膜炎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
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性关节炎、
反应性关节炎、
炎症性肠病、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白塞病等均可能伴发急性虹膜炎。此类患者多呈HLA-B27阳性。
药物
应用抗生素
利福布汀和抗病毒药物
西多福韦可能引起虹膜炎,但比较少见。
吸烟
有研究表现,吸烟与新发葡萄膜炎(包括虹膜炎)显著相关,与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相关性更强。
主要症状
急性虹膜炎
单眼或双眼均可发病,常突然发病,症状可持续数天至数月,一般少于3个月。
眼睛疼痛:多为刺痛,一般难以缓解,无诱因持续性发作。
眼睛红肿、灼热感:患侧眼睛
睫状充血泛红、肿胀,常伴有灼热感。
畏光:表现为眼睛怕光,不能耐受光线的刺激。
瞳孔异常:瞳孔往往缩小,常因后粘连而不规则,对光反射迟钝或者消失。
大量流泪。
视力减退,严重者可能失明。
慢性虹膜炎
发病缓慢,病程超过3个月。
常无眼痛、眼红等症状,可有视力逐渐下降。
部分患者有
飞蚊症表现,感觉眼前有黑影飘动,与炎症累及玻璃体有关。
并发症
并发性白内障
虹膜炎反复发作,影响晶状体代谢,导致
晶状体混浊、变厚,形成皮质性白内障。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
继发性青光眼
炎症可导致房水引流异常,眼内压增高,继发
青光眼。表现为眼胀、眼痛、视物模糊、
视野缺损等症状。
角膜变性
炎症累及角膜时,可导致角膜上钙沉淀增加、
角膜混浊,角膜出现变性。视力逐渐下降。晚期患者会出现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严重者需要角膜移植。
瞳孔变形
虹膜炎可以导致虹膜增生形成瘢痕组织,葡萄膜与晶状体或角膜粘连,导致瞳孔形状不规则。有对光反应变慢、视力下降等症状。
低眼压及眼球萎缩
炎症反复发作或慢性化,可导致睫状体脱离或萎缩,房水分泌减少,引起眼压下降,严重者可致眼球萎缩。
就医科室
眼科
视力在短时间内出现明显下降,建议及时就医。
突然出现眼痛、眼红、大量流泪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不要自行使用滴眼液或眼膏。
就医时不要化眼妆和戴隐形眼镜。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眼红、眼痛、畏光或大量流泪?
是否有视力减退?
症状持续多久了?
什么情况下症状加重?什么情况下缓解?
病史清单
是否有过眼部损伤或手术经历?
是否患者梅毒、结核病、弓形体病?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眼科检查: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眼压检查、眼底检查
影像检查:胸部X线片或CT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睫状肌麻痹剂:复方托吡卡胺、阿托品滴眼液
非甾体抗炎药:
双氯芬酸钠、普拉洛芬或溴芬酸钠等滴眼液
诊断依据
病史
有眼部手术或外伤史。
有结核病、梅毒等传染病史。
有特殊药物服用史。
临床表现
单眼或双眼疼痛、红肿、畏光、大量流泪。
视力急剧或缓慢下降。
眼科专科检查
眼部视诊
虹膜炎患者常有
睫状充血(角膜缘周围充血)或混合性充血(整个眼球充血)。
视力检查
通过视力检查,可发现视力是否存在异常。
检查时应听从医生的指示,不随意眯眼、歪头或挪动身体。
裂隙灯生物显微镜检查
通过裂隙灯检查,可以了解眼睑、结膜、角膜、虹膜、前房、瞳孔和晶状体等情况。
裂隙灯检查可发现
角膜后沉着物(KP)、前房闪辉(前房内白色光束)、前房细胞(房水中灰白色尘状颗粒)等。
眼压测量
正常人眼压为10~21mmHg。
眼底镜检查
用来判断是否并发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等部位异常。
可以不散瞳检查,也可以散瞳后检查,检查时光线较强,尽量配合避免眨眼。
实验室检查
可筛查是否患有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其他全身疾病,帮助明确病因。
其他检查
根据情况行超声活体显微镜检查(UBM)、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
眼底血管造影术(FFA)等检查。
鉴别诊断
急性结膜炎
呈急性发病,有异物感、烧灼感,分泌物多,检查见眼睑肿胀,结膜充血。这些表现与急性虹膜炎的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睫状充血以及前房炎症反应有明显不同。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呈急性发病,视力突然下降,头痛、恶心、呕吐、角膜上皮水肿、角膜雾状混浊、前房浅、前房闪辉等,但无前房炎性细胞,瞳孔呈竖橢圆形散大,眼压增高。
急性虹膜炎角膜透明、大量KP、前房深度正常、房水大量炎性细胞、瞳孔缩小、眼压正常或偏低,易于鉴别。
治疗目的:防止眼部组织粘连,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原则:以局部用药为主,有全身疾病者,需同时治疗全身疾病。
一般治疗
停用致病药物
如果是药物导致虹膜炎,则需要立刻停药,选择合适的替代药物。
治疗原发疾病
存在原发疾病者,如结核病、梅毒、
强直性脊柱炎、
炎症性肠病等,需要积极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糖皮质激素
滴眼剂点眼
糖皮质激素滴眼剂使用时间较长者,应注意监测眼压的变化。
眼周治疗
对于有角膜上皮病变不宜用糖皮质激素点眼治疗者,可给予地塞米松结膜下注射。
全身治疗
对于不宜球后注射者,或双侧急性前葡萄膜炎出现反应性
黄斑水肿、视盘水肿者,可给予泼尼松口服。一般治疗时间为2~4周。
睫状肌麻痹剂和扩瞳剂
急性虹膜炎患者需使用睫状肌麻痹剂进行散大瞳孔治疗。
一般选用短效睫状肌麻痹剂滴眼,如复方托吡卡胺。炎性反应严重或有瞳孔后粘连迹象者,应选用长效睫状肌麻痹剂,如1%或2%阿托品滴眼剂或眼膏。
若新鲜的虹膜后粘连无法用睫状肌麻痹剂点眼拉开者,可选用强力扩瞳剂(1%阿托品、2%
利多卡因、0.1%
肾上腺素等量混合)结膜下注射。
阿托品可使瞳孔处于持久的开大状态,也可发生虹膜后粘连,引起患者持续性畏光症状,因此,虹膜炎患者不宜长期使用。
非甾体消炎药
非甾体消炎药点眼,可治疗外伤或眼前节手术所致的前房炎症反应。常用药物有普拉洛芬滴眼液、
双氯芬酸钠或溴芬酸钠眼液。此类药一般无需口服。
免疫抑制剂
对伴有全身病变者可考虑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如
甲氨蝶呤)治疗。
抗感染药物
感染导致的虹膜炎,明确病原体类型后,给予相应的抗感染药物。
治愈情况
急性虹膜炎很难自愈。如果治疗规范、及时,部分患者可治愈,但易复发。
病情严重者,或未及时进行规范治疗时,可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危害性
虹膜炎患者有眼痛、眼红、畏光、大量流泪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均衡营养,以高蛋白、优质脂肪和高
纤维素饮食为主(如鱼、牛肉、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生活管理
戒烟戒酒。
注意用眼卫生,尽量避免用手揉眼睛。
注意休息,不要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户外活动时,戴太阳镜、遮阳帽,避免眼部被阳光直射。
心理支持
患者有眼痛、畏光、大量流泪等不适,病程可能反复、迁延。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悲观心理。
亲友在日常生活中应与患者多沟通,帮助患者建立自信、积极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随诊复查
急性期根据炎症的严重程度,每1~7天随诊一次,病情稳定后,可每1~3个月复查一次。复查项目包括裂隙灯检查、眼压检查等。
有原发疾病的患者,应遵专科医生医嘱,定期复查。
若出现眼红、眼痛、大量流泪、视力下降或视力突然丧失时,需要尽快到医院就诊。
预防
积极治疗原发病
虹膜炎多与感染或自身免疫疾病有关,如果存在这些疾病,应积极治疗,预防疾病累及眼部。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户外活动时做好避光措施。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如发现异常,及时到眼科就诊。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